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程學院

重慶工程學院

重慶工程學院(Chongq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一所以工學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民辦本科院校。學院前身是2001年8月成立的重慶正大軟體專修學院,2003年4月升格為普通高職學校並更名為重慶正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5月升格為普通本科高等學校並更名為重慶工程學院。 學校地處國家西部直轄市、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現代化製造業基地——重慶市,設有兩個校區,校園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其中南泉校區位於主城人文風景區南溫泉,雙橋校區位於重慶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水湖畔。校園占地765畝,校舍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39萬冊(其中電子圖書59萬冊)。學校設有軟體學院、電子信息學院、計算機學院、數字藝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管理學院、通識學院、工程訓練中心和繼續教育學院,開設有30個本(專)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5000餘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2001年8月,重慶正大軟體專修學院成立。

2002年3月,學院承債式整體併購原巴南區南泉職業中學,並遷校至巴南區南泉鎮白鶴林16號。

學院正校門 學院正校門

2003年4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重慶正大軟體專修學院”,成立“重慶正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同年,被教育部和信息產業部確定為全國試辦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基地。

2004年3月,學院征地28.97畝,一期擴建工程動工,修建與之相配套的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及學生食堂,並於當年投入使用。同年,先後與北京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簽訂聯合舉辦網路本科教育協定。

2005年5月,學院與電子科技大學簽訂協定,在學院開展軟體工程碩士教育。

2006年,學院產教結合實訓基地建成。

2008年11月,學院共青團被團市委授予“重慶市十佳五四紅旗團委”,同時被團中央確定為“全國五四紅旗”創建單位;12月,學院委被重慶市委“兩新”工委授予為重慶市“兩新”黨建示範點;重慶市教委正式將正大軟體學院列為重慶市單獨招生高校。同年,學院2期263畝擴建用地獲得重慶市政府批准,學院產業實訓大樓的落成。

重慶工程學院 重慶工程學院

2011年,學院被教育部批准成為全國物聯網技術套用專業人才實訓基地和 全國信息化專業人才實訓基地。

2014年1月,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組來學院進行本科院校設定評審。5月,教育部(教發函[2014]148號)檔案正式批准重慶正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重慶工程學院,首批招生本科專業為:軟體工程、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市場行銷。

2016年2月,教育部批准學校在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通橋街道西湖大道76號增加一處辦學地址,即雙橋校區。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8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設7個二級學院,2018年本科招生專業21個、專科招生專業9個。

院系層次學制專業方向
軟體與計算機學院本科(四年制)軟體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科(三年制)軟體技術
數字媒體套用技術
電子與物聯網學院本科(四年制) 物聯網工程
網路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信息工程
智慧型與自動化學院本科(四年制)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自動化
機器人工程
土木工程學院本科(四年制)工程造價
土木工程
環境設計
專科(三年制)室內藝術設計
動畫與數字影視學院本科(四年制)數字媒體藝術
動畫
藝術與科技
專科(三年制)動漫製作技術
影視動畫
遊戲設計
視覺傳播設計與製作
管理學院本科(四年制)財務管理
市場行銷
電子商務
專科(三年制)市場行銷
財務管理
通識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師資力量

據2018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校現有專任教師780餘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234人(教授49人,副教授180餘人),占專任教師總數30%;具有碩士及以上研究生學歷專任教師468人(其中,博士50人,碩士410餘人),占專任教師總數60%以上;“雙師型”教師56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70%以上。此外,學校聘有企業一線的兼職實習導師11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省(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

重慶工程學院 重慶工程學院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唐一科 、彭吉象 等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學院教學樓一角 學院教學樓一角

據2017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重慶市教改試點專業2門、重慶市級精品課程3門、重慶市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人才培養基地3個、重慶市人才培養基地4個。

學院創新創業園被評為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重慶市大學生微企創業孵化園、重慶市首批眾創空間、巴南區小微企業孵化園、被團中央和團市委認定為青年創業就業見習基地。

重慶市特色專業:軟體工程

重慶市教改試點專業(高職):軟體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重慶市精品課程高職VC#.NET資料庫應用程式設計、網頁設計與製作、路由與交換技術

重慶市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高職:網頁設計與製作

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全國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專業領域緊缺型人才培養基地、全國物聯網技術套用人才培養基地、全國動漫遊戲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重慶市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軟體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重慶市網路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

