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學報

鄭州大學學報

鄭州大學學報由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組成。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鄭州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期刊,創刊時間1957年,曾用刊名為《河南醫學院學報》和《河南醫科大學學報》,規格為國際通用的大16開本,雙月刊。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現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再次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第一屆自然科學期刊綜合質量檢測一級期刊;2008年被評為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編輯部被評為2008年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第一屆自然科學“二十佳期刊”;2007年《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在全省自然科學期刊編校質量抽查中名列第一;2006年獲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2004年獲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 同時進入6種重要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被美國化學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國內外多種權威性文摘期刊摘錄。

基本信息

醫學版

期刊簡介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為反映以本校為主的科研、醫療、教學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經驗,報導國內外醫學新動態,促進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設有特約述評、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論著、臨床研究、研究快報和名院·名科·名醫等欄目。讀者對象主要為從事醫藥衛生工作的中高級科研、醫療、教學機構人員和高等醫藥院校師生。

宗旨

遵循黨和國家的出版政策及法規,報導醫學科研、醫療及教學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經驗,報導國內外醫學新動態,促進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

欄目

設有“特約述評”、“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論著”、“套用研究”和“研究快報”等欄目。

收稿

刊發約480篇文章,其中省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論文占有很大比例。逐漸增加了校外優秀論文的刊發數量,並為高水平論文設立快速通道。

讀者

主要為從事醫藥衛生工作的中高級科研、醫療、教學機構人員和高等醫藥院校師生。

獲獎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辦刊質量,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2004年獲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6年獲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2007年在河南省自然科學期刊編校質量抽查中名列第一,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第一屆自然科學“二十佳期刊”,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第一屆自然科學期刊綜合質量檢測一級期刊,2008年被評為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編輯部被評為2008年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2010年被評為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收錄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先後入選2000年版、2004年版和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進入6種重要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萬方資料庫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被美國化學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國內外多種權威性文摘期刊摘錄。

發展

1957年創刊,刊名為《河南醫學院學報》,1986年隨學校更名改名為《河南醫科大學學報》,2000年河南醫科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及鄭州大學合併成立新鄭州大學,2002年刊名變更為《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經過50餘年的發展,《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已成為在國內外享有一定學術地位和影響力的科技期刊。

投稿須知

1 本刊欄目

1 專家述評或特約述評

1.

1 專家述評或特約述評

主要為編輯部約稿。結合作者本人或研究組的長期工作成果,對某一專題進行系統、詳盡的闡述,評論研究現狀,著重於尚未解決的問題,分析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今後研究工作的思路。

2 食管癌研究

1.

2 食管癌研究

正文前要有4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6箇中文關鍵字,中圖分類號,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題目、摘要和關鍵字。

3 系列研究

1.

3 系列研究

1.4 論著

報導原創性的研究成果。要求數據完整、可靠,結論明確,一般全文不超過8000字,篇幅不超過4頁(含圖表和參考文獻)。其餘同“1.1”。

5 套用研究 報導研究工作的重要發現和體會。一般篇幅不超過2頁(4 000字左右)。無中英文摘要。其餘同“1.1”。

1.

5 套用研究 報導研究工作的重要發現和體會。一般篇幅不超過2頁(4 000字左右)。無中英文摘要。其餘同“1.1”。

2 文章格式

1 文題

1.

1 文題

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文題力求簡明、醒目,應準確地反映論文的主題。儘量不用縮略語。

2 作者

1.

2 作者

作者應具備下列條件:①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③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核對,在學術界進行答辯,並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凡在論文上署名的作者,均應簽名授權發表。其他對該研究有貢獻者可列入致謝部分。作者不同單位的,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標註1、2、3……。 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

3 單位

1.

3 單位

署名為第一的單位應是稿件報導研究的智慧財產權所屬的單位,如有多單位參與該項研究,則按照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標註1、2、3……分別標註單位。

4 城市及郵政編碼

5 基金項目

1.

4 城市及郵政編碼

2.

5 基金項目

若論文為基金項目資助,請在文章首頁下角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 通訊作者簡介

1.

6 通訊作者簡介

通訊作者應在投稿時確定,如在來稿中未特殊標明,則視第一作者為通信作者。第一作者與通信作者不是同一人時,在論文首頁腳註,包括通訊作者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位,職稱,研究方向,發表論文數量,聯繫方式(固定電話、E-mail)。

7 中文摘要(400字左右)

1.

