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達

因此,治腫瘤要“以人為本,科學治癌”。 他的詩來自現實,發自肺腑,是真情的流露。 齊合作,發展中醫藥,創造輝煌。

現任職務

農工黨中央委員
福建省政協委員
農工黨福建省委常委
農工黨中央醫藥衛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兼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開發協會副會長
中國醫促會中醫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黨支部書記、院長
鄭桓公源流文化研究會會長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基本概況

鄭偉達,出生於中醫世家,是全國名老中醫專家鄭孫謀教授、新中國中醫藥事業奠基人、中醫泰斗呂炳奎先生的關門弟子。
在三十多年醫療實踐中,鄭偉達教授注重整體治療,講究辯證論治,對腫瘤、肝硬化、風濕病、前列腺病、冠心病等疑難雜病頗有研究,尤其擅長於腫瘤的中醫防治,提出了“以人為本、科學抗癌”的先進理念,總結並創立了“治癌新十論”和“四位一體抗癌療法”,為眾多患者解除疾苦。發明了國家級抗癌新藥“慈丹膠囊”(國藥準字Z—20063914)、“參靈膠囊”、“甘芫逐水膠囊”等十六種系列藥物,並獲得了國家眾多獎項和專利,得到了吳階平、王永炎、吳孟超、陳可冀、張伯禮、程莘農等院士的肯定和推介。其中“慈丹膠囊”在二○○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已正式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鄭偉達自幼承繼祖傳、秉受師訓,在中醫世家的氛圍里長大。耳濡目染中,他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他的內心深處得到的就是濟世活人的人生宗旨,因此養成了酷愛中醫的秉性。
由於耳聞目睹了鄉村民眾缺醫少藥所遭受的痛苦,自那時起他就立下了“為民解苦學醫科,精益求精不貪多,通古博今勤奮學,醫道神術勝華佗”的誓言。他要行醫濟世,為民除病。以其“求醫立志明,奉獻為人民。克己無私念,終生學杏林。”的目標來激勵自己,矢志從醫。求學期間,常於課餘閱讀《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本草綱目》、《內科學》、《腫瘤學》、《方劑學》等古今醫學著作。
大學畢業後,掌握了紮實的中醫基礎理論,但渴望學到更多知識的他,又先後向全國各地30多位著名老中醫拜師學藝、求知取經。這其中對他影響最深的,就是新中國中醫藥事業奠基人中醫泰斗呂炳奎先生和著名中醫專家鄭孫謀教授。他跟隨臨證,詳記醫案,隨訪療效,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日久,他診治各種疑難雜病詳加研討,探其診治規律,斟酌有效處方,做到臨證之時有法可循,有方可施。

研發國藥 “慈丹”,矢志中醫抗腫瘤事業

1992年,在福州市科委支持下,鄭偉達教授創辦了“福州偉達中醫腫瘤防治研究所”。機構既設,他就瞄準了目標,由他的恩師、原衛生部中醫司司長呂炳奎擔任總顧問的一個偉大項目開始了,他的團隊踏上了研製抗癌新藥“慈丹膠囊”的漫長征程。鄭偉達教授吸取祖國醫學精華,運用中醫抗癌理論,經過反覆論證,不斷的推敲,經過長達7年鍥而不捨的努力,根據祖上驗方結合現代科技,最終研製成功國家級廣譜抗癌新藥 “慈丹膠囊”。
古云:臨證如臨陣,用藥如用兵。反映出遣方用藥對治療效果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委實,歷代名醫的特色,無不體現在其用藥處方之中。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鄭偉達教授集臨床經驗之精華,參與現代醫學研究之成果,熔理法方藥於一爐,採用中醫扶正祛邪的組方原則,終於製成國藥“慈丹膠囊”。此藥在北京東直門醫院及全國七大醫院作二期臨床試驗時表明,單獨使用本品穩定率為72.8%,與化療聯合套用總體有效率高達87%,且對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和白細胞減少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就這樣,經過數年嚴格的臨床驗證和全國新藥評審委員會近乎苛刻的審查,“慈丹膠囊”終於在199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認定為為數不多的“準”字號國藥。
這個國家級抗癌新藥一經問世,殊榮接踵而至。榮獲了2000年香港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第十二屆全國發明金獎、科學進步二等獎。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訊息》、《健康報》、《中國醫藥報》等全國三百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鄭偉達教授在防癌抗癌事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黨和政府對他在腫瘤科研領域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和鼓勵。

