酎金

酎金

酎金,漢語辭彙。 拼音:zhòu jīn 釋義:漢時諸侯於宗廟祭祀時隨同酎酒所獻的黃金。

基本信息

詞目

酎金

拼音

zhòu jīn

引證解釋

漢 代諸侯獻給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貢金。

《史記·平準書》:“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餘人。”裴駰集解引 如淳 曰:“《漢儀注》:王子為侯,侯歲以戶口酎黃金於漢 廟,皇帝臨受獻金以助祭。”

唐·元稹《代曲江老人》詩:“酎金光照耀,奠璧彩璘玢。”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一回:“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

清·龔自珍《漢朝儒生行》:“酎金失侯亦有命,人生那用多苦辛。”

酎金律

是漢朝政府用於鞏固皇權,削弱地方諸侯力量的一種手段。酎金是漢朝祭祀宗廟時,由諸侯奉獻的進貢。漢律對於酎金的數量、大小、顏色、成色等有嚴格的規定。稍有不和,即定為“坐酎金”治罪。作為懲罰,諸侯國除,王削其縣,打擊地方諸侯勢力。《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衛青兒子陰安侯衛不疑和發乾侯衛登坐酎金失侯。和衛青出擊匈奴有功的公孫賀、韓說等也因酎金失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