7 中文摘要(400字左右)

本刊一律採用4項結構式摘要,具體層次為:目的(Aim)、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具體要求:①目的:需與正文前言相一致,與結論相呼應。②方法: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稱、病例(動物)數和必要的分組情況。③結果:與研究相關的主要結果及數據、統計學意義均應列出,並與文核心實無誤。④結論:需與研究目的相呼應。

8 關鍵字

1.

8 關鍵字

關鍵字採用《醫學索引》所列的詞。如表中無相應的詞,處理辦法有:①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②可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③必要時,可採用習用的自由詞並排列於最後。

9 中圖分類號

1.

9 中圖分類號

中圖分類號請根據論文內容的學科分類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查得。

10 英文文題

1.

10 英文文題

與中文文題一致。

11 作者姓名

1.

11 作者姓名

拼音,姓前名後,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寫,名的第一個字的首字母大寫(如:施學忠,SHI Xuezhong)。

13 作者單位的英文譯名,城市,郵編(應與中文相對應)

14 英文摘要

1.

13 作者單位的英文譯名,城市,郵編(應與中文相對應)

2.

14 英文摘要

與中文摘要一致。

15 英文關鍵字

1.

15 英文關鍵字

採用《醫學索引》(Index Medicus)的《醫學主題詞表》(MeSH)所列的詞。

16 正文

17 致謝

1.

16 正文

2.

17 致謝

對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託進行某項工作的輔助人員,以及給予指導、提供資助者,可用簡短的文字表示感謝。原則上應徵得被感謝人的同意方可提名感謝。致謝內容加括弧置於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

18 參考文獻

1.

18 參考文獻

必須以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5 a內為宜)主要文獻為限,在文內用角碼標註(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表示)。內部刊物、未取得國內統一刊(書)號的會議論文集及待發表資料等請勿作為文獻引用。

本刊採用“順序編碼制”的著錄方式,以文中出現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排序。常用參考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期刊:[序號]作者[註:作者1-3位全列出,每位間加逗號,3位以上僅寫前3位,後加“等”或“et al”;外文文獻作者姓前(全大寫)名後(縮寫,不加縮寫點)] .論文題目[J].刊名,年,卷(期):起始頁碼

例:

[1] 王義生,韓楓,曹亞偉,等.山羊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體外培養與生物學特性[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5(2):266

[2] 史惠蓉,寇歆馨.卵巢上皮性腫瘤組織及患者血清CA125檢測[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43(2):324

[3] Tanasescu M, Cho E, Manson JE, et al. Dietary fat and cholesterol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J]. Am J Clin Nutr,2004,79(6):999

[4] Merrington J, James M, Bradley M. Supported diazonium salts-convenient reagents for the combinatorial synthesis of azo dye[J]. Chem Commun, 2002(2):140

專著:[序號]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頁 或:作者. 章節題目[M]//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年:起始頁碼

例:

[1] 方亞.抽樣調查的樣本量估算與統計分析[M]//方積乾.衛生統計學.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08

[2] 張丁,朱寶玉,張書芳,等.河南省居民膳食營養於健康狀況研究[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

3 圖表處理

1 線條圖

1.

1 線條圖

線條圖主輔線粗細比為2∶1,縱橫坐標比例為5∶7。橫縱坐標標目應簡明,且必須標註量、單位國際符號。坐標上的量與單位的符號和縮略詞應與正文一致。

2 照片

1.

2 照片

請選用圖像清晰、層次分明、反差良好的黑白或彩色照片(300萬像素、JPG格式)。顯微照片應註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組織切片照片要選準所需顯示的部位,並將其置於照片中央或用箭頭標示為宜。對可辨認的患者照片,作者應負責徵得患者的同意,並進行技術處理,儘量使其不易辯認。單張圖的大小建議為5 cm×3.5 cm(寬×高)。

3 表

1.

3 表

表格設計應為三線表,隨文排。表應有“自明性”,有簡明、準確的中文表題。遵照統計學要求繪製,並寫出表序,隨文排版。表內一般用阿拉伯數字,上下行位數對齊;數據必須準確。

4 統計學處理

1.

