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編過程

采編顧名思義就是將新聞素材通過採訪進行編輯整理。我們通常所說的采編過程包括電視的采編過程和報紙、雜誌、網路新聞的采編過程等。

采編分類

采編過程包括電視的采編過程和報紙、雜誌、網路新聞的采編過程等。電視的細節是指能夠突出新聞五要素的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兩個方面,它包括圖像、現場語言、音響、螢幕文字等有要素。從觀眾角度上講,電視細節就是電視節目精彩的瞬間,即興奮點,好的情節最能吸引人,最能打動人。

采編技巧

如何采編電視新聞細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採訪前做好準備工作

一是研究背景資料。

二是制定拍攝方案。

二、精“挑”、慢“等”、快“搶”

1.挑選。指記者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採訪和分析,將最能體現事物本質、最能闡明事實且信息量大的拍攝素材挑選出來。新聞記者的採訪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去粗取精的挑選過程。電視記者在採訪過程中“挑”的難度更大,因為他們還需要把有表現力的畫面細節用攝像機記錄下來,更需要開動腦筋,發揮主觀能動性。

2.等候。電視新聞的拍攝要求記者必須捕捉富於表現力的新聞細節的最佳時機與角度,在時機出現之前,要求記者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把握準事物發展的脈絡與走向,進行預見性等候。這個等的過程要求記者排除急躁、盲目等消極心態,以積極、進擊的耐心等候最佳時機的到來。

3.抓拍。記者不失時機地抓拍新聞事態發展過程中最富有表現力的場面和細節,要求記者行動敏捷並擁有嫻熟的拍攝技巧,在千變萬化的新聞現場“搶點到位”,迅速、及時地捕捉稍縱即逝的典型而精彩的形象畫面。

三、後期編輯製作中貫徹精品意識

對新聞素材進行後期編輯是製作電視新聞的最後一道工序,根本任務就是把採訪捕捉到的細節進行整理和編排,讓新聞的信息量最大化。要做精品新聞就要在細節的選擇編排上下功夫:要有反映新聞五要素的細節;細節要豐富,要有個性和吸引力;細節的編排要力爭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1.在後期編輯之前,記者應該對已經掌握的文字、畫面、聲音等素材進行整理和甄別,挑選出信息量最大最能反映新聞主題的各類符號的細節。仔細研讀文字材料,查閱採訪筆記,把這些材料全部融會貫通,挑選出最能說明問題的細節材料。從頭至尾地審看拍攝到素材帶,對畫面內容、景別、拍攝角度,拍攝方式、鏡頭長度以及同期聲的質量和效果做到心中有數,挑選其中最“出彩”的細節,與撰寫的文字細節相互照應,形成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雙向交流。

2.編輯時應該選取最佳的符號元素,追求各類符號元素細節的最佳搭配。一般來說,畫面細節是首選。

重視運用非語言符號的參與和特寫鏡頭,及時捕捉非語言符號或將觀察到的事物的細小局部放大到充滿螢幕,將會帶來意外的視覺效果,從而達到透視事物,揭示事物本質的目的。

電視的視聽兼備的優勢體現在其不同細節之間能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形成信息傳播合力。記者在對各類不同符號類型的細節進行編輯時注意運用整合思維,充分利用各類細節資源,讓其發揮最佳的傳播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