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硝香豆素

醋硝香豆素

醋硝香豆素又名醋酸香豆素、新抗凝、心得隆等,系雙香豆素類抗凝藥,適應證與雙香豆乙酯相似,能阻礙已形成血栓的擴展,但無溶栓作用。

通用名稱:醋硝香豆素
英文名稱:Acenocoumarol
中文別名:醋酸香豆素、醋硝香豆醇、硝苄丙酮香豆素、硝苄香豆素、新抗凝、心得隆
英文別名:Acenocumarin、Nicoumalone、Sinthrome、Sintrom、Sithrome、Syncumar、Syncumur
【藥理】
藥效學
與雙香豆乙酯同。本品為間接作用的抗凝劑,抑制維生素K在肝臟細胞內合成因子Ⅱ、Ⅶ、Ⅸ、Ⅹ。通過維生素K作用,肝臟微粒體內的羧基化酶能將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轉變為γ-羧基谷氨酸,後者與鈣離子結合,才能發揮其凝血活性。本品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雙香豆乙酯對已經合成的上述因子並無直接對抗作用,必須等待這些因子在體內相對耗竭後,才能發揮抗凝效應。所以本品起效緩慢,僅在體內有效。停藥後藥效持續時間較長,直到維生素K依賴性因子逐漸恢復到一定濃度後,抗凝作用才消失。上述各因子的分解速度也不一致,因子Ⅶ的半衰期最短,約5小時,失活後可部分延長凝血酶原時間.因子Ⅱ的半衰期最長,達60小時。此外,本品尚能誘導肝臟產生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前體物質,並釋放入血,其抗原性與有關凝血因子相同,但無凝血功能,相反地有抗凝血作用,並能降低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反應。因此在本品作用下,因子Ⅱ、Ⅶ、Ⅸ、Ⅹ減少,而“假凝血因子”亦即“維生素K拮抗劑誘導蛋白質”增多,達到抗凝效應。
藥動學
作用較雙香豆素強而快。口服吸收快、排謝也快。血漿半衰期為24小時,作用達峰時間為36~48小時,作用持續1.5~2日。大部分經腎排出。
【適應症】
系雙香豆素類抗凝藥,適應證與雙香豆乙酯相似,能阻礙已形成血栓的擴展,但無溶栓作用。適用於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僅口服有效,奏效慢而持久,對需長期維持抗凝者才選用本品,需要迅速抗凝時,應選用肝素,或在肝素治療基楚上加用本品。
【用法用量】
口服第一日 16—28mg,分次服用,第二日為 5—10mg。維持量:一日2.5—5mg,分次服用。
[製劑與規格]醋硝香豆素片(1)1mg(2)4mg
口服,第一日8-12mg,第二日2-8mg,分次服用.維持量一日1-6mg.
【禁用慎用】
參閱雙香豆乙酯。
有出血傾向,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嚴重肝腎疾患,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腦,脊髓及眼科手術者禁用.惡病質,衰弱,發熱,慢性酒精中毒,活動性肺結核,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高血壓,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月經過多,先兆流產等慎用。
手術後 3天內、妊娠後期、哺乳期、有出血傾向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嚴重肝腎疾病,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腦、脊髓及眼科手術患者禁用。
【給藥說明】
參閱雙香豆乙酯。
在長期套用最低維持量期間,如需進行手術,可先靜注維生素 K1 50mg,但進行中樞神經系統及眼科手術前,應先停藥。胃腸手術後,應檢查大便潛血。
【不良反應】
參閱雙香豆乙酯。
可引起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引起血尿,子宮出血,便血,傷口及潰瘍處出血.可有皮炎,蕁麻疹,脫髮等。
主要不良反應是出血,最常見為鼻衄、齒跟出血、皮膚瘀斑、血尿、子宮出血、便血、傷口及潰瘍處出血等。用藥期間應定時測定凝血酶原時間,應保持在25—30秒,凝血酶原活性至少應為正常值的 25%~40%。不能用凝血時間或出血時間代替上述二指標。無測定凝血酶原時間或凝血酶原活性的條件時,切勿隨便使用本品,以防過量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導致出血。凝血酶原時間超過正常的 2.5倍(正常值為 12秒)、凝血酶原活性降至正常值的 15%以下或出現出血時,應立即停藥。嚴重時可用維生素 K,口服(4—20mg)或緩慢靜注(10—20mg),用藥後6小時凝血酶原時間可恢復至安全水平。必要時也可輸入新鮮全血、血漿或凝血酶原複合物。
【相互作用】
參閱雙香豆乙酯。
氯貝丁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損傷血小板功能,故與本品並用時,能增強其抗凝血作用。阿司匹林、保泰松、羥基保泰松、水合氯醛、雙硫侖、依他尼酸、奎尼丁、甲磺丁脲等與本品競爭血漿蛋白結合部位,使其血濃度增高,作用增強。肝藥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格魯米特和苯妥英鈉能加速本品的代謝,減弱其抗凝血作用。肝藥酶抑制劑如氯黴素、水楊酸鹽、丙米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抑制本品的代謝,使血藥濃度增高, t1/2延長。與廣譜抗生素合用時,因抑制腸道細菌使維生素 K合成減少,致使本品的抗凝作用增強。此外,維生素 K、利福平、氯噻酮、螺內酯、考來烯胺亦可減弱本品的抗凝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