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苑英華(上)

著名中醫藥學家的學術經驗乃中醫藥學術之精華,可謂彌足珍貴。 今《醫苑英華》匯集賢達,破除“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之陳規,效方心得、秘訣驗案,和盤托出,公開面世。 根據全書既要體例統一,又要兼顧不同時期醫家特點的精神,制定了“編撰體例大綱”,撰寫了樣稿。

內容介紹

《醫苑英華(上)》是《醫苑英華》的上冊。著名中醫藥學家的學術經驗乃中醫藥學術之精華,可謂彌足珍貴。今《醫苑英華》匯集賢達,破除“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之陳規,效方心得、秘訣驗案,和盤托出,公開面世。仁者之心,天地可昭,乃振興中醫藥事業之重要舉措。
書中既有傷寒名家劉渡舟生前極為推崇的傷寒大家、同時也是開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之先河、“非手術療法治療宮外孕”的第一人李翰卿;又有獲峨嵋派第十一代傳人永嚴法師氣功功法真傳而享譽海內外的一代氣功大師周潛川。既有建院初期被譽為“山西四大名醫”的韓玉輝、白清佐;又有在中國醫學史、中醫文獻考據學、目錄學等專業領域作出特殊貢獻的著名醫史學家賈得道、文獻學家何高民、李茂如。既有擅長臨床各科疾病,秉承名師家傳或兼科班出身的名老中醫許玉山、朱進忠、蔣天佑、蕭漢璽、王懷義……又有中西醫結合著名臨床醫家消化系疾病名醫王寧、肝病名醫韓經寰、腎病名醫於家菊、孫郁芝……還有馳騁基礎研究領域,曾獲國際沙眼防治組織頒發的金質獎章的黃元桐,最早開展生脈散藥理研究、發現若干中草藥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參與“維腦路通”研製發明工作的王玉良,被譽為腦科學專家——腦像圖技術奠基人與“腦像圖儀”發明人的王德壟。更有新一代中醫腫瘤與消化專科名醫、為全院創最高經濟效益、研製填補國內純中藥胃動力藥空白之新藥——“胃逆康膠囊”的王唏星,創建“十五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和“國家臨床藥理基地”的中醫消化專科名醫馮五金,研製發明二類中藥新藥——“黃芪多糖”粉針劑、並開發多種中藥新藥的中藥方劑學名家李先榮……可謂醫苑英華薈萃,杏林群芳爭艷。
《醫苑英華》編纂工程於2005年8月正式啟動。編纂工作始終得到院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支持,由院領導親自掛帥,成立了由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具體負責的編委會。根據全書既要體例統一,又要兼顧不同時期醫家特點的精神,制定了“編撰體例大綱”,撰寫了樣稿。對已故的入編醫家(21位),由其門人、弟子提供初稿,或由基礎理論研究所根據醫家遺著、遺稿、病案、診療筆記及採訪知情人士等直接撰稿;健在者,部分由專家本人撰稿,年事已高者,或由其弟子、學生撰稿,或由基礎所、編委會責成專人撰稿,並經專家親自修訂、審閱;在職專家均由本人親筆撰稿。在初稿形成的基礎上,由編委會進行了必要的文字修改及體例規範,方成定稿,付梓刊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