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軟體學院

重慶大學軟體學院

重慶大學軟體學院是教育部和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於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35所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是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和軟體產業發展對人才的迫切要求,實現我國軟體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而建立的。2012年,學院以優異成績通過了教育部對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驗收,排名全國第11名,處於西部地區領先地位。同年,軟體工程被重慶市列為市重點學科和重慶大學優勢特色專業予以優先發展。

學院情況

重慶大學是教育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重慶大學軟體學院成立於2001年,是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批准成立的35所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幾年來,學院積極探索新型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秉承“質量是命脈、創新是動力、求實是關鍵、團隊是保障”的辦學宗旨,以培養多層次、實用型、複合型、國際性的軟體工程人才為目標,注重辦學特色,嚴格培養質量,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產學研合作、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學院在2004年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2005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年通過教育部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驗收。

學院專業

學院下設軟體技術系、套用軟體系和教學實驗中心,開設有軟體工程專業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其中軟體工程被列為重慶市重點學科,其學科重點建設面向行業的信息化及其安全評測、面向網路計算的嵌入式技術、數字媒體新技術及其套用等三個方向。學院建有國家Linux推廣套用培訓中心、重慶大學微軟創新中心、intel多核技術實驗室等。並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重慶市信息安全技術中心、重慶市中間件技術與服務實驗室、重慶大學西永微電園研究院落軟體研發中心等9個專業實驗室(中心)。此外還與國內外知各IT企業微軟、IBM、intel、金蝶軟體、東軟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中軟國際等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內外學生實習基地。

師資力量

學院以“精通軟體新技術和軟體工程新技術,具備工程領域背景和國際化背景”為目標,學院現有專職教師3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外籍專家4人,並在全校範圍內遴選了軟體工程專業導師百餘人。

近五年,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等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省部級論文320餘篇,教材3部。有3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及省部級驗收(獲國家級二等獎1項成果)重慶市一等獎。其中網路計算機及其系統軟體、信息安全技術套用、嵌入式軟體、行業信息化軟體及其套用等研究方向已在國家和重慶市產生了重大影響。

學院招收全日制本生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和軟體工程碩士,並自主招收軟體工程碩士。現有各類在校學生近1700人,其中:本科生900人,碩士研究生近700餘人,留學生50餘人。

學院概述

目標:培養多層次、實用型、複合型、國際化軟體工程人才。

宗旨:質量是命脈,創新是動力,求實是關鍵,團隊是保障。

定位:依託地方、服務西部、面向全國、走向國際。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精通軟體新技術和軟體工程新技術,具備工程領域背景和國際化背景”的由專職教師、校內外兼職教師、企業兼職教師和外籍教師組成的教師隊伍。

常年聘請外籍教師承擔英語和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不定期邀請國內外大學和IT企業的專家、學者講學。

學院教師在2005屆畢業典禮上與畢業生的合影 學院教師在2005屆畢業典禮上與畢業生的合影

專職師資隊伍情況如下:專職教師:29人,外籍專業課教師2人,其專業背景來自於機械、計算機、數理、力學、電氣等領域;年齡結構:45歲以下的專業教師26人;職稱結構: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講師7人,助教7人;國際化背景:專職教師中有11人具有海外留學、工作經歷。

學院擁有教學、科研、辦公用房約4600m2,建有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的教學實驗中心和9個校內軟體研發及學生培養基地,共有計算機、伺服器及其他專用實驗設備800餘台套,與國內外知名IT企業合作建立的校外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有20餘個。

對外合作

學院與多所國外高校和國內外知名IT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在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合作研究和學生實習等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

HP全球副總裁在學院演講 HP全球副總裁在學院演講

研發基地

學院擁有研發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團隊,主持實施了國家863計畫、國家重點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重慶市攻關等國家、省部級和企業合作項目近百項,主要研究開發領域包括:信息安全、中間件、作業系統與工具軟體、行業信息化、嵌入式系統、網路新型服務、網路與分散式計算、數字娛樂與數字藝術等。

