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花花葉病毒

酒花花葉病毒,能侵染44個種的11個種,14個科中的5個科,但是只在敏感的酒花上產生症狀。大多分布在歐洲,塔斯馬尼亞和北美。

學名 酒花花葉病毒

英文名 Hop Mosaic Virus

分類地位 香石竹潛隱病毒屬

分布

大多分布在歐洲,塔斯馬尼亞和北美

寄主植物

該病毒能侵染44個種的11個種,14個科中的5個科,但是只在敏感的酒花上產生症狀。在英國,該病毒在野生植物蕁麻(Urtica urens)上檢測到(Adams & Barbara, 1980);在西德,病毒可以在繁縷(Stellaria media), 灰綠藜(Chenopodium album), 大車前(Plantago major) 和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上檢測到(Eppler, 1980).

診斷寄主:

酒花金黃色敏感型栽培種(Humulus lupulus)(hop)通過嫁接可以產生與田間類似的症狀。

繁殖寄主:

病毒在克氏煙(Nicotiana clevelandii)上保存,並可作為一個良好的純化病毒的毒源

測定寄主:

沒有枯斑寄主發現。病毒可以用病毒侵染克氏煙的量來測定。

株系:
大多數是對毒性分離物進行的研究,但是Legg(1959)報導在酒花上引起輕微的症狀分離物也是普遍存在的。

危害情況

酒花花葉病毒對金黃色型酒花栽培種引起致死性,因此這種栽培種沒有大面積種植(如:Bramling. Eastwell Golding, Wye Mathon),但對某些耐性強的栽培種不產生症狀。病毒在敏感的栽培種上會引起嚴重的病害(Keyworth, 1943; Eppler, 1980). 金黃色型酒花栽培種被病毒感染後會出現葉脈褪綠,葉緣反卷、植株矮化易倒伏,會引起嚴重減產,甚至幼期死亡。該病毒的的弱毒株系較常見(Legg, 1959),並且可能是一些病害的致病因子(Blattny & Osvald 1949),法國的褪綠花葉病可能也與此相關(Cairaschi, 1953)。

形態特徵

病毒粒子特性:

蔗糖密度梯度離心純化的樣品只含一種組分. A260/A280: 1.22

病毒粒子結構:

直形或輕度彎曲線狀粒體. 14 x 650 nm.

病毒粒子組成:

核酸:

單鏈線性RNA,占粒子重的36%(根據A260/A280比率計算而來),為單分體病毒,全長基因組8.5kb,分子量 3.0 x 106 (根據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計算而來)(Adams & Barbara, 1980)。

蛋白質:

約占病毒粒子重的93-95%(根據A260/A280比率計算而來),分子量34kDa(根據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計算而來)(Adams & Barbara, 1980)。

生物學

細胞與組織病理學:病毒粒子在寄主植物的所有部位都能發現,細胞中病毒存在於胞質內。

【注】在酒花植物上至少還有其它兩種類似於線狀粒體的病毒。在藜上誘導局部枯斑而不侵染克氏煙的香石竹潛隱病毒組的酒花潛隱病毒在歐洲(Schmidt, Schmidt & Eisbein, 1966; Thresh & Ormerod, 1969)和美國(Probasco & Skotland, 1976a)都有報導. Probasco & Skotland (1976b)首次在美國分離到了一未命名的病毒,它的寄主範圍比酒花花葉病毒廣,並且在酒花上很常見。在歐洲發現了這種來源於美國的病毒 (A. N. Adams, unpublished results)。這三種病毒都能在酒花上共同出現,但是它們在血清學上和寄主範圍上都不同。

血清學:

抗血清可以通過肌肉注射得到,經免疫沉澱婦女嬰,滴度可達1/3200, 病毒被吡咯烷降解後則免疫原性很低(Adams & Barbara, 1980),與克氏煙或酒花上的病毒提取物的ELISA反應中,所用抗血清可稀釋至10-4,這種稀釋濃度已經廣泛套用於耐病品種的病毒檢測中(Thresh et al., 1977).

親緣關係:

啤酒花植株用一個弱毒株系(Legg 1959)接種後能對強毒株產生抗性,但在血清學上還不能區分強弱株系。病毒的一些特性表明這個弱毒株系就是香石竹潛隱病毒組(carlavirus group)的一個成員,它與香石竹潛隱病毒,馬鈴薯M病毒,豇豆和性斑駁病毒和酒花潛隱病毒有較遠的親緣關係。

傳播途徑

蚜蟲傳播:

蚜蟲非持久性傳播;主要蚜蟲為桃蚜(Myzus persicae),馬鈴薯長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和Phorodon humuli(Adams & Barbara, 1980).通過P. humuli酒花植物傳毒試驗發現該蚜蟲傳毒效率很低,Paine & Legg (1953)發現此類蚜蟲只有春季有翅蚜才能傳播,並且能經溫室培養的僑蚜傳毒(A. N. Adams, unpublished data)

種子傳毒:

尚未在酒花、克氏煙和Urtica urens上發現種傳。

主要文獻

[1]、Adams & Barbara, Ann. appl. Biol. 96: 201, 1980.

[2]、Bock, Rep. E. Malling Res. Stn for 1966: 163, 1967.

[3]、Blattny & Osvald, Ochr. Rost. 22: 5, 1949.

[4]、Cairaschi, Revue Path. vég. Ent. agric. Fr. 32: 175, 1953.

[5]、Cartledge, Tasm. J. Agric. 27: 210, 1956.

[6]、Eppler, Dissertation zum Doktor der Naturwissenschaften der Fakultt für Biologie der Eberhard Karls-Universitt Tübingen, 1980.

[7]、Keyworth, J. Inst. Brew. 49: 128, 1943.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