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扁鵲見秦武王

醫扁鵲見秦武王是由劉向寫的一篇歷史散文,作品出自:《戰國策·秦策二》。

簡介

作品名稱:扁鵲投石
作品出自:《戰國策·秦策二》
作品作者:劉向
作品體裁:歷史散文
創作年代:西漢

原文

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而君一舉而亡國矣。”

注釋

除:去掉,此處引申為醫治。

石:石針,即砭,古人用以 扎肉皮治病。

此:如此。

譯文

醫生扁鵲去見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了扁鵲,扁鵲建議及早醫治,可是國君的近臣說:“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會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這話告訴了扁鵲,扁鵲很生氣,扔掉他手中的石針,說:“君王同懂得醫道的人商量這件事,卻和不懂得醫道的人破壞了這件事。憑這一點就可以了解秦國的內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個舉動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提要

熟知的許多人物都在《戰國策》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諸如魯班、扁鵲、墨子荊軻等,不過這裡記述的是他們在口才、政治謀略上的事跡和貢獻,也很值得人玩味。

評析

醫人和醫國雖然不同,但在聽取專家意見,不胡亂採納紛擾的意見上是一致的。行事施政時最忌諱不能果斷決策,而果斷決策的前提就是要聽取最合理的各種建議,如果有正確的、有針對性的建議,那么決策起來就比較容易,最可怕的是亂聽建議、聽一些專業不對口、對問題知之不詳的人的胡說八道,那么問題是得不到解決的。專家有專家的資歷和優勢,他們是花了數十年的工夫在一個問題上研究,他們在這一問題上最有發言權。可笑的是有些人一旦一個人成名了,他就什麼都通了。電影明星就應該演電影,但社會上叫他處理國家大事的有之、搞地產開發的有之、教學育人的有之,可見非理性因素在人們處理問題時影響的確很大。

相關人物

扁鵲扁鵲

扁鵲 (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又號盧醫,勃海郡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或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也有記載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縣北)人。春秋戰國時代名醫,醫術精湛,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軒轅時代的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史記》中記載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盧醫則是指他的出生地在盧國。由此可見,“扁鵲”是古代醫術高超者的一個通用名詞。扁鵲是中醫學的開山鼻祖。世人敬他為神醫。從司馬遷的不朽之作《史記》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鵲既真實又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扁鵲創造瞭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基礎。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套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