國家Linux技術培訓及推廣中心

重慶市信息安全技術中心

重慶市中間件技術與服務實驗室

網路與分散式計算技術實驗室

行業信息化工程中心

網路新型服務技術中心

數字娛樂與數字藝術實驗室

嵌入式技術實驗室

軟體工程與技術實驗室

招生與就業

學院主要招收有全日制本科、工學碩士,軟體工程碩士和軟體工程博士四種類別的學生,具有自主招收軟體工程碩士和博士的資格。

截止到2005年底,已累計招收本科生和碩士生1192人,畢業332人。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眾多國內外IT企業每年都紛紛來學院選拔人才,就業率達到100%,學生質量受到用人單位廣泛好評。

目前,在校本科生568人、碩士生292人。計畫到2008年,在校本科生人數將達到1000~1200人,碩士研究生人數將達到500~800人,2011年國家將軟體工程專業提升為一級學科後,正式開始對外招收軟體工程博士。

專業獎學金

為加快新型軟體人才的培養,激發學生得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優秀學生好學上進,為優秀軟體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良好的成長成才空間,特設立軟體專業獎學金。有15%的大學三四年級學生有機會獲得2500- 10000元的專業獎學金。

辦學特色

學院教學改革與發展研討會 學院教學改革與發展研討會

以服務於國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建設為立足點,與國外高校和國內外IT企業合作,爭取各級政府支持,堅持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

參考IEEE和ACM的SWEBOK、SEEK等軟體行業標準以及國外高校的軟體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制訂了一套符合我國軟體產業發展戰略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 面向工程、遵循規範、融入團隊、熟知領域、通曉外語、擅長交流”的軟體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和採用“ 教學方式多元化、課堂邊界模糊化、學分動態調節制、職業訓練預備制”的人才培養方法體系。

學院注重與政府、企業聯合建設實驗室和學生實習基地,將企業對軟體人才的需求融入到學院的教學教育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縮小人才培養和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差距。

學院完成的“軟體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課題獲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雙語教學

學院加強學生的英語套用能力訓練,專門聘請外籍教師為學生開設高強度的英語口語訓練課程,多數專業課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雙語教學,部分課程用全英文授課。

軟體工程實踐

學院注重實踐教學,強化對學生軟體開發能力的培養,將“軟體工程項目實踐”系列課程納入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之中,培養軟體研發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校外實習

高年級學生將被推薦或派遣到Microsoft、IBM、HP、Kingdee等校外學生實訓基地實習。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學院每年選拔部分優秀學生赴印度Infosys公司實習,為學生提供出國留學的機會。

科技文化活動

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動、參加國內外科技競賽,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人文素質修養。學生國內外科技競賽活動中,均有優異表現。其中:

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7人、二等獎7人

全國數學建模一等獎9人、二等獎5人、

重慶市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14人;

中英兩國大學生“挑戰數碼”軟體設計大賽一等獎1人,二等獎1人

全國嵌入式系統設計大賽一等獎2人。

學院領導

院長:陳蜀宇

陳蜀宇教授 陳蜀宇教授

陳蜀宇,男,1963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博士、計算機科學理論專業碩士、計算機工程專業學士。現為重慶大學軟體學院院長,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和“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獲得者,中國計算機學會容錯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網路分會常務副理事長、重慶計算機學會網路分會主任,美國IBM公司授權專家。主要從事智慧型計算機、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容錯與診斷等領域的理論技術研究及套用開發工作。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和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國防科工委攻關、重慶市攻關、重慶市套用基礎研究等項目30餘項,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出版論著2部,在國內外核心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

黨委書記:李平

實驗環境

實驗室機房 實驗室機房

為了滿足本科教學的需要,學院自籌經費建立本科基礎教學實驗中心(計算機160台,伺服器2台)和5個專業實驗室,即信息安全實驗室、圖像圖形與數字娛樂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e-企業與系統仿真實驗室和現代軟體工程實驗室。目前,學院用於本科生的教學設備(單價在800元及以上)已達到518台(套),總價值已達到347.58萬元。實驗室全天向學生開放,為本科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專業訓練和實驗教學環境。

