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玄學派

一個道教學派,並非固定的有組織的道派。而是後人對因以“重玄”思想註解《道德經》而聞名於世的一個道家群體的稱呼。重玄學繼承了先秦兩漢老莊學與魏晉玄學,並且通過認真嚴密的理論分析,建立了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包含本體論、存在論、方法論、修養論、心性論、意義論的完整哲學體系,實現了相當於先秦兩漢老莊學與魏晉玄學的老莊學的第三期發展。標誌著道家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道教在偏離道家之後,又在一個更高的基礎上向道家回歸,而不失道教的本色.作為隋唐時期重要哲學思潮的重玄學,是繼先秦老莊哲學,兩漢黃老道家、魏晉玄學和神仙道教之後道家哲學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是成玄英李榮等道教信仰對老莊的傳統回歸,使道家負的或否定的方法傳統,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揚光大。

重玄學派

重玄學派注重玄理思辯,援引儒家中和思想而微雜佛教名詞,經過南北朝這個特殊的大環境當時的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了佛教的用語。所以道教必須從這個新的語境環境中建立起自己的系統,然言雖有小同,但含義卻有很大的差異。已被道家涵化了的儒佛思想內容,就屬於道家文化的組成部分,就如同吸收了玄學觀念的僧肇佛教理論不同於玄學、吸收了莊子理論的禪宗佛教畢竟不是莊子一樣,因為涵化者不僅能夠吸收其他文化,而且善於保持自己的本色。再說,各個相對獨立的文化系統必面臨許多共同的問題,對其探究既有分趨,又有契約;既有互相參照,又有自家體會。不能說自己思考,探索過的什麼問題,別人便不準再思考,探索,關鍵在於後者是生搬硬套,還是理會認同了,並提出自家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重玄之學被後世譽為超玄學,又稱越佛學,將道教哲學深化為一種“重玄”哲學,這就是道教的向老莊哲學復歸且深入發展的標誌。道教重玄學既遣有、無,又遣非有非無;有無雙遣,本跡俱忘,遣之又遣,忘而再忘,方入重玄之境。重玄哲在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思維、修持理論上融會貫通,為內丹學哲學支柱之一。該派盛行於唐,以成玄英最為突出,後杜光庭、陳景元亦繼承其學說,重玄之學不僅對佛教產生影響,而且對佛教思想的中國化有深刻的影響,可謂影響甚大。
重玄學派的代表人物,幾乎都是著名的道教理論家。唐代是重玄派鼎盛時期,在隋唐佛道的理論之爭中,多由重玄學派人物代表道教方面參加,重玄學派也因此在道教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宗教

魏 晉以 降 , 陸 續 為 道 教 學 者 所 闡 釋。 唐 代 是 重 玄 學 派 的 鼎 盛 時 期 , 有 一 大 批 以 重 玄 為 宗 的 道 教 學 者 , 其 中 以 成 玄 英 、 李 榮 等 最 為 突 出 , 經 他 們 的 努 力 , 重 玄 派 成 為 道 教 老 學 中 最 有 影 響 的 流 派 , 唐 玄 宗 李 隆 基 注 釋 《 老 子 》 亦 采 用 其 說 。 另 一 方 面 , 重 玄 派 也 給 佛 教 思 想 以 影 響 , 如 三 論 宗 的 著 作 中 即 多 次 提 到 「 玄 」 和 「 又 玄 」 的 概 念 。 重 玄 派 注 重 玄 理 思 辯 , 在 隋 唐 佛 道 的 理 論 之 爭 中 , 多 由 重 玄 派 人 物 代 表 道 教 方 面 參 加 , 重 玄 派 也 因 此 在 當 時 道 教 中 占 重 要 地 位 。 直 到 唐 末五 代 , 蜀 地 尚 存 較 濃 的 重 玄 之 風 , 但 重 玄 派 整 體 上 已 趨 衰 微 。 南 宋 時 邵 若 愚 、 董 思 靖 等 解 老 , 都 明 重 玄 之 義 , 宋 代 道 教 一 些 《 老 子 集 注 》 中 大 量 引 重 玄 學 說 , 此 其 遺 風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