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傅安

鄭傅安

鄭傅安,英籍華裔,倫敦Patrick Davies CA畫廊特約畫家,現定居英國,經常往返於英國與東南亞,其畫作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並多次獲得國際大獎。

基本信息

簡介

傅安別名:好看 英文名:Hock-AunTeh英籍華裔現定居英國。經常往返於英國與東南亞。
倫敦Patrick Davies CA畫廊特約畫家。

1974年畢業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美術學院繪畫系

鄭傅安

1977-79年 蘇格蘭格拉斯哥美術學院講師

1979年 獲英國繪畫比賽大獎

1979-94年 蘇格蘭藝術協會講師——中國畫與抽象畫

1980-82年 義大利弗羅侖薩夏委風景畫系主任

1986年 被列入世界名人錄

1994年 被列入《20世紀當代英國繪畫辭典》

1995年 英國內政部專門為其拍攝了一部個人生平記錄片,曾在世界77個國家的電視節目裡播放。2003年6月中國CCTV6和鳳凰衛視也曾播放過該節目。

1997年 受格拉斯哥現代美術館委託去印度深山畫老虎,該作品曾在英國、荷蘭、比利時、德國和美國作巡迴展。

1997年 香港國泰飛機公司拍攝了有關他繪畫生涯的影片,並在當年九月所有國泰航空公司的飛機上放映一個月。

1998年 被CNN採訪,並於全球CNN頻道中播放一周。

1999年 走古老的中國絲綢之路。

2002年 到戰火中的阿富汗去畫和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各種感情衝擊。

2003年 在緬甸的姆山瑪山區過當地部落人的生活。

2004年 在印尼的婆羅洲原始森林中與原生態的民族生活了6個星期。“我只是要親身感受人類原有的真情和樸實”。

2004年 隨清華大學美術考察團赴蒙古騰格里沙漠畫畫並考察當地風土人情。

2010年 被中國中央電視台《奮鬥》欄目組採訪

2011年 “首屆中國國際和平主題雕塑設計大賽”,獲第三等獎

2012 希臘雅典美術學院《現代藝術創作營》院長

2013-16 馬來西亞太平鄭傅安現代藝術創作營主任。

2014年 赴泰國北部金三角一帶速寫並考察當地少數民族的風土習俗和文化。

2014年 到北極去感悟原生態的奇觀。

主要個人畫展:

1982,83,85,92年 369畫廊,愛丁堡

1983年 格拉斯哥美術學院

1983年 滾裹博物館,英國

1983年 羅塞美術館,英國

1985年 369畫廊,愛丁堡

1990年《新方向》369畫廊和WASPS畫廊,格拉斯哥

1992年 369畫廊,愛丁堡

1993年《回顧展》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北京大千畫廊及日壇畫廊

1994年《回顧展》九馬諾美術館,蘇格蘭

1995年《中國神話》裹荷塞畫廊,倫敦

1996年《近作》Davies &tooth,倫敦

1997年 蘭桂芳畫廊/ Davies & Tooth,香港

1997年 格拉斯哥版畫畫廊

1998年《虎》Davies & Tooth,倫敦

2000年《絲綢之路系列》Davies & Tooth,倫敦

2003年《回顧展,狂草與色彩》Keller & Greene,洛杉磯,美國

2004年《勇敢地賓士》,369畫廊/Patrick Davies CA,愛丁堡

2005年《旅》,3818庫畫廊/Patrick Davies CA,798區,北京

2007年《陽光》煙臺美術館

2008年 愛爾蘭卡羅藝術節

2008年《特邀藝術家》Galerie Suffren, St Tropez,法國

2008年 《蘇格蘭高地的氣息》煙臺美術博物館

2013年近作,九磨拉克畫廊,蘇格蘭

2016年一隻蘇格蘭的猛虎,Leiper畫廊,蘇格蘭

2016年狂根,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

主要聯展:

