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鐵路局

鄭州鐵路局

鄭州鐵路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下屬的國有特大型鐵路運輸企業,成立於1949年3月11日,位於全國路網中心,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總部位於鄭州市。與北京、武漢、西安、濟南、太原、上海局相鄰。2013年,全局管轄營業線路16條(包括支線),營業里程2412.6公里,線路總延展長度6921.782公里,其中正線4475公里。全局共有四等以上車站673個,管轄鄭州站、鄭州北站、鄭州東站、圃田西站等7個特等站;商丘站、洛陽站、新鄉站、開封站、安陽站、南陽站等33個一等站,23個二等站,122個三等站,488個四等站。

基本信息

簡介

鄭州鐵路局鄭州鐵路局

鄭州鐵路局與西安、成都、武漢、上海局相鄰。所轄京廣、隴海、焦柳、京九、襄渝、漢丹、陽安、寶成等營業線路和鄭州等鐵路樞紐縱橫交織成網,構成東達沿海、南通兩廣、西連川甘、北接京津的鐵路網路;線路貫通河南、湖北、陝西三省,延伸至山西、甘肅、四川、重慶市、山東四省一市的部分地區。所轄線路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的主要河流有80多條和太行、秦嶺、大巴山等山脈及其主要山地20多個。地形基本上呈西高東底,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分屬溫帶、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

沿革

1949年3月11日,鄭州鐵路管理局成立,就是現在的鄭州鐵路局的前身。
1983年武漢鐵路局與西安鐵路局一同併入鄭州鐵路局。
2005年3月18日,鐵路改制撤消了原鐵路分局這一級機構,將原鄭州鐵路局西安、安康鐵路分局組建為西安鐵路局;將
原武漢、襄樊鐵路分局組建為武漢鐵路局;將原鄭州、洛陽鐵路分局組建為新的鄭州鐵路局。

線路管轄

鄭州鐵路局南陽工務段鄭州鐵路局南陽工務段

鄭州鐵路局線路管轄南北縱長841.7公里,東西橫寬1037.9公里,管轄里程6405.8公里。京廣線北於柏莊、安陽間485.8公里處與北京局分界,南於蒲圻、趙李橋間1337.6公里處與廣州集團公司分界;隴海線東於虞城、張閣莊間354.0公里處與濟南局分界,西於社棠、天水間1392.5公里處與蘭州局分界;焦柳線南於西齋、界溪河間798.4公里處與廣州集團公司分界;襄渝線西南於梁家壩、達縣間586.3公里處與成都局分界;寶成線南於成都局分界;新兗線東於算王莊、菏澤南間148.2公里處與濟南局分界;武九線東於東龍、夏畈間191.5公里處與南昌局分界;京九線北於曹縣、梁堤頭間650.3公里處與濟南局分界,南於木蘭、王樓間718.3公里處與上海局分界;太焦線北於夏店、大平間190.7公里處與北京局分界;南同蒲線北於港口、風陵渡間849.5公里處與北京局分界侯西線北於下峪口、禹門口間76.1公里處與北京局分界;邯長線東於京鄭分界處與北京局分界;侯月線北於嘉峰、瑞氏間147.3公里處與北京局分界;寶中線西於安口窯、崇信間136.1公里處與蘭州局分界;麻武聯絡線東於麻城、宋埠間4.0公里處與南昌局分界。其他線路都在局管範圍內。

全局概況

有各類獨立核算單位391個(含黨群、公檢法),其中:鐵路分局6個(鄭州、武漢、西安、洛陽、襄樊、安康);基層運輸站(含分局直管站)段203個;各(總)公司及基層段、站、廠、隊、院、所等85個;文教衛生單位61個;公安局(處)7個;檢察(分)院7個;(中級)法院7個;黨校6個;報社1個。
鄭州鐵路局擁有職工35萬,其中幹部70810人;幹部中有專業技術人員38371人(不含政工),其中正高19人、高級1955人、中級12118人、初級24222人。

地理環境

鄭州鐵路局地處中原,位於全國路網中心,與北京、廣州濟南、蘭州、成都、上海、南昌局相鄰。所轄京廣、隴海、焦柳、京九、襄渝、漢丹、陽安、寶成等營業線路和鄭州、武漢、西安、襄樊等鐵路樞紐縱橫交織成網,構成東達沿海、南通兩廣、西連川甘、北接京津的鐵路網路;線路貫通河南、湖北、陝西三省,延伸至山西、甘肅、四川、重慶市、山東四省一市的部分地區。在北緯29°35′~36°26′、東經105°34′~115°40′之間,占地面積460.08百萬平方米。其中鄭州分局95.96百萬平方米,洛陽分局70.0百萬平方米,武漢分局91.47百萬平方米,襄樊分局48.18百萬平方米,西安分局120.09百萬平方米,安康分局32.46百萬平方米,局直屬1.91百萬平方米。所轄線路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的主要河流有80多條和太行、秦嶺、大巴山等山脈及其主要山地20多個。地形基本上呈西高東低,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分屬溫帶、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組織機構

