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北石窟

酒泉北石窟

酒泉北石窟是甘肅四大石窟之一,位於西峰市西南東南的茹何和浦河交匯處,距市區25公里,創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於涇川縣東十五華里的南石窟同為北魏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是涇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絲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基本資料

酒泉北石窟酒泉北石窟

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對碧流,在長12米,高20米的赭紅色石崖之上,開鑿著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龕295個,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龕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長一百二十米,是隴東地區內容最為豐富的石窟。

北石窟分上中下三層,其中以奚康生創建的一百六十五號窟為最大,它是以七佛為內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精湛,莊嚴肅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彌勒菩薩、騎像菩薩、手持日月的阿修羅都是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還有240號窟的北周造像,顯示了敦樸厚重的風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於武則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號窟。窟內的大小雕像面容豐腴,秀目含情,飄然欲動,姿態動人,堪稱盛唐藝術精品,唐代造像在藝術上達到了新的成就。窟內還保存著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題記150多則,是研究歷史、書法的珍品。題記確切記載了石窟的開鑿年代,為研究歷代社會生活和發展變化,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文字資料。這些綿亘千餘年的雕刻藝術,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型,是古代藝術匠師們辛勤勞動的結晶。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北石窟寺一九六三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每年約接待國內遊人萬餘名,計畫到一九八七年下半年可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