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野狐涎笑口

這首小令以犀利的語言、辛辣的口吻,對當時人與人之間表面笑臉相迎、背地裡互相傾軋的虛偽關係進行了揭露。曲子開頭的兩個比喻,形象地描繪出政客們笑裡藏刀、口蜜腹劍的行徑。中間三個鼎足對,表現出對上述醜惡風氣的不滿和不屑。末一句“老先生去休”,表達了絕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鮮明態度。

基本信息

名稱:【正宮】醉太平·野狐涎笑口

年代:清初

作者:朱彝尊

體裁: 散曲

宮調:正宮

曲牌:醉太平

作品原文

正宮 醉太平

野狐涎笑口⑴,蜜蜂尾甜頭⑵。人生何苦鬥機謀?得抽身便抽。散文章敵不過時髦手,鈍舌根念不出摩登咒⑶,窮骨相封不到富民侯⑷。老先生去休!

作品注釋

⑴野狐涎:指迷惑人的話。傳說人們用小口罈子盛上肉放在野外,狐狸想吃肉而嘴進不去,饞涎滴在肉上。將肉曬乾後碾成碎未,食後使人迷惑,產生幻覺。

⑵蜜蜂尾甜頭:蜜蜂尾帶刺而嘴甜,指口蜜腹劍的人。

⑶摩登咒:迷人的話。摩登,人名,摩登伽女兒的省稱。釋迦牟尼在世時,有婦摩登伽,指使其女以幻術迷惑阿難。《楞嚴經》:“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婆昆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

⑷窮骨相:注定要受窮困的骨骼相貌。有人認為,從人的骨骼相貌,可以看出人的命運。

作者簡介

朱彝尊

(1629—1709)清初文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金風亭長,晚稱小長廬釣魚師,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明亡後,移居梅會裡(今嘉興市王店鎮)。曾祖朱國祚為明代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朱彝尊出生時,家道中落,但他自幼好學。青年時肆力古學,精研詩文,文名早著。17歲避兵嘉善等地。28歲後出遊他鄉,足跡遍及半箇中國。此後重名見稱于海內。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以布衣舉博學鴻詞,參加《明史》編纂。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在王店築曝書亭,專事學問著述,造詣宏深,成一代大家。以詩文著名,為清初有代表性的作家。文與汪琬並驅;詩與王士禎齊名,並稱為南北兩大詩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