2008年末,路局機關設限額內行政、黨委職能部門26個,限額外職能機構5個,學、協會辦事機構3個,派出機構2個,部控附屬機構27個,其他附屬機構10個。全局有各類基層單位57個,其中:運輸單位30個,非運輸單位15個,黨校、報社2個,鐵路公、檢、法院單位10個。

全局有派出機構2個,即鄭州鐵路辦事處和洛陽鐵路辦事處。鄭州鐵路辦事處定員80人。年末現員人數為415人,其中調研員186人,內設機構142人,直管機構83人,勞務輸出及退養4人。在職幹部129人(不含調研員),工人97人。組織機構有6個,直管機構1個。洛陽鐵路辦事處定員60人,年末現員231人,其中調研員81人,在職幹部92人(不含調研員),工人58人。

全局有各類基層單位57個。其中:生產一線運輸單位車站8個(共管轄各類車站234個。含特等站3個(鄭州站、鄭州東站、鄭州北站)、一等站16個、二等站17個、三等站68個)。

直屬站段

鄭州鐵路局直屬站段單位:
車務段4個:洛陽車務段南陽車務段、新鄉車務段、濟源車務段
客運段1個:鄭州客運段。
機務段3個:鄭州機務段(鄭局鄭段)、新鄉機務段(鄭局鄉段)、洛陽機務段鄭局洛段)。
供電段2個:鄭州供電段、洛陽供電段。
車輛段2個:鄭州客車車輛段(鄭局鄭客輛)、鄭州北車輛段(鄭局北輛)
工務段4個:鄭州橋工段、洛陽工務段、新鄉工務段、南陽工務段。
工務機械段1個:鄭州工務機械段。
橋樑工程段1個:鄭州橋樑工程段。
電務段2個:鄭州電務段洛陽電務段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楊建祥
局長張軍邦

機構改革

2005年3月18日0時起,鐵道部將全國15個鐵路局所下轄的41個鐵路分局全部裁撤。將原鐵路分局所管轄的站段單位,劃歸鐵路局直屬管轄。鄭州鐵路局下轄的6個鐵路分局:鄭州鐵路分局、洛陽鐵路分局、西安鐵路分局、安康鐵路分局、武漢鐵路分局、襄樊鐵路分局被裁撤,分別更名為鄭州鐵路辦事處、洛陽鐵路辦事處。原西安鐵路分局、安康鐵路分局合併成立新的西安鐵路局;原武漢鐵路分局、襄樊鐵路分局合併成立新的武漢鐵路局。

2008年末,按照鐵道部確定的機構編制口徑,鄭州鐵路局設定限額內職能部門22個:運輸處、客運處、貨運處、機務處、車輛處、工務處、電務處、安全監察室、辦公室(同時稱“鄭州鐵路局黨委辦公室”)、總工程師室、企業管理和法律事務處、計畫統計處、財務處、審計處、收入稽查處、人事處(同時稱“鄭州鐵路局黨委組織部”)、勞動和衛生處、職工教育處、建設管理處、物資管理處、土地房產管理處、人民武裝部(人防戰備處),編制總數480人。限額外職能機構5個:調度所、社會保險管理處、多元經營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集體經濟處、離退休管理處(老幹部部、退休職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編制總數472人。路局派出機構2個:鄭州鐵路辦事處、洛陽鐵路辦事處,編制總數140人。學、協會辦事機構3個:河南省鐵道學會秘書處、鄭州鐵路局企業管理協會秘書處、鄭州鐵路局財務會計學會秘書處,編制總數6人。部控附屬機構27個:鄭州鐵路局機務檢測所、鄭州鐵路局車輛檢測所、鄭州鐵路局工務檢測所、鄭州鐵路局電務檢測所、鄭州鐵路局客票管理所、鄭州鐵路局機要通信室、鄭州鐵路局檔案史志室、鄭州鐵路局法律服務所、鄭州鐵路局合資與地方鐵路管理辦公室、鄭州鐵路局客貨運輸統計所、鄭州鐵路局概預算審查所、鄭州鐵路局節能監測站、鄭州鐵路局資金結算所、鄭州鐵路局財務集中核算管理所、鄭州鐵路局收入稽查大隊、鄭州鐵路局審計室、鄭州鐵路局勞動力調劑站、鄭州鐵路局職業技能鑑定指導站、鄭州鐵路衛生監督所、鄭州鐵路局人才交流站、鄭州鐵路局工程質量監督站、鄭州鐵路局函授站、鄭州鐵路局土地管理所、鄭州鐵路局房產管理所、河南省鐵路林業局、鄭州鐵路局特種設備檢測所、鄭州鐵路局民兵武器裝備庫,編制總數600人。其他附屬機構6個:鄭州鐵路局企業自備車管理辦公室、鄭州鐵路局代收款結算所、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鐵路分中心、鄭州鐵路局價格管理辦公室、鄭州鐵路局職工集資建房管理辦公室、鄭州鐵路局物資設備招標所、鄭州鐵路局設計所、鄭州鐵路局支線管理辦公室、鄭州鐵路局工程管理所,編制總數143人。