1980,82,83,90年蘇格蘭皇家展,愛丁堡

1989,91,94年 格拉斯哥皇家展

1983-89年 芝加哥國際美術博覽會

1983年《蘇格蘭表現主義》Friedus Ordover畫廊, 紐約

1983年《新方向》英國美術,紐約

1984年《蘇格蘭的年青畫家在畫些什麼》369畫廊,愛丁堡

1985年《蘇格蘭繪畫豐慶》Linda Durham畫廊,聖達非,新墨西哥

1986年 洛杉磯現代美術博覽會

1986年 Henson畫廊,芝加哥

1986年《燦麗的蘇格蘭》Michael Main畫廊,格拉斯哥

1986-93年《近代》九馬諾美術館,蘇格蘭

1989年《畫活在紙上》369畫廊,愛丁堡

1990年《新蘇格蘭色彩家》369畫廊,愛丁堡及劍橋大學

1991年《離開核心》369畫廊,愛丁堡

1995,2000年《專家眼》Mall畫廊,倫敦

1995-2003年倫敦國際美術博覽會Davies & Tooth

1997年《動物在畫裹》蘇豪比拍賣行,倫敦及巡迴展

1998年《蘇格蘭版畫展》,印度巡迴展

2000年《印度的野虎》格拉斯哥現代美術館,蘇格蘭

1995-2004年倫敦國際美術博覽會

2007年《這十年來》九磨拉克畫廊,蘇格蘭

2009年《倫敦國際美術博覽會》Roger Billcliff Gallery

2010-2011年《北方藝術》國際藝術節,德國

2011 保加利亞雙年展,索非亞

2011年亞洲藝術博覽會,香港。代表畫廊:WaterhouseandDodd,倫敦

2012年中國當代畫,丹麥藝術中心,哥本哈根,丹麥

2013年倫敦國際現代藝術博覽會,PatrickDaviesContemporaryArts,倫敦

2013年三人展,九磨拉克畫廊,蘇格蘭

2015年歌頌九月,RogerBillcliffGallery,蘇格蘭

拍賣:

2007年 嘉德,北京

城市雕塑:

2008年 《生命的能量》,高5米,北京奧運

2008年 《酒意正濃時》, 高18 米,山東省煙臺市

2010年 《友誼門》,高17.3米,山東省煙臺市

2010年 《難得的一刻》,高5米,河北省唐山市

2010年 《文化紐帶》,高5米,安徽省銅陵市

2011年和平之舞,高80CM,材質:不鏽鋼+汽車漆,獲首屆中國國際和平主題雕塑設計大賽三等獎

2012年新的一天,高4米,安徽省銅陵市

作品收藏(機構收藏):

中國美術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

中國中央電視台,北京

愛丁堡藝術中心,英國

格拉斯哥現代美術館

馬來西亞國家畫廊

藝術與商業基金會,倫敦

九馬諾美術館,蘇格蘭

蘇格蘭藝術協會

渥立克藝術基金會

倫敦證券公司

有利華國際貿易總行,倫敦

法國商業投資保險公司

美國大陸銀行 芝加哥

彪卡能.英國申證券公司,倫敦

蘇格蘭皇家銀行

菲勒泯投資銀行,倫敦

盧森堡國家銀行

恰和集團,上海和香港

今日美國(報),華盛頓

勞力士手錶,倫敦總行

帕蘭汀投資銀行,倫敦

英國航空公司

沙烏地阿拉伯航空公司,倫敦

保加利亞外交部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對鄭傅安藝術的評價

體驗、 意志與精神的痕跡——我看鄭傅安的繪畫

鄭傅安這個名字對於中國藝術界來說是陌生的,但是,一旦看到他的藝術,看到他帶有鮮明風格的抽象繪畫,我相信朋友們都會為欣喜和激動,因為他的作品是富有感染力和視覺行動力的。在展開的書卷上,強勁的色彩和激越的筆觸交織成熱烈的旋律,其間充滿著力量的介入、糾纏、碰撞與旋動,但蓬勃地洋溢著生命的歡愉、跳動著生命的光彩,如同一片燦爛的混合聲部的歡樂頌……..

