野生植物澱粉

野生植物澱粉是從野生植物中提取的澱粉。如錐栗、茅栗等。總共有100多種。

野生植物澱粉
常見的野生澱粉資源,有果實類的錐栗、茅栗、甜櫧、苦櫧、綿櫧、青岡、麻櫟、栓皮櫟、桷櫟、金櫻子、田菁、馬棘、芡實、薏苡、鐵樹籽等;根莖類的有葛根、百合、土茯苓、金剛刺、貫叢、魔芋、芒蕨、石蒜、狗脊、蕉芋、木薯、山豬肝等。兩類總共有100多種。這些澱粉有些是食品工業的原料,可製成葡萄糖、涼粉、粉皮、冬粉、白酒等;有些是經濟價值很高的出口商品,還有些可以作為發展畜牧業的飼料。採集加工野生植物澱粉,是農村傳統的副業,也是生財致富的門路之一。
製作方法 野生澱粉植物的成熟期大都在“立冬”到“冬至”期間。適時採集是保證野生澱粉產品質量的第一關。但採集回來後如何加工提取澱粉,直接關係到產量和經濟價值。
果實類的野生澱粉植物的加工方法比較簡單,只要及時去殼取仁,消除雜質,曬乾,再磨粉就行了。根莖類野生澱粉植物採收期較長,有些可延長到第二年萌芽之前,其加工方法比較講究。通常要掌握好洗淨、製漿、過濾、沉澱、曬乾5道工序。
葛根澱粉 葛根又名葛藤根,含澱粉20%。葛粉是高級澱粉,可製作涼粉、冬粉等,也是製作糕點的配粉。葛根成熟期在10~11月。採挖其根莖後,先洗去泥沙,然後剝去外層粗皮,清水泡過,切成小塊,放入木槽內搗碎,再用碓臼舂碎,使根內的纖維和澱粉分離。把根渣和清水一齊放入濾水桶內,堵塞濾水口,並倒入適量的水,用木棒拌均勻,最後將濾水口打開,流出的粉水,過濾二次,經過12小時沉澱,把上面清水倒掉,清除表面和桶底的雜質,中間純淨沉澱澱粉,切成小塊,置於竹蓆上曬乾,就成為潔白純淨、乾爽呈菱狀的葛粉。
蕨澱粉 芒蕨根含澱粉20%,俗稱山棵粉,可製成粉皮、冬粉食用,也可釀酒或製成漿,用來漿紗、漿布。芒蕨根採收期從10月到第二年2月。把新鮮的根莖挖出,除去毛須,折去與根莖相連的秸稈瘤根,洗去根上土砂雜質,曬乾後放入碓臼內搗至根莖碎爛,然後裝入木桶內,用清水沖洗,再用麻布袋過濾,並把尚未碎爛的根渣,繼續搗碎,沖洗過濾,直至根渣沒有白上末和粘液為止。然後把所有的濾液集中起來,用麻布袋復濾一次,放入缸內沉澱12小時後,倒掉粉上的清水。為了提高純度,可以反覆2~3次,取出用布袋裝好,壓緊,使水分排出,取出澱粉切成小塊,曬乾,即成潔白乾爽蕨粉。
山豬肝澱粉 山豬肝根莖含澱粉30%,此粉可製成各種副食品,也可作釀酒原料。採收期在冬季。挖取根莖、去梗、去皮、颳去鬚根,用清水洗淨,切成薄片,置於鍋中,加清水和適量的草木灰,煮3小時左右,再放在清水中浸12~24小時後,取出加工成副食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