截至2008年底,局黨委設職能機構4個,有黨委和行政合編的2個,即:局黨委組織部,與局人事處合署辦公;局黨委辦公室,與局辦公室合署辦公,同時掛保密辦、機要辦牌子。由黨委列編的1個,即:局黨委宣傳部,與企業文化處合署辦公,同時掛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統戰工作辦公室牌子。由行政列編的1個,即:局人民武裝部與局人防戰備處合署辦公。另設政法辦(綜治辦)。有機關黨委部門管理的附屬部門1個,即局有線電視台。鄭州鐵路局黨校(局幹部學校)、中原鐵道報社隸屬局黨委領導。

全局有各類基層單位67個,其中:運輸站段31個;非運輸單位36個;車站235個。

工作成果

2004年
(1)安全基礎得到加強。在提速施工遍布全局、春運任務極其繁重的情況下,確保全全持續穩定,實現建局56年來第一個安全生產1000天。面對3起行車重大事故接連發生的被動局面,全局深入開展以“查問題、滅隱患、嚴兩紀、強管理、保全全”為主題的安全大檢查和專項整治活動,消除一批安全問題和隱患,穩定了安全形勢。貫徹鐵道部提速安全標準線建設的部署,率先實現安陽至信陽間“十全”達標,帶動了全局安全基礎整體加強。

(2)運輸效益高位增長。面對空前緊張的運輸能力,把握提速調圖和新線開通機遇,實施內涵挖潛,擴充運輸能力,運輸質量、效率和效益一路攀升。抓好“兩運兩節”運輸組織,取得比年初預算超收6﹒07億元的優異成績。妥善處理重點物資與其他物資運輸關係,出色完成電煤搶運重大政治任務,年日均傳送煤炭7329車,占全局裝車總量的55﹒6%;傳送高運價物資5049﹒3萬噸,同比增長4﹒7%。大力開展多拉滿載、挖潛提效活動,相當於日均多開行貨物列車27列、多傳送貨物868﹒8萬噸。全年完成旅客傳送12009萬人,貨物傳送29229﹒4萬噸,換算周轉量3964﹒7億噸公里,運輸收入228﹒47億元,分別為調整預算的104﹒5%、103﹒7%、108﹒2%和102﹒1%,同比分別增長19﹒2%、8﹒3%、14%和18﹒2%;運輸收入超額完成目標,同比增收35﹒2億元;各項技術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在2004年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組織的中國企業500強排序中綜合排名第五十四位,提高了知名度,樹立了企業新形象。

(3)經營管理不斷完善。強化經營業績考核,指導分局、站段建立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完善局機關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落實經營責任。堅持先預算、後支出,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強化成本管理的硬約束。深入開展“當主人、強管理、增收節支創效益”活動,激發職工增收節支的工作熱情。發揮資金集中管理優勢,內部調劑資金40﹒05億元,緩解了資金壓力。嚴控大項支出,車輛使用費節支10900萬元,機車能耗節支5300萬元,物資集中採購節支10160萬元。修程修制改革節支5000萬元,修舊利廢節支5000萬元,非生產性支出壓縮6000萬元。強化財務和審計監督,促進增收節支8700萬元。在年初成本缺口高達10億元、客觀增支因素多等困難條件下,實現了鐵道部下達的13﹒71億元的盈利目標。大力發展多元經營,完成收入123億元、利潤4﹒52億元,路局2002年確定的“3211”發展規劃全面實現,即利用3年時間,以每年20%的增長幅度,實現年收入100億元、利潤翻一番。