很顯然,透過畫面,已可使人感受到鄭傅安,感受到他是一位充滿創造激情且富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家。的確,在我認識他並了解他的藝術身世之後,他的繪畫便有了最直接的註解。在他的畫中體現出來的視覺形態、畫面結構、語言特徵,都真切的反應了他的性格、他的人生經歷、體驗與藝術理想。他早年作具像的造型到最終走向抽象繪畫道路、與他強烈的生命情懷有關。他是一個充滿強力意志的人,也是一位對外部世界極為敏感的人,還是一位率性執著的人。發自他性情內部的力量與他穿越文化邊界的行旅生涯結合在一起,便催孕了他融表現性與抽象性為一體的繪畫風格。

細論起來,鄭傅安的藝術蘊含著來自三個方面的動力或動機。首先,他早年在南國馬來西亞的生活經歷使他對熱帶世界的色彩與氛境有幾乎天然的感受,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陽光、雨林、季風,甚至野花及食品的氣味構成了我創作神韻的無限源泉,激勵著我的想像。”後來他在蘇格蘭學習與居住,同樣受到大西洋之岸和蘇格蘭高地自然景象的薰染,養成對於強烈色彩的敏感和動態生命的體悟。這些得自生活的感受,融化成他畫面中濃郁的色澤,因此,他對色彩的感覺和對濃厚色層的把握,幾乎是如同從身體血脈中流淌出來,自然而然地形成畫面的整體氛境。第二,他多年來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行旅的生涯使他得到豐富的人生體驗,也養成他敏捷地捕捉生活的感懷與感興的創作方式。他的作品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某個動機出發,由此發端發展,變為畫面的結構與形象。正如他說到:“我的所有作品絕不是色彩與線條的組合,而是我的精神、我的激情、我的神韻和大自然的融合。 ”這是真切的表述,也是他作品所呈現出來的實際狀況。一種隨機偶發但又緊緊抓住的感受留在了他的畫面上,使他的作品是一種“此情此景”的記錄,成為一種描述性的抽象形態,也造就了屬於他自己的抽象風格。第三,他是一位注重學養的藝術家,在西方生活多年的經歷使他有條件了解西方藝術特別是現代以來的藝術特徵,與此同時,他也不忘東方的文化母體,從中國繪畫、畫法的線條藝術中汲取營養,把東方意味的表現性語言與西方繪畫的表現性樣式結合起來。因此,他的繪畫與其說是“塑造”出來的,不如說是“書寫”出來的。在一種極為直接的書寫過程中,色彩與線條的形態被肯定下來,但又具有未定形的趨勢,從而使有限的畫面瀰漫著動態的張力,甚至欲脹溢出畫面的局限,擴散成無限延展的空間。

鄭傅安藝術的這些特點使他的作品擁有充分的意涵與獨特的面貌。我尤其高興的是,他近年經常回到中國,用他的作品與國內藝術界交流。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廣交朋友、切磋藝術的好時機,對於我們來說,也得以認識他的創造,共同探討抽象藝術的當代發展這個話題。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正處於十分活躍並令世界注目的時期,其中抽象藝術的當代發展便是一批藝術家正在探索、也有不少理論家積極思考的課題。我們都知道,抽象藝術作為西方現代的一種重要“經典”,在今天看來,它已經屬於歷史,堪稱一種歷史樣式。但是,抽象藝術並沒有終結,抽象語言仍然可以使當代藝術家表達的語言,只是需要尋找新的路徑,或者說,賦於這種語言以“當代”的文化屬性。在我看來,當代抽象藝術應該在個人性和社會性兩個方面尋求新的生長點,從個人的立場、姿態與方式出發,通往具有當下社會性意義的層面,這就能在抽象藝術的經典模式基礎上,建構當代的抽象藝術形態。鄭傅安從個人體驗角度出發的抽象表達,他在抽象、表現與敘述之間的關聯性,以及他的跨文化的體驗等等身份特徵,構成了他藝術的當代面貌,那是體驗、意志與精神的痕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