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萍如

鄭萍如

鄭苹如(1918-1940),民國名媛,中日混血兒,革命英烈。父親是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的國民黨元老鄭鉞(又名鄭英伯),母親是鄭鉞留學日本結識的日本名門閨秀木村花子(隨丈夫回到中國後,改名為鄭華君)。

基本信息


鄭苹如的父親鄭英伯,浙江蘭溪人,早年留日時讀日本法政大學學生時參加同盟會,在日期間結識日本名門閨秀木村花子,後來下嫁鄭英伯,襄助夫君奔走革命,回中國後改名鄭華君。鄭英伯後來曾任教復旦大學、受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首席檢察官。

刺殺漢奸丁默村

丁默邨早年參加同盟會,後留俄參加共產黨,自修鑽研特工情報學,蒙蔣重用,曾任軍事委員會中統局三處處長,二處處長為戴笠,一處處長為徐曾恩。為當時國民黨特工領導之一,抗日軍興三處遭裁撤,丁領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虛銜,因而心生怨恨。汪偽成立後投靠汪精衛,成立特工總部任主任,李士群副之。特工總部設於上海極司菲爾路(今萬航渡路),特工總部除捕捉殘害重慶特工人員外,專事歛財、誣陷百姓或富商為抗日份子,敲詐、勒索嫌犯家屬,無惡不作,百姓聞風喪膽,視為人間地獄,後簡稱七十六號。
丁默邨曾任明光中學校長,時鄭苹如在明光中學讀書,兩人有師生關係。
鄭苹如出身貴族家庭,日語流利,美麗活潑,氣質出眾,十七歲(一說十九歲)參加中統局,結交上海中、日權貴,與日本首相近衛文磨、日本派遣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等往來密切,曾建議上級綁架近衛首相的兒子近衛文隆,但為重慶當局否定。
鄭苹如的頂頭上司是陸立夫侄子陳寶驊,在陳寶驊領導下以鄭與丁的師生關係施展美人計謀殺丁默邨,丁是好色之徒,對鄭驚為天人,迷戀不已。未久陳寶驊去職,上海區負責人換張瑞京,張就職未久,行跡敗露,被捕後出賣同志,供出鄭刺丁計畫,但李士群替重慶份子保密,圖以鄭之手除去頂頭上司丁默邨。行刺計畫照樣進行,鄭誘丁到一皮草店買皮大衣,皮草店附近埋伏了不少中統局特工,鄭下車到皮革店,丁即驚覺情形有異,把一大把鈔票往櫃檯一放,說:「你自己選吧!我有事先走了。」說完跳上座車,中統局特工沒料到丁如此快速逃跑,反應稍慢,丁已上車,中統局槍手朝座車開了很多槍,丁的車是防彈車,丁毫髮未傷的逃走了。
丁逃走後,鄭苹如非常沮喪,同志多勸鄭暫避風頭,鄭不接受,決定單獨帶槍親自行刺,也就是決定「與汝皆亡」,以身殉國。鄭苹如被捕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鄭打電話給丁,約丁在某餐廳見面時被捕;另一說法是鄭帶了日本憲兵小隊長親自到七十六號找丁被捕,被捕時皮包中藏了一把伯郎寧手槍。
鄭被捕後,汪精衛、周佛海的老婆以世交長輩的身份親自勸降,鄭苹如不為所動,汪精衛又以老同志的身份勸勸鄭苹如父親鄭英伯出任偽職,鄭英伯說:「我兒女甚多,不在乎少一個。」日籍母親也深明大義,鼓勵丈夫拒做漢奸。
鄭苹如被捕後,無論丁、李都不想殺她,但是丁默邨的老婆趙慧敏、李士群的老婆葉吉卿都厭惡、嫉妒鄭苹如,都認為鄭對自己老公是莫大的誘惑,對自己是莫大的威脅,於是說動七十六號四大金剛之一的林之江把鄭苹如偷偷押解到救國軍第四路司令送附近滬西中山路荒地,射擊三槍斃命,死時年二十三歲(一說二十六歲)。

一門忠烈

鄭苹如死後,父親鄭英伯在憂憤中去逝。
鄭苹如的哥哥鄭海澄是中國空軍飛行員,一九四四年對日空戰中犧牲。
母親鄭華君一直追隨國民政府,一九六六年以八十高齡在台北病逝。
鄭苹如烈士殉國經過可歌可泣,被捕後忍受各種酷刑,半句秘密都不招供,對於殺丁原因,辯稱丁移情別戀,故而雇兇手殺之泄恨
漢奸李士群後來被日本憲兵聯合胡蘭成、熊劍東(偽軍將領)毒死,丁默邨在抗戰勝利後以漢奸罪判死刑槍決。
鄭苹如一門忠烈,而在近代史上默默無聞,中國—苦難的中國正因為有成千上萬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中國才能戰勝侵略者,才能免於亡國的命運,中國才能再度強。
此篇短文除了替烈士鄭苹如澄清一些歷史真相外,更代表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向鄭苹如烈士致最敬禮、向鄭苹如的哥哥鄭海澄烈士致最敬禮、向為民族大義而痛失愛女的鄭英伯老先生致最敬禮。
向與夫君共患難,迭經喪女、喪子、喪夫之痛的日籍老夫人鄭華君女士致最敬禮。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華兒女奮不顧身對抗侵略者的血淚史,鄭苹如一門忠烈的故事不該被湮沒的。

還英雄一個真實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