(4)提速調圖順利實施。面對全路近40%的提速改造工作量,鄭州局展開提速施工大會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第五次大面積提速後,全局提速線路達到2980延長公里,其中160公里/小時以上線路1502公里。客車對數增加23﹒5對,客運輸送能力增長11﹒6%。14個局界口增開貨物列車126對,增幅高達53%。新增6對點對點一站直達客車,擴大開行夕發朝至、朝發夕歸旅客列車和5000噸重載貨物列車。運輸產品全面最佳化,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運輸能力進一步擴充,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5)鐵路建設高潮迭起。鄭徐電化、武九擴能、寶蘭二線等重點工程順利推進,天興洲大橋、西延擴能、侯月擴能等工程陸續上馬,共完成基建投資42﹒78億元。全力支持部管項目建設,為鄭西、武廣、武合客運專線創造了良好環境。

(6)企業改革穩步推進。全局社會職能移交涉及7省1市237個單位、24953名在職職工,移交任務居全路之首。全局攻克路地雙方移交政策不對接、離退休職工難移交等難題,實現125所中國小、15所職業學校、28所醫院全部移交,並移交幼稚園47所。輔業改制試點工作平穩推進,首批8個試點單位改制方案已報鐵道部審批,房建生活系統改革基本達到部定階段性目標。積極穩妥推進新一輪生產力布局調整,行車主要站段由上年末的218個減少到134個;整合最佳化機車交路21個,首次實現客貨機車跨局輪乘,適應了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需要。“三項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職工總量得到控制,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按周轉量計算為181﹒54萬換算噸公里/人、增長12﹒95%,按收入計算為105182元/人、增長18﹒09%。醫療、住房、養老保險等配套改革穩步推進。改革中宣傳思想工作得到加強,信訪穩定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保持了全局政治穩定和隊伍穩定。

(7)科技教育喜結碩果。圍繞安全、運輸、管理、信息等重點領域,組織科研項目研發120項,其中通過局級鑑定53項,省、部級鑑定6項,獲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國家新產品1項,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積極組織武九、侯月、陽安等線的提噸牽引試驗,使全局15條線路27個牽引區段形成普遍超重165噸的能力。推進“人才強局”戰略,新接收大學生763名,晉升中級以上技術資格幹部1701名,增加工人技師383名,企業人才儲備得到加強。大力加強職工培訓,累計完成規範化脫產培訓1214人、適應性培訓245988人、行車主要工種“兩年10天”脫產培訓74160人、工班長培訓12609人,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在推進社會職能移交的新形勢下,一手抓移交,一手抓管理,保證了正常教學和醫療工作秩序。

(8)“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科學發展觀”、“鐵路跨越式發展”系列教育活動紮實開展。嚴肅黨紀政紀,落實“八條禁令”,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加強“誠信鐵路”建設,企業形象和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深化廠務公開,推行民主管理,職工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改革、管理、維權取得新進展。職工人均工資收入達到19746元,同比增長13﹒57%,是近年來工資增幅最大的一年。新建經濟適用房6116套,鐵路住宅區“光明工程”建設卓有成效,路局確定的十件實事全面落實,職工生產條件和生活質量穩步改善。

2010年

1.以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為推動,全局綜合發展實力顯著增強。一是技術裝備水平全面提升。提速調圖後,以國產化“和諧號”動車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調度集中系統等為重點,一大批先進的線路設施、機車車輛、牽引供電、通信信號設備投入運用,使全局技術裝備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二是客貨運輸能力全面提升。至年底,管內允許時速大於160公里的提速線路達到643.3公里,其中時速200~250公里線路564.1公里,提速資源進一步拓展。新圖全局14個分界口客貨列車對數分別增加48對、157對,增幅達到20%和30.6%。三是運輸產品質量全面提升。在跨區域的主要中心城市間,開行動車組和城際快速客車,增加夕發朝至列車數量,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輻射華北、華中、華東、西北等區域的快速客運通道。四是幹部職工素質全面提升。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嚴肅六項紀律、維護政令暢通、加強督查督辦、嚴格安全問責,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政令傳遞實施、幹部檢查包保、問題有效整改、崗位職責落實等在內的長效機制,初步解決了“嚴不起來、落不下去”的頑症。以提速調圖適應性培訓為重點,全年培訓幹部8448人次,培訓職工196995人次,促進了幹部職工業務素質的整體提高。圍繞提速調圖關鍵領域和中心工作,全年組織科技攻關91項,主持參與部級科研項目13項,另有2項分別獲得2007年度鐵路重大科技成果特等獎和一等獎。

