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安

傅安,明代外交家,字志道,明朝開封府太康縣人,在翻譯少數民族及鄰國語言文字的四夷館中任通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初任縣吏,後在翻譯少數民族及鄰國語言文字的四夷館中任通事,又在掌管朝祭儀禮的鴻臚寺擔任序班。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轉任兵科給事中。

主要經歷

早在洪武初年,北方蒙古貴族建立的帖木兒帝國漸漸強大起來。剛開始時,它曾向明朝“稱臣納貢”,但隨著勢力逐漸壯大,對外擴張節節勝利,酋長帖木兒野心勃勃,漸漸驕橫起來。他表面上還不斷派使者前來朝拜進貢,以此麻痹朱元璋,實際上是到內地刺探軍情,為軍事擴張作準備。明太祖沒有識破,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派傅安率領外交使團,攜帶著一封感謝信出使撒馬爾罕(帖木兒帝國的首都,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商議邦交之事。傅安辦完公事,因在那裡水土不服,急著想回國。帖木兒另有所謀,就將傅安扣留起來,並派人帶著傅安遍歷西域諸國數萬里,以夸其國土廣大遼闊,想以此震懾傅安,迫其投降。傅安終於看清了帖木兒的狼子野心,決心不辱使命,與其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帖木兒軟硬兼施,傅安備受磨難。

建文四年(1402年),帖木兒在征服了土耳其伊朗之後,感到已無後顧之憂,便決定對大明王朝用兵。

永樂二年(1404年)冬季,帖木兒經過一番準備之後,統兵80萬揮師東下,準備攻打明朝。明成祖朱棣立即派甘肅總兵左都督宋晟高度戒備,時刻準備迎敵。

但是,由於撒馬爾罕距中國路途遙遠,而且地形崎嶇難行,加之戰線過長,氣候覆雜多變,帖木兒的遠征大軍一路上非戰鬥減員異常嚴重,連71歲的帖木兒本人也因病死在東征途中,軍事行動不得不終止。

此後,帖木兒的孫子哈里繼承汗位。哈里不想和方興未艾的大明王朝作對,於永樂五年6月派遣使者虎歹達,護送被扣留長達13年之久的前朝使臣傅安回國,並向明成祖承認錯誤,表示願意恢復與明朝的和平友好邦交關係。明成祖非常高興,命禮部官員厚待來使,從此,雙方又建立了友好關係。

傅安回國後,又奉命數次出使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等地。他將自己備嘗艱辛的出國經歷編著了《西遊勝覽》(又名《使遠傳》)一書,可惜該書已經失傳,現今僅存有明朝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曾綮所寫的序。

洪熙元年(1425年),傅安因年高多病不能任事,懇請回家休養。明仁宗朱高熾念其通西域有功,特破例賜予他一品官服,準其辭官還鄉。宣德四年(1429年),傅安病逝於家中。這位歷經了五朝的功勳外交家,終於走完了輝煌的一生,他死後葬於朱仙鎮岳飛廟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