鄭偉達科研成果

鄭偉達教授不僅注重臨床,更關注科技創新,在三十年的臨床中,其科研成果不斷創新,具體如下:
1998年3月,其自主研發的慈丹膠囊獲得國家新藥證書;
2000年4月,參靈膠囊獲衛生部頒發的保健食品批號;
2001年11月,慈丹膠囊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005年11月,鄭偉達教授研製發明的參靈膠囊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07年3月14日鄭偉達教授發明的症痛康顆粒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07年3月14日鄭偉達教授發明的壯骨顆粒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07年3月14日鄭偉達教授發明的龍鶴丹顆粒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05年1月,慈丹膠囊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07年1月,鄭偉達教授發明的甘芫逐水膠囊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06年,慈丹膠囊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套用研究,獲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7年,參靈膠囊減輕腫瘤放化療毒副反應和提高免疫功能的研究或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8年,偉達慈丹四位一體抗癌康復療法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9年,甘芫逐水膠囊治療癌性胸腹水的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8年,肝癌門靜脈癌栓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慈丹膠囊對其分化誘導的代謝組學研究列為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2011年,與吳孟超院士一同申報國家十二五課題

鄭偉達學術著作

作為著名的中醫腫瘤專家,鄭教授以其紮實的理論根基和多年的研究、實踐經驗,先後出版了19本著作:
1993年6月,《中醫治療腫瘤經驗》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6年6月,《八名方臨床套用》中文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1996年6月,《疑難雜病中醫治驗》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1998年8月,《腫瘤的中醫防治》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2000年11月,《抗衰益壽妙訣》由華齡出版社出版
2001年7月,《偉達慈丹治癌之光》由華齡出版社出版
2003年6月,《新瘟疫論治——談“非典”的防治》由中國中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2003年11月,《前列腺疾病中西醫結合診治》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2003年12月,《慈丹集》由福建省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4年3月,《養生藥膳集萃》由華齡出版社出版
2004年8月,《鄭偉達中醫治療學》由中國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7年5月,《鄭偉達醫文集》由中國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7年7月,《鄭偉達醫論集》由中國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8年,《Eight Essential Classical Formulae》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八名方臨床套用》英文版)
2009年1月,《四位一體療法治療腫瘤》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2009年8月,《鄭偉達詩詞選集》由福建省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9年11月,《腫瘤的中醫治療》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2010年,《處世心語》由福建省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0年9月,《疑難雜病中醫治驗錄》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創立“四位一體”療法,獲院士、專家肯定

在長期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中,鄭偉達教授悟出了腫瘤治療是戰略問題,而不僅是戰術,要改變思想觀念,拋棄以往只見腫瘤不見人的以“瘤”為中心的治療原則,而應以“人”為本,科學抗癌,臨床上應以“療”為主,兼以“治”之。要明確治療目的是提高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而不是僅僅把腫瘤切除了事。只要把瘤體控制住,不危害人的生存質量,人瘤共存更具明智之舉。因此,他提出了具有真知灼見見識的 “以人為本,帶瘤生存”的治癌理念。作用此理念的核心療法,就是“四位一體”抗癌康復療法。
追溯一下,其實早在2004年7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21世紀傳統中醫藥防治腫瘤戰略論壇”上,他就提出了“以人為本、帶瘤生存"”新的防治腫瘤的學術思想。得到了以吳階平、吳孟超、陳可冀、程莘農等院士等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同,而且,也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中、西醫專家所接受。
“四位一體抗癌康復療法”治療腫瘤的認識是,心療是起決定性作用,藥療起關鍵性作用,食療起重要性作用,體療起積極性作用。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病因錯綜複雜,主要表現在陰陽、氣血、虛實、寒熱、燥濕十大方面。因此,治腫瘤要“以人為本,科學治癌”。且當辨證施治、對症下藥,方能屢起沉疴。
除此之外,他還對其它大眾疾病提出自己的治療見解。非典時期,他諫書總理,推薦中醫防治非典的方法與措施,建議很快便得到了認同和批示。