4 統計學處理

要求給出統計軟體、版本,每種觀察(檢測)指標的具體統計學方法,檢驗水準,統計量及P值的具體值(如:t=0.496,χ2=4.611,F=6.765,P=0.027等)。

4 其它說明

1 醫學名詞

1.

1 醫學名詞

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辭彙》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2005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辭彙》(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則採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2 縮寫詞

1.

2 縮寫詞

除已被公認常用的縮寫詞可不加說明直接引用(例如:ACTH、DNA、HBsAg)外,其餘第1次出現時一律先寫出中文名詞後括弧標註英文全稱及縮寫詞,文中引用中國人姓名時,應寫全名。

3 計量單位

1.

3 計量單位

嚴格執行國務院《關於在我國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全面貫徹國家標準GB 3100~3102-93《量和單位》的規定,在文稿中應正確使用和書寫量和單位的名稱和符號。凡有單位符號者應使用符號,如:“年”寫為“a”,“天”寫為“d”,“時”寫為“h”,“分”寫為“min”,“秒”寫為“s”等;單位符號一律用正體字母。選用合適的詞頭使量的數值處於0.1~1 000,分子分母不應同時用詞頭,如“5 μg/mL”應改為“5 mg/L”。百分比濃度為非法定計量單位,如“5%的H2SO4”是不確切的,如果指質量比,則可表示為“H2SO4的質量分數為0.05”或“H2SO4的質量分數為5%”,如果指體積比,則可寫成“H2SO4的體積分數為0.05”或“H2SO4的體積分數為5%”;如為質量濃度,則應寫為“50 g/L H2SO4”。

量符號以斜體拉丁或希臘字母表示(pH用正體),例如:m(質量),t(時間),λ(波長)等;為表示不同的限定條件,量符號可設下角標,例如:物質B的量濃度c(B),物質B的質量濃度ρ(B)等。單位符號一律以正體拉丁或希臘字母表示,例如kg(千克),m(米)等。圖表中表示數量的量和單位時,應採用“量/單位”的標準化形式,即把量符號寫作分子,單位符號寫作分母。例如,“t/h”(時間單位“小時”),“p/kPa”(壓力單位“千帕”)等。人體內某物質的含量,凡已知相對分子質量者,一律用物質的量濃度單位表示;尚未精確測得相對分子質量的組分,如某些蛋白質,仍可用質量濃度單位表示。不論使用的量濃度或質量濃度,一般使用L(升)作為人體檢驗組分濃度基準單位的分母。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於1條時應採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如“mg·kg-1d-1”不能寫為“mg/kg/d”,也不能寫為“mg/kg·d-1”。帶長度單位的每個數值後的單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寫成40×20×30 mm,也不能寫成40×20×30 mm3。

4 數字用法

1.

4 數字用法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數值的修約不能採用“四捨五入”法則,應為“4舍6入5看後,5後有數進上去,5後為零看左數,左數奇進偶捨棄”。數值範圍的表示形式:5至10應為5~10;5萬至10萬應為5萬~10萬,不能寫成5~10萬;3×109至5×109應為3×109~5×109,或(3~5)×109,不能寫成3~5×109;60%至70%應為60%~70%,不能寫成60~70%。以百分數表示的均值和標準差應寫作(50.2±0.6)%,而不寫作50.2±0.6%或50.2%±0.6%。分數的分號用斜線表示,數學公式例外。

5 稿件處理

1 投稿

1.

1 投稿

作者登錄我刊審稿系統後,提交Word文檔。作者可隨時用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登入我刊網站,了解稿件處理進程。若2個月仍無處理結果,可與編輯部電話或電子郵件聯繫。

投稿的同時還需交納稿件處理費30元,提交單位介紹信(介紹信除證明稿件內容的真實性之外,還應證明稿件無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問題、署名無爭議等)。

來稿請按《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雜誌投稿排版格式排版(可從主頁作者園地下載:稿件用A4紙小四號字、1.5倍行距排版;要求文字及圖、表、照片等齊全)。圖表請用中文表示。外文字母、符號,須區分正斜體與大小寫;用於上標或下標的字母、數碼或符號,其位置高低須區別明顯。

2 稿件修改

1.

2 稿件修改

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如不同意刪改請事先聲明。作者可隨時登入網站查詢稿件狀態。稿件在編輯初審、專家評閱和編輯複審等流程中均可能提交作者修改。作者應按編輯給的退修意見仔細修改,在修改的同時,擬定修改說明。修改說明應逐條回答編輯的修改意見,如作者有不同意見,應說明理由。作者修改後將修改稿和修改說明傳至系統。

3 稿件處理流程

1.

