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安華史學論文集

傅安華史學論文集

唐代官僚地主的商人化 唐代安史之亂的發動與擴大 唐代的商稅

圖書信息

作 者: 傅安華,安冰

叢 書 名:出 版 社: 黃山書社ISBN:9787546111704 出版時間:2010-04-01版 次:1頁 數:436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歷史 > 史學理論

內容簡介

傅安華先生的史學,有兩大特點,一是主張巨觀史學,對歷史哲學和歷史方法論刻意追求,從而留給後學豐富的史學史、學術史研究素材;二是對社會史、對歷史細部(具體史事)的深入研究,對今日的研討仍有學術參考價值,有一些篇章是後人繞不過的成果。他認為史學研究不只是為了明了某些具體史事,史學是社會科學,任務是研討中國社會發展史,從而尋覓中國社會的本質,是改造社會的學問。他的治學精神,隨著論文集的問世,會成為激勵後學從事史學研究的寶貴精神財富。

作者簡介

傅安華(1912-1979年)字靖五,河北冀縣人,193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自1934年開始,在《東方雜誌》、《食貨》《中國經濟》《文化建設》《新亞細亞》《大公報》、《華北日報·史學周刊》等報刊發表史學論文及譯作。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中被選為北京大學學生救國委員會執行委員,並參加《北大周刊》的編輯工作,同年在《華北日報》發起“中國新史學建設”討論。抗戰爆發後赴西安,創辦宣傳抗戰的《烽火》雜誌,並先後任職於《西京平報》國民黨中央軍校七分校和雍興紡織公司,開始西北經濟地理專題研究,在《力行月刊》(西安)、《西北資源》、《思想月刊》等刊物上發表大量研究文章。抗戰勝利後任職於中國紡織公司天津分公司,解放前夕參與粉碎國民黨炸廠計畫,保全天津紡織工業的鬥爭。新中國成立後任職於天津紡織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9年去世。
·查看全部>>

目錄

序言
東漢社會之史的考察
三國時代政府的兵——讀《三國志》札記
魏晉時人口大移動中之農民與地主的關係——讀史札記
魏晉時代的塢壁
北朝兵制研究
唐代租庸調稅制的單位問題——評《中國中古時期的田賦制度》(劉道元著,新生命書局出版)
唐代官僚地主的商人化
唐玄宗以前的戶口逃亡
唐代安史之亂的發動與擴大
唐代農村的交換與借貸
唐代的商稅
唐代中葉以後的貨幣問題
唐代鹽法考略
唐代都市中的邸店與牙人——讀唐史隨筆之
唐代的僱傭勞動——讀唐史隨筆之四
唐代社會生活一斑
關於奴隸社會理論的幾個問題
商業資本主義社會商榷
發動新史學建設運動
新史學的任務與非常時期
譯作
唐代絹帛之貨幣的用途
唐玄宗一朝江淮上供米與地稅的關係
交子發達考
宋代官辦後的益州交子制度
宋代榷酤考
附錄
傅安華年表
·收起全部<<

前言

傅安華先生仙逝三十周年之際,他在20世紀30年代撰著的史學論文結集出版,是對他最好的緬懷。我是他的賢哲嗣的同窗摯友,慶幸能夠方便地讀到史學前輩的遺著。摯友讓我為文集寫序,後輩怎么能輕薄到不知天高地厚,哪裡敢應承!然而早有拜讀前輩宏著之願,早想知道“社會史大論戰”的某些詳情,便就此機會認真閱讀,增長知識,記錄心得,以此“讀後感”應摯友之命,而絕不敢言“序”。傅先生的史學,我體會有兩大特點:一是主張巨觀史學,對歷史哲學和歷史方法論刻意追求,從而留給後學豐富的史學史、學術史研究素材;二是對社會史、對歷史細部(具體史事)的深入研究,對今日的研討仍有學術參考價值,有一些篇章是後人繞不過的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