躋身政協,獻計大眾

成為名醫之後的鄭偉達教授,不僅繼續濟世救人,還積極為我國衛生醫藥事業尤其是中醫藥的發展建言獻策。作為政協委員的鄭偉達教授,先後發表政協提案一百多條,內容涉及:一、中醫藥的產業、人才、科研、智慧財產權、政策法規等方面;二、農民醫保、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等“三農問題”;三、民營醫院的生存發展問題;四、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言等等。這些提案都是當今醫療領域和社會建設的熱點問題,得到上至中央下至省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紛紛來函回復,有些問題已經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他所做這一切的目的是為了推動中醫事業發展,讓中醫為更多的人服務。
由於鄭偉達教授在中醫藥界的傑出貢獻,2008年3月,他又當選為農工黨醫藥衛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作為醫者,濟世救人是職責;作為一名中央委員,為人民解決困難是責任。鄭偉達教授深深感到肩上的擔子之重,他將一如既往地在中醫藥的路上不斷創新,並繼續參政議政,為我國衛生事業的進步做貢獻!

詩人情懷 公益事業

沒見過鄭偉達的人可能想不到,他這位懸壺濟世的醫道大儒,竟然還是一位詩人。因為很早的時候,他就以橫溢的詩華而加入了中國詩詞協會,成為詩壇耕耘不輟的一位才子。
正如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教委員會副主任晨崧所言:鄭偉達教授自己講無意做詩人,可他卻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他首先是個醫生,是治療腫瘤的專家;他又是福建省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要參加頻繁的政事活動;在懸壺議政的間隙,他就寫詩。他的詩,大多是在休息的時候、或者旅途上寫出來的。現實中,無論何事何物何人,他都可以入詩,其成詩速度之快、數量之多,是一般詩人難以企及的。他的詩來自現實,發自肺腑,是真情的流露。讀他的詩,會覺得有個真實的、血肉豐滿的人出現在你的面前,會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詩言志,詩抒情,從這個角度說,鄭偉達教授才是真正的詩人。讀鄭偉達的詩作,可以看出他立志、奮鬥、成功的不平凡歷程。
既然如此,那么,鄭偉達遇到開心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吟誦出詩來,遇到值得紀念的事情時更是詩情勃發。比如,在2007年的6月3日,在他擔任農工黨福建省委員時,就激情澎湃地吟出了《榮任農工黨福建省委有感》的詩篇:
心懷報國黨恩深,重任榮膺感悃。傳繼中醫開大業,弘揚國粹豁胸襟。立德建言應傾責,解困排憂更盡心。職責法規應記取,為民執政是良箴。
另一方面,中醫藥學內涵豐富,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眾多學科,一些醫家常常以詩詞歌賦的形式表達自己研究中醫藥學的成果和臨床經驗,鄭偉達教授就兼承了這一傳統,常把自己敏捷的才思付諸於詩詞歌賦中,他的《慈丹集》的出版就是一個明證。
這是一個對生命和人生充滿激情的人,他除了具有詩人的情懷外,更有熱愛社會公益的胸襟。他不忘中醫前輩的教導和幫助,更不忘黨和政府的支持與關懷,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體現了為推動社會公益事業而不惜慷慨解囊的高尚胸襟。
1998年,為防洪抗災他義不容辭捐贈人民幣10萬元;同年8月1日正值慶祝“八一建軍節”之際,他再次捐獻巨資,成功地協辦了福建省98年八一建軍節大型文藝晚會。2000年10月份,為了配合公安部打擊拐賣婦女兒童鬥爭行動,他贊助了人民幣20萬元,協助公安部刑偵局、宣傳局拍攝10集大型紀實電視連續劇《蒼天有淚》。2002年8月,捐助西藏地區林芝幼稚園,受到了熱烈歡迎和好評。2003年5月,在福建省統戰系統各界人士支援防治“非典”大會上,捐10萬元藥品用於防治“非典”。
由於鄭偉達在社會公益事業上取得的豐碩功績,2004年5月,他被“中國公益事業發展論壇暨熱心公益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邀為佳賓。
科研成果取得的輝煌,使中醫藥在國際社會所產生的魅力,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他的企業的堅實運作,使他深深地體會到這么幾點:一、不論是做人還是行醫,人有多好,事業就有多好,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眼光看的多遠,事業就有多久;二、中醫藥是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巨大的承載力,具有廣泛的包容性、高度的代表性、靈活的適應性、深邃的思想性、多維的方法性和時代的前瞻性,是歷久彌新的一門技術。因此他希冀黨和政府切實重視中醫藥在新世紀的發展,而他們呢,就是要一定做好“承接岐黃薪火,繼承中醫衣缽”的工作,並願與同道們一起加以創新,勇攀醫學科學高峰,為振興中醫藥的偉大事業而不懈奮進!