3 稿件處理流程

①編輯初審查重。②有關專家2~3人審定;編輯匯總意見提交作者修改。③作者按專家意見認真修改後,論著類稿件提交定稿會(常委集體審稿)審議。編輯匯總定稿會意見提交作者修改排版。其他類稿件提交總編審定。④作者修改後按我刊修改稿終稿格式排版,編輯加工後提交總編簽發。⑤錄用前查重、核對參考文獻、修改英文摘要等。⑥責任編輯對稿件精加工,作者校對清樣。⑦發刊。

以上任何一個流程發現問題,都有可能由編輯提交總編,建議退稿。

4 智慧財產權

1.

4 智慧財產權

稿件一經總編指定刊期,我刊將向作者傳送《稿件錄取通知書》,在此之前,請勿將該稿投往他處。自投稿之日起,超過90天還未接到編輯部對稿件的處理通知,作者在徵求我刊意見同意後,可改投他刊。

如我刊發現作者有一稿兩投和重複發表嫌疑,將按我刊“對一稿兩投和重複發表問題處理的聲明”(見主頁作者園地)程式和要求處理。

本刊已入編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作者稿件一經錄用,將同時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等多種全文資料庫收錄,如作者不同意收錄,請在投稿本刊時提出聲明,否則將視為同意收錄。

5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大學路40號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編輯部,郵政編碼:450052

1.

5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大學路40號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編輯部,郵政編碼:450052

哲社版

期刊簡介

本刊創刊於1960年,為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發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史學、文學等方面的學術性文章,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百強學報、曾連續四屆獲河南省優秀社科期刊暨“河南社科期刊二十佳”稱號。

報導內容

主要刊發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史學、圖書情報學、文學、語言學、新聞學等方面的學術性文章。

主要欄目

設有“人學研究”、“環境資源法研究”、“書簡學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等欄目。

收錄情況

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獲獎情況

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曾連續四屆獲河南省優秀社科期刊暨“河南社科期刊二十佳”稱號 。

版權資訊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刊名: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主辦:鄭州大學

周期:雙月

出版地:河南省鄭州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1001-8204

CN:41-1027/C

郵發代號:36-4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創刊時間:1960

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

Caj-cd規範獲獎期刊

投稿須知

1 來稿要求

1 標題與作者姓名

11 文章正題一般不得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文內標題或小節的層次序號依次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

12 來稿署名2名以下,其間以“,”相隔。署筆名作者應將真實姓名署於作者簡介之中。凡來稿者,應在作者姓名之下寫明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

13 作者簡介寫於篇首頁之下,內容依次為: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略),籍貫,單位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2 摘要和關鍵字

1.

1 標題與作者姓名

2.

11 文章正題一般不得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文內標題或小節的層次序號依次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

3.

12 來稿署名2名以下,其間以“,”相隔。署筆名作者應將真實姓名署於作者簡介之中。凡來稿者,應在作者姓名之下寫明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

4.

13 作者簡介寫於篇首頁之下,內容依次為: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略),籍貫,單位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5.

2 摘要和關鍵字

摘要是對論文內容梗概簡明、準確、完整記述的短文,不加注釋和評價性文字,以200字左右為宜。關鍵字是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一般每篇3-8個,關鍵字之間用分號分隔。

3 正文

31 中文 來稿文字應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少數古漢語、古籍研究和考據學研究可用繁體、異體、俗體字。引用古文獻的稿件如引文中有繁體字者,應儘量改用簡化字。

32 數字 文中公元紀年、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中國民國紀年、日本年號紀年、各種計數和計量、圖表序號、表格內數字、注釋的版次、頁碼、期刊的卷、期次等,應採用阿拉伯數字;夏曆和中國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乾支紀年(均須加注公元紀年)、星期、古文獻卷次、數字作為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等,應採用漢字。

4 注釋和參考文獻

41 本刊論文注釋一律採用頁下注,參考文獻集中於文末。注釋仍為常用的格式,參考文獻應分清著作類、期刊類、報紙類等,代碼如下:

1.

3 正文

2.