•硬體設施

據2017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的實習實訓場地33450平方米,建有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工電子基礎、語言教學等30餘間公共基礎教學實驗室;建有網際網路與雲計算、軟體開發與套用、電子工程與物聯網、影視製作、遊戲動漫、工程管理、電子商務等20餘個專業性實驗(實訓)教學中心;設有移動終端UI設計、雲系統、物聯網綜合、汽車電子、網路協定分析、移動套用開發、雲存儲與虛擬化、嵌入式機器人開發等60餘間專業綜合性教學實驗(實訓)室。

學院建有的校內項目制工程訓練中心,下設網際網路與雲計算、軟體開發與套用、電子工程與物聯網、影視製作、遊戲動漫、工程管理、電子商務等20餘個專業性實驗(實訓)分中心。

•教學成果

2008年6月,學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三段三化”軟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教學成果獲第三屆重慶市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

2014年,學院獲得重慶市重大教改項目2項,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

2016年7月,學院學生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上獲“特等獎”“最佳創新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創業獎”等四個獎項。 在2016年TI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上,獲2個二等獎。

據2017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近三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平均達到97.43%,專業對口率平均達到76.06%。

部分獲批的教學改革立項項目
項目名稱負責人項目類別獲批時間
基於軟體認證標準(cmm3)的軟體專業項目實訓過程控制與質量評價體系研究與實踐劉雪峰重慶市重大項目2013
新建本科院校職業化、企業化、實體化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以重慶工程學院為例陶洋重慶市重大項目2015
套用型本科院校開展通識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重慶工程學院為例楊桂重慶市重點項目2015
信息技術大背景下計算機“通識”課程建設楊桂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16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7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1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3個、校級研究所3個、校級研究中心3個。

科研平台類別科研平台名稱
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中華文化動漫研發傳播中心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數字影視與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虛擬現實(VR)套用技術研究
校級協同創新中心區(縣)域電子商務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數字媒體協同創新中心
物聯網協同創新中心
校級研究所工業物聯網研究所
物聯網套用創新研究所
智慧健康研究所
校級研究中心移動網際網路套用開發工程研究中心
雲計算虛擬化技術與套用工程研究中心
整合行銷傳播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4月,學院教師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重慶市軟科學研究項目、重慶市攻關(科普)等縱向項目43項。

2012年,教師李靜主持的《基於新農村建設視角的西部農村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獲得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年度課題立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學院風貌 學院風貌

據2017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圖書館藏書132萬餘冊, 其中中文紙質圖書72萬冊、外文紙質圖書1萬冊、電子圖書59萬冊;擁有紙質期刊1000種,報紙80種。

圖書館數字資源有超星電子圖書、中國知網資料庫、萬方資料庫、超星學術視頻、萬方名師講壇視頻等,新東方多媒體資料庫、愛迪科森等資料庫,存儲容量超過20TB。館藏文獻以軟體工程、網際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雲計算、藝術工程、遊戲與動漫設計製作、電子商務、市場行銷、財務管理和信息服務等專業為主。

校園文化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 校徽

學校校徽整體呈圓形,圓形是團結的象徵,寓意著全校師生團結向上。

內圓採用“工程”漢字首字母G/C組成,G/C字幕簡化成翅膀飛舞姿勢,形如鳥的雙翼,以地球的形狀圍繞“工程”,兩字首字母,代表知識和科技的力量,是全球化、國際化的標桿。象徵著學院是不斷向社會輸送知識和優秀人才、探求真理、服務社會、追求卓越的開放式大學。

•校歌

《香樟情懷》

唐一科作詞,黃靜作曲

校歌 校歌

我們在南溫泉邊相聚,用青春點擊五彩夢想;

我們從花溪河畔起航,用指尖譜寫時代華章。

我們是校園年輕香樟,汲取著營養茁壯成長;

我們要成為祖國棟樑,擔當起民族復興希望。

沐浴在校園的陽光里,我們勤學善思篤行;

滋潤在校園的雨露里,我們自信自立自強。

盡責守信立人生風範,求精創新鑄事業輝煌。

沃土培育根深葉茂,甘泉沁浸馥郁馨香。

啊!啊!工程學院,立德樹人我的航向;