2.圍繞實現年度經營業績目標,各項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一是安全生產保持穩定。以確保提速安全持續穩定為核心,探索把握安全規律,加快建立提速安全保障體系,著力卡控安全關鍵環節,逐步解決設備超期服役問題,安全基礎不斷鞏固加強。以規範安全管理為重點,強化專業管理,改進檢查監督方式,提高站段獨立作戰能力,加大安全問責力度,促使安全管理走上科學、規範、高效的軌道。全局消滅了責任一般A類及以上事故,實現安全生產500天和安全年。二是運輸效益高位增長。深入推進內涵擴大再生產,全面加強和改進運輸組織工作,最佳化調度指揮和車站作業組織,整合機車交路,提高牽引定數,改進車輛運用檢修及貨運組織管理,推進技術設備升級改造,最佳化站段內部生產力布局,進一步提高了運輸效率。全局累計完成旅客傳送量5703.7萬人、貨物傳送量16936.3萬噸,換算周轉量2233.1億噸公里,運輸收入125.91億元,同比分別增加2.5%、3.7%、7.3%和4.7%,均創歷史最高記錄。三是經營質量穩步提高。積極配合國家審計,深入開展“規範管理年”活動,全面規範基礎管理和經營行為,取得較好的審計結果。大力實施多元經營“十一五”發展規劃,深入推進資產重組、企業最佳化整合以及實業項目開發,多元經營效益穩步提升。全局運輸總支出控制在有權支出範圍以內,圓滿完成部定年度運輸盈虧目標;多元經營企業完成經營收入88億元,同比增長14.28%,實現利潤2.1億元,安置富餘人員5283人;集體企業完成經營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9.38%,實現利潤320萬元,同比增長16.7%。四是企業改革深入實施。適應運輸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需要,科學設定車間、班組,改進勞動組織方式,車間、班組數量同比分別減少4%和25.6%,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能,按運輸收入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預計達到147129元/人,同比增長8.18%。深化幹部制度改革,最佳化調整領導幹部421人次,為運輸單位配備站段長助理28人,非領導職務級別晉升95人,極大地激發了幹部隊伍活力。實施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崗位聘任管理,進一步調動了人才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五是重點工程有序推進。抓住國家對重點鐵路建設項目進行審計的有利契機,進一步促進了建設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至年底,鄭西客運專線建設已完成總投資額的50%,京廣客運專線(河南段)建設的可研報告已報國家發改委。鄭州黃河公鐵兩用大橋建設全面展開,樁基工程完成設計的67.6%。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鄭州車站西出口、焦柳線洛張電化工程正全面鋪開。大量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工程的開工建設,使鄭州局在全國路網的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運輸能力將實現新的提升

3.不斷最佳化內外部環境,企業和諧發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一是民生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暢通民情民意渠道,深入推進民主管理和廠務公開,職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路局獲“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稱號,並作為全國國有企業的唯一代表,在國家級會議上介紹經驗。在提高全局職工整體收入的基礎上,堅持收入分配向重點崗位傾斜,較大幅度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動車組相關人員、邊遠地區人員、工班長、鐵路幹警的收入補貼。年內,全局職工人均年收入預計達到30698元,同比增長14.13%。大力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境,路局共投入“兩線”建設資金1364.6萬元,新竣工職工住宅1037戶128559平方米,在建3627戶421443平方米,並投入5234萬元,整治職工住宅小區環境、整修既有職工住宅。積極兌現“三不讓”承諾,深入開展“連心幫扶”、“金秋助學”、“送溫暖”活動,在助困、助醫、助學方面投入6368.5萬元,同比增加99.5%,困難職工生活得到較好保障。二是外部環境不斷最佳化。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和重點企業的溝通協調,大力宣傳鐵路和鄭州局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融洽了路地關係,贏得了社會各界對路局工作的理解支持。三是生態文明成績突出。全面打造綠色鐵路,加大環保節能技術的開發套用力度,全局單位營業收入綜合能耗比計畫減少0.02噸標準煤/萬元,節約資金1.19億元;化學耗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計畫分別減少21噸和327噸。制定實施鐵路沿線綠化造林三年規劃,深入開展為期50天的攻堅戰活動,優質高效完成全年綠化任務,累計綠化線路798公里,栽植苗木420多萬株,管內京廣、隴海、京九三大幹線綠色屏障初步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