31 中文 來稿文字應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少數古漢語、古籍研究和考據學研究可用繁體、異體、俗體字。引用古文獻的稿件如引文中有繁體字者,應儘量改用簡化字。

3.

32 數字 文中公元紀年、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中國民國紀年、日本年號紀年、各種計數和計量、圖表序號、表格內數字、注釋的版次、頁碼、期刊的卷、期次等,應採用阿拉伯數字;夏曆和中國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乾支紀年(均須加注公元紀年)、星期、古文獻卷次、數字作為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等,應採用漢字。

4.

4 注釋和參考文獻

5.

41 本刊論文注釋一律採用頁下注,參考文獻集中於文末。注釋仍為常用的格式,參考文獻應分清著作類、期刊類、報紙類等,代碼如下:

參考文獻類型 專著 論文集 報紙文章 期刊文章 學位論文 報告 標準 專刊

文獻類型標識 M C N J D R S P

42 對於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其標識建議採用單字母“A”,對於其他文說明的類型,建議採用首字母“Z”。各種文獻類型標識用“[ ]”括起,出版社前加出版地。參考文獻最後用“.”作結束。如:

1.

42 對於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其標識建議採用單字母“A”,對於其他文說明的類型,建議採用首字母“Z”。各種文獻類型標識用“[ ]”括起,出版社前加出版地。參考文獻最後用“.”作結束。如:

[1]厄爾·邁納. 比較詩學[M]. 王宇根,宋偉傑譯.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88.

[2]董依華, 黃貞姬. 古漢語詞表現的語義特徵[J]. 延邊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5, (3): 150-153.

[3](乾隆)杞縣誌·風土誌·物產[M].

[4]陳兆侖. 上顎相公論禁酒疏[A]. 皇清經世文編: 卷五十一[M].

對於參考同一文獻中不同的卷次、頁碼,應在行文中同一注號之後標出,並用“( )”括起。詳細情況參閱本刊2002年第1期。

5 論文題名、作者工作單位、摘要、關鍵字須用英文譯出

51 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氏的字母均大寫,複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之間用連字元相連,姓、名不縮寫。此部分放於參考文獻之後。

1.

5 論文題名、作者工作單位、摘要、關鍵字須用英文譯出

2.

51 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氏的字母均大寫,複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之間用連字元相連,姓、名不縮寫。此部分放於參考文獻之後。

2 其他要求

1 本刊內容主要以巨觀理論性探討為主,來稿字元數一般可在八千至-萬字之間。本刊有權壓縮文章,作者如不同意刪改請在稿末聲明。

2 來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採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限於人力,來稿一般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3 地址: 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100號(450001)

1.

1 本刊內容主要以巨觀理論性探討為主,來稿字元數一般可在八千至-萬字之間。本刊有權壓縮文章,作者如不同意刪改請在稿末聲明。

2.

2 來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採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限於人力,來稿一般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3.

3 地址: 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100號(450001)

理學版

期刊簡介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創刊於1962年,原刊名為《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報導內容

主要刊登理、工科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及綜合評述方面的學術論文,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化學化工、生物、材料、電子、計算機、機械、電氣、建築工程等學科專業。

收錄情況

本刊所發表的論文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系統”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並被美國《數學評論》、美國《化學文摘》、德國《數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和波蘭《哥白尼索引(IC)》等國際性文摘雜誌收錄或評論;1997年起,被美國《工程索引》外圍收錄。國內10餘家重要文摘雜誌和資料庫收錄本刊。 本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獲獎情況

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國家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 2004年本刊獲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8年獲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期刊信息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刊名: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辦:鄭州大學

周期:季刊

出版地:河南省鄭州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1671-6841

CN:41-1338/N

郵發代號:36-191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曾用刊名: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創刊時間:1962

該刊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誌(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投稿須知

1來稿要求

1來稿應具有創新性、科學性、準確性和可讀性.稿件必須包括(按順序):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具體到院系)及省份、城市、郵政編碼、中文摘要(100~300字)、關鍵字(3~8個)、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誌碼、正文、參考文獻、英文摘要和英文關鍵字.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依次註明該文屬何種基金項目資助及項目編號、作者簡介(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及E-mail)。

2文中圖、表隨文出現.圖要求線條均勻、主線與輔線粗細比例約為2∶1,標目要規範,表示成“量符號/單位”的形式,照片要求黑白清晰、層次分明.表的格式一般採用三線表形式.採用規範化名詞術語及我國法定計量單位,量名稱及符號(除pH值和雷諾數Re?等25個特徵數符號外,量符號一般用單個字母表示)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外文字元要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及符號,請在第1次出現時用鉛筆註明.