啊!啊!工程學院,啟迪智慧我的殿堂,我的殿堂。

精神文化

•校訓

——盡責、守信、求精、創新

盡責:“盡責”就是完全地履行角色責任,它既蘊含對自我、他人和社會責任的擔當;又蘊含對歷史、現實和將來負責的期許。樹立對自身、家庭、學校、社會乃至國家和民族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以角色責任的要求做人和做事、學習和生活。

守信:《說文》曰:“誠者,信也。信者,誠也。”守信就是堅守信用。誠實守信是處世立身、成就事業的基石,言而有信、踏實踐行乃高尚之德。樹立“人品至上”的理念,以誠取信、以信取勝,言必行,行必果,成為內有德行、外有人脈,值得信賴的人。

求精:朱熹曰:“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求精的內涵,追求精美是求精的特徵。精益求精既是科學精神的體現,又是科學發展的需要。樹立“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以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態度乾好本職工作,以求精的精神促進自我和學校又好又快地發展。

創新:《大學》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與時俱進,追求新高是創新的靈魂。創新是人生、是學校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源。樹立繼往開來、銳意進取的精神,不斷開拓創新,以新發現、新見解、新創造、新成果來推動自我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校風

——陽光、進取、正直、大度

陽光(心態):積極自信、樂觀開朗。保持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陽光心態,笑迎困難、勇對挑戰,以必勝的信念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進取(精神):自強不息、奮發圖強。鑄就勤奮敬業、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在順境中篤行、在逆境中奮起,以銳意進取的精神去開創嶄新的輝煌。

正直(秉性):公正不阿、剛直坦蕩。執守潔身自好,以一日三省吾身的正直秉性,養正氣、成正道,以清正廉潔的人品成就非凡的事業。

大度(情懷):大方豁達、度量寬宏。抱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大度情懷。以包容的胸懷、寬宏的氣量、感恩的心態容人載物,共建和諧人生。

•學風

——勤學、善思、篤行

勤學:明代王守仁《勤學》曰:“篤志力行,勤學好問。”“勤學”即勤勉好學。抱持勤奮的態度求學,是補拙的良方,也是獲取真知成就夢想的前提。既要以勤學求真、矢志求成的態度嚴謹治學,又要以不畏艱辛、百折不撓的態度攻堅克難,用結實的步子走向理想的彼岸。

善思:《論語·為政》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精闢地道出了思考和學習的辯證關係。“善思”即善於思考,敢於批判和質疑。掌握善思的學習方法,是事半功倍不斷提高學習質量的基礎,也是創新的關鍵。既要用心規劃自己的人生,明確奮鬥的目標,又要善於自省和自勵,不斷反思自己、不斷完善和超越自己。

篤行:《禮記·儒行》曰:“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行”即身體力行,崇尚實踐,學以致用。“篤行”是獲取真知的途徑,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學校堅持“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基礎。要堅持在生產中學、在實踐中學,將理論用於生產、用於實踐,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走實踐成才之路。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唐一科
黨委書記兼常務副校長張業平
副校長程昌華
王瓊花
黨委副書記盛友興

學院事件

事件經過

2017年9月,有網友發帖稱,重慶工程學院新開設了“星運網紅(行業)學院”,並已經進行了“選拔學員”的工作。選拔現場人數眾多,展示牌上寫著“星運網紅(行業)學院首批網紅學員選拔會”字樣。

2017年9月20日,重慶工程學院回應稱,“網紅學院”既不是獨立學院,也不是具體專業,而是學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共建”的一個培訓項目,目前已有19名學生參與,由企業提供培訓老師和實踐機會,學校提供場地和設備,學生憑自願參與,旨在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而“網紅學院”合作企業則稱,會對學生進行“索要禮物”等直播技巧的培訓,之後與學生簽約,讓他們成為企業的全職主播。

社會評論

教育專家認為,高校開設“網紅學院”,本身就是一個不夠嚴肅、不夠理性的行為。專家指出,“網紅”目前還不能稱為一種職業,作為一種新興現象,它沒有相關的學科內涵,還不能夠成為一個學院或專業的基礎。他還提醒學生,應對“網紅學院”保持基本的價值判斷能力,不能陷入“工作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的誤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