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屬於散曲·小令體裁作品,作者,白樸,創作於金末元初。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仙呂】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創作年代:金末元初
作者姓名:白樸
作品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名稱:仙呂
曲牌名稱:醉中天

作品原文

【仙呂】醉中天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注釋譯文

[注釋]
⑴捧硯:相傳李白唐明皇揮毫寫新詞,楊貴妃為之捧硯,高力士為之脫靴。
⑵叵奈:即叵料,不料。
⑶灑松煙:乃作者構想之辭。松煙,用松木燒成的菸灰,古人多用以制墨。
[譯文]
莫不是楊貴妃還在,她是怎樣逃脫了馬嵬破的災難呢?曾經代替唐明皇捧硯,供李白揮毫,美麗的面龐讓所有的婦人都失了顏色。可恨李白,看嬌態出了神,竟筆頭一歪,把墨點在了桃花般艷麗的臉頰上。

作品鑑賞

鑑賞一

散曲具有平易俚俗的特點,這就使它的表現題材也有所擴大。詩詞中認為不登大雅之堂或者瑣細不屑一顧的事物,到曲中都有可能成為專篇。而文人只要是能在這類題目中表現出體物細微的技巧或是尖新奇警的構思,也一樣樂此不疲,用全力去搏免。本篇專詠“佳人臉上黑痣”,就是這樣的例子。歸根結蒂,它反映了散曲娛樂性的一面。
說本曲體物細微、尖新奇警,是因為作者在表現“黑痣”時,不是直接介紹它是如何如何樣的特徵,而是寓形象於比喻。使用比喻也非開門見山,而是借用故事,迂迴深入。小令起首就用上一問:“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楊貴妃在馬嵬坡遭到不幸,是人所共知的歷史,作者構想她脫險了,至今猶“在”,這就使讀者感覺到了這種想像的新奇。楊貴妃天生麗質,容貌傾國傾城,這又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作者將曲中的女子比作楊妃,題中的“佳人”二字就得到了證實。這一比喻顯示了她的美貌,又是為她臉上黑痣的美中不足尋找開脫,可見作者對本題的詠寫,是以愛憐為前提的。
大詩人李白在玄宗天寶初曾入長安宮廷三年,相傳受到隆重的寵遇,寫文章時,曾由楊貴妃捧硯,內臣高力士脫靴(後者見於史書,前者則出於傳說)。詩人由此發揮,說李白正在得意揮毫之時,忽見到佳人的美貌,禁不住走了神,灑翻了墨汁,濺點在她的腮上,這才留下了一顆黑痣。作者並不把李白寫作好色之徒,卻借著他的舉動,為佳人的黑痣“增重身價”,同時也婉曲地表現出臉部黑痣的特徵。“叵奈”二字,兼有惋惜與無奈的意味,這再次說明詩人選上這個題目是為了顯露新巧的構思,而沒有輕薄嘲弄的用意。
元末女詩人鄭允端,有一首《佳人臉斑》詩:“制詞李白御前來,解使真妃捧硯台。醉後不知天在上,笑將香墨濺紅腮。”與此曲構思相近。只是詩中的李白是有意濺墨,讀上去更像是在表現他的狂放;而曲中則是李白在情不自禁中不慎失手,見出黑痣佳人的“美臉風流殺”。又元代無名氏有散曲《紅繡鞋·嘲妓劉黑麻》:“莫不是捧硯時太白墨灑?莫不是畫眉時張敞描差?莫不是蜻蜓飛上海棠花?莫不是玄香染,莫不是翠鈿壓?莫不是明皇妃墜下馬?”構想也不可謂不新奇。不過它在承認女主角美貌的同時,卻有意用種種比擬去提醒和強調她臉上的缺陷;而本篇則相反,在敘寫黑痣時處處為之回護。兩相比較,“嘲”與“詠”的區別,顯而易見。本曲曾為周德清《中原音韻》取作範例,明人也頗多推重,說它“文極佳妙”。舊時文人對散曲的審美趣味,於此亦可略見一二。

鑑賞二

這支小令的題目在詩詞里很少見,此曲也不是名篇,但短短三十九字,有故事,有情節,有懸念,確實妙絕。寥寥幾筆,懸念迭起,筆落才發現原來之前全部皆是由美人臉上的一顆痣的聯想。
白樸此曲,一個“疑”字引出懸念:若是楊妃臨世,是怎么逃脫馬巍之災?曾為唐明皇捧硯而來,回眸芳華絕代。連那揮毫的騷客,也對著佳人看痴了,一筆心動,松煙誤落桃腮。懸念,情節,心理,寥寥幾筆,全浮於紙上。
此曲的藝術手法主要是採用想像和誇張手法,以一個故事的形式來表現事物,生動活潑,逸趣橫生,反映了作者富艷的才情。

作者簡介

白樸像白樸像
白樸
(1226~1306以後)元代戲曲作家、詞人。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恆,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華為金樞密院判官。白樸幼年蒙古軍攻占南京(今開封),父母離散,曾由元好問照料。蒙古滅金後,白樸終生不仕。後移居金陵(今江蘇南京),與諸遺老詩酒往還。作雜劇16種,以《梧桐雨》為代表作。白樸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內容大多是嘆世、詠景和閨怨之作。曲詞秀麗清新,有些小令頗有民歌特點。白樸的詞流傳至今100餘首,大多為懷古、閒適、詠物與應酬之作,豪放婉約兼而有之,不少懷古之作,寄託了故國之思。今存《天籟集》詞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樹森全元散曲》收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