3英文摘要要與中文摘要在內容上相對應,必須包括(按順序):英文題名、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姓全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單位譯名、摘要正文和英文關鍵字.摘要要符合英語語法,儘量使用短句,但要避免單調和重複。

4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列表於文後,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不能引用.主要文獻類型和標誌代碼為:普通圖書[M],會議錄[C],彙編[G],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資料庫[DB],電腦程式[CP];主要電子文獻載體和標誌代碼為:磁碟[DK],光碟[CD],在線上網路[OL].主要責任者3人以下全部著錄,3人以上只著錄前3人,後加“,等”,外文用“,et al”,姓名著錄採用姓前名後的著錄形式,歐美著者姓全部大寫,名可縮寫,並省略縮寫點,中國著者名字的漢語拼音按國家標準規定書寫,名字不能縮寫.參考文獻的主要著錄格式如下:

1.

1來稿應具有創新性、科學性、準確性和可讀性.稿件必須包括(按順序):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具體到院系)及省份、城市、郵政編碼、中文摘要(100~300字)、關鍵字(3~8個)、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誌碼、正文、參考文獻、英文摘要和英文關鍵字.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依次註明該文屬何種基金項目資助及項目編號、作者簡介(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及E-mail)。

2.

2文中圖、表隨文出現.圖要求線條均勻、主線與輔線粗細比例約為2∶1,標目要規範,表示成“量符號/單位”的形式,照片要求黑白清晰、層次分明.表的格式一般採用三線表形式.採用規範化名詞術語及我國法定計量單位,量名稱及符號(除pH值和雷諾數Re?等25個特徵數符號外,量符號一般用單個字母表示)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外文字元要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及符號,請在第1次出現時用鉛筆註明.

3.

3英文摘要要與中文摘要在內容上相對應,必須包括(按順序):英文題名、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姓全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單位譯名、摘要正文和英文關鍵字.摘要要符合英語語法,儘量使用短句,但要避免單調和重複。

4.

4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列表於文後,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不能引用.主要文獻類型和標誌代碼為:普通圖書[M],會議錄[C],彙編[G],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資料庫[DB],電腦程式[CP];主要電子文獻載體和標誌代碼為:磁碟[DK],光碟[CD],在線上網路[OL].主要責任者3人以下全部著錄,3人以上只著錄前3人,後加“,等”,外文用“,et al”,姓名著錄採用姓前名後的著錄形式,歐美著者姓全部大寫,名可縮寫,並省略縮寫點,中國著者名字的漢語拼音按國家標準規定書寫,名字不能縮寫.參考文獻的主要著錄格式如下:

【期刊】[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J].刊名:其他刊名信息,年,卷(期):起止頁碼.?

【專著】[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誌].版次(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專利】[序號]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文獻類型標誌].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

【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誌/文獻載體標誌].(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2 投稿約定

1所有網上來稿均需作者進行二次郵件確認,另來稿請務必註明聯繫電話和E-mail。

2本刊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相應稿酬與印刷版稿酬一併支付.不願意論文入編的作者請事先書面聲明,本刊將做適當技術處理。

3編輯部對來稿有權做必要的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不同意改動者,請事先說明.來稿錄用後本刊會及時通知作者,發表後將按規定付給稿酬並贈刊物2冊。

1.

1所有網上來稿均需作者進行二次郵件確認,另來稿請務必註明聯繫電話和E-mail。

2.

2本刊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相應稿酬與印刷版稿酬一併支付.不願意論文入編的作者請事先書面聲明,本刊將做適當技術處理。

3.