利用實驗室的有利條件,學院開設了滿足軟體工程專業要求的實驗課程,還利用學科和科研基地的設備為本科生開出各類實踐性課程和實驗課,促進了本科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學院實驗室已具備相當規模:實驗室面積810m2,計算機有395台(套),伺服器8台,印表機8台,實驗專職人員3人。提供多種軟體開發平台,滿足各種專業課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要求。實驗室建立了院區域網路和外網。通過網路系統,提供豐富的信息運行平台。學院為學生專門開設了綜合性實驗課程。

為了滿足培養實用型、複合型、與國際接軌的軟體工程人才的目標。學院在教學實習基地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經同校外6個實習基地簽有實習合作協定。目前,學院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完善,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實習基地群。學院的實習基地包括:成都華迪國家軟體實訓基地,金蹀、金美等國內知名軟體企業。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學院已派出6名高年級本科學生赴印度著名軟體Infosys公司學習和實習。

針對校外實習的學生,學院制定有詳細的實習計畫,派有教師和輔助人員參與指導和管理。學生通過參加在實習基地的實際軟體項目開發過程,能夠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軟體開發能力。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了解軟體公司和企業的運作方式,為今後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院建設有依託於校園網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並有專人負責維護。各個辦公室均配置了先進的計算機和列印設備。在教學管理中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現代化教學管理,從而大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教學管理人員計算機套用能力較強,能夠較好利用現代化辦公設備,進行教學管理工作,能通過網路進行檔案、數據的處理。目前,學院的教師均能通過計算機處理各種教學檔案、教學資料,並利用網路處理學生成績、試卷分析、教學測評等,在本科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院還專門科研立項進行教學管理平台的開發,以提高學院的教學管理水平。該系統可以進行各類信息的傳遞和交換,方便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及時了解、參與和管理整個教學過程。目前,該系統原形已研製完成,並很快將投入實際使用。

教學成果

在軟體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注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強調學生在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通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和探索,學生對基礎、專業的基本理論掌握與套用的能力較好。軟體技術的實際開發能力,以及自學能力、應變能力、交流能力和創新意識等方面較為突出。學院加強了對學生的英語實際套用能力的培養,在高年級繼續開設了英語口語課程,使學生的外語實際交流能力大大加強。

學院以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體人才為目標,專業課程中有23門採用了原版教材,並有18門專業課程實行了雙語教學。因此,教學效果好,學生的英語實際套用能力總體水平高。

學院目前已經派出2名學生赴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1名學生赴IBM公司實習,6名學生赴印度留學,1名學生赴英國交流和學習。HP公司今年計畫在我校招收60名實習學生,目前正在執行面試、筆試等選拔程式。

學院還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科技競賽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省部級、國家乃至國際的科技競賽,包括軟體設計大賽、數學建模比賽、科技創業大賽等。在2004- 2005年的國際競賽中,我院學生取得了以下成績: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3人、二等獎3人,全國數學建模一等獎三人、二等獎3人、重慶市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6人。中英兩國大學生“挑戰數碼”軟體設計大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

科研成果

研究專利

專利名稱 專利類別 專利大類 發明人排序 專利狀態
定桿類零件雷射淬火裝置 實用新型 普通專利 張毅 已獲權
在數位相機JPEG圖像中嵌入GPS信息並確保圖像安全的方法 發明 普通專利 桑軍,王成群,向宏,汪勇,傅鸝,張之剛,陳臣 已申請
凹凸小球面砂輪修整器 發明 普通專利 張毅 已獲權
一種砂輪修整器 實用新型 普通專利 張毅 已獲權
機車數字直流點火器 發明 普通專利 吳映波,蘭繼倫 已申請
車牌字元識別方法 發明 普通專利 楊夢寧,張小洪,徐玲,洪明堅 已申請
用於圖像拼接的魚眼圖像校正方法 發明 普通專利 張小洪,楊夢寧,洪明堅,徐玲,林曉澤 已申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