3編輯部對來稿有權做必要的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不同意改動者,請事先說明.來稿錄用後本刊會及時通知作者,發表後將按規定付給稿酬並贈刊物2冊。

來稿請寄:450001 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編輯部

工學版

期刊簡介

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創刊於1980年,原名《鄭州工業大學學報》,是鄭州大學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國內外發行,128頁,定價:10.00元。

報導內容

主要刊登工學各學科基礎理論、套用科學及工程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機械、電氣、信息、水工、化工、土木、交通、材料、環境工程等學科領域的學術論文。

收錄情況

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已經被美國《化學文摘》(CA)、《數學評論》(MR)、《劍橋科學文摘》(CSA)、俄羅斯《文摘雜誌》(AJ)、波蘭《哥白尼索引》(IC)、英國《科學文摘》(SA)及國內近20家重要資料庫和文摘固定收錄。

獲獎情況本刊曾獲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期刊信息

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 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

刊名: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主辦:鄭州大學

周期:雙月

出版地:河南省鄭州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1671-6833

CN:41-1339/T

郵發代號:36-232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

曾用刊名:鄭州工業大學學報(工學版);鄭州工業大學學報;鄭州工學院學報

創刊時間:1980

該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A 科學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雜誌(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Caj-cd規範獲獎期刊

投稿須知

1 刊登內容

本刊主要刊登化工、電氣、機械、水工、信息工程、工程力學、土木建築、材料工程、環境工程、數學、物理、化學及交叉學科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2 來稿要求

1 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簡練。

2 來稿一式兩份,列印稿為優。若系基金資助課題、攻關項目或博士論文,請在首頁地腳處註明(包括項目編號),本刊將優先刊登。

3 文稿格式要求規範、項目齊全,按順序給出:題目(不超過20字),作者(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要素,200~300字),關鍵字(3~8個),中圖分類號,正文(包括圖、表,6000字左右為宜),參考文獻,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一一對應,包括英文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地址、郵編及英文關鍵字),並在首頁地腳處註明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位、從事的研究方向)。

4 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文中的各種符號、單位、腳標及大小寫均要書寫清楚,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用鉛筆註明。

5 文中圖、表只附必要的,圖、表應有中英文圖題和表題,小圖寬度小於 75 mm,大圖寬度 120~150 mm,插圖的縱、橫坐標的標目(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要齊全。表格應採用三線表。

6 參考文獻須在文中標引,並按在文中出現的次序編排,參考文獻按下列方式著錄:

1.

1 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簡練。

2.

2 來稿一式兩份,列印稿為優。若系基金資助課題、攻關項目或博士論文,請在首頁地腳處註明(包括項目編號),本刊將優先刊登。

3.

3 文稿格式要求規範、項目齊全,按順序給出:題目(不超過20字),作者(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要素,200~300字),關鍵字(3~8個),中圖分類號,正文(包括圖、表,6000字左右為宜),參考文獻,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一一對應,包括英文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地址、郵編及英文關鍵字),並在首頁地腳處註明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位、從事的研究方向)。

4.

4 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文中的各種符號、單位、腳標及大小寫均要書寫清楚,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用鉛筆註明。

5.

5 文中圖、表只附必要的,圖、表應有中英文圖題和表題,小圖寬度小於 75 mm,大圖寬度 120~150 mm,插圖的縱、橫坐標的標目(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要齊全。表格應採用三線表。

6.

6 參考文獻須在文中標引,並按在文中出現的次序編排,參考文獻按下列方式著錄:

期刊 [序號] 作者。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專著 [序號] 作者。題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學位論文 [序號] 作者。題名[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

論文集[序號] 作者。題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頁碼。

標準 [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專利 [序號] 專利所有者。題名[P]。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論文集中析出文獻 [序號] 作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責任者。 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電子文獻[序號] 作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版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7 稿件文責自負(包括政治、學術、保密等),但編輯部有權進行技術性和文字性的修改。

8 請勿一稿兩投。 來稿請寫清通訊地址、聯繫電話、E-mail。稿件一經刊用,即付稿酬,並贈當期期刊。 在3個月未收到本刊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1.

7 稿件文責自負(包括政治、學術、保密等),但編輯部有權進行技術性和文字性的修改。

2.

8 請勿一稿兩投。 來稿請寫清通訊地址、聯繫電話、E-mail。稿件一經刊用,即付稿酬,並贈當期期刊。 在3個月未收到本刊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3 其它聲明

1 本刊已經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所付作者稿酬中已包含其著作權使用費,不再另付。如作者不同意,請在來稿時說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2 來稿請寄:(450001)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100號

1.

1 本刊已經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所付作者稿酬中已包含其著作權使用費,不再另付。如作者不同意,請在來稿時說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2.

2 來稿請寄:(450001)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100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