鄭偉達詩詞

懸乎卅春
(2004年2月14日)
卅年跋涉樂懸壺,救死扶傷奮鈍愚。
精煉良方療痼疾,弘揚國粹帶高徒。
秉承人道行天職,效法良醫仰大儒。
創辦集團求發展,與時俱進繪鴻圖。
贈友人
(2005年4月9日)
與君相會共京居,矢志岐黃遂願初。
利世利民兼利己,仁心仁術著仁書。
同攻“四位”神奇顯,盡克癌魔苦痛除。
十億神州皆健美,心勞力瘁也心舒。
隨師講學赴台灣
(2006年5月6日)
隨師講學赴台灣,萬里雲程旬日還。
兩岸中醫同國體,萬千秘訣在民間。
授經講學嫌時短,繼往開來耐歲艱。
增進交流為統一,九州強盛展新顏。
中華儒醫聚榕城
(2006年6月9日)
中醫國手聚榕城,論治腫瘤結友盟。
學派紛爭花怒放,心經競獻利無爭。
融通“四位”癌能克,結合中西績可成。
慈愛丹心良手術,救人濟世竭丹誠。
沁園春·發展中醫藥
(2007年6月14日)
貴客迎來,滿座高朋,蓬蓽閃光。看炎黃後裔,興衰與共;杏林摯友,情誼同芳。古訓勤求,發揚瑰寶,人類皆求體健康。追往昔,志存懸壺樂,譜寫華章。
祖傳六代金方。精製作,慈丹妙眾行。更參靈保健,金湯扶正,秘方免疫,益壽增強。偉達醫團,殫精竭慮,治本治標揚特長。齊合作,發展中醫藥,創造輝煌。
心無邊行有度
(2010年6月28日)
人生歲月一般長,不可閒居困屋房。
有膽才能行遠道,無私方可步康莊。
東流涓水成江海,高翥山雞比鳳凰。
立志存高成大事,千斤重擔敢擔當。
千秋歲·賀吳孟超院士九十華誕
(2011年8月9日)
上蒼恩賜,華誕逢九秩。庚星燦,祥雲集。福如東海水,壽比南山柏。蟠桃宴,高朋滿座歡聲溢。
立志為家國,妙手除頑疾。建偉業,爭佳績。東方鵬程展,肝膽醫途辟。天地頌,身心德術高無極。
中西醫優勢互補
(2011年8月12日)
中西優勢共科研,避短揚長理念鮮。
治病應循虛實術,除癌注重補攻聯。
靜心療養安康保,妙藥飲煎壽命延。
水盡山窮無路走,宜從“四位”娶春天。
(“四位”指鄭偉達教授創立的“四位一體抗癌療法”新理念。)
滿江紅·立志醫學
(2011年8月20日)
立志岐黃,勇拼搏,苦辛為樂。天行健,胸懷宏業,此生飛躍。九萬鴻篇消痼疾,三千日夜攻經略。莫停留,百尺越竿頭,豈甘弱。
殫智慮,精廣約。除癌症,研新藥。夙願沉疴挽,古今求索。博採眾方成大系,勤收驗案融西學。效大儒,為國永爭光,立功卓。
人月圓·中秋念親朋
(2011年8月29日)
長空萬里淨如洗,澄澈一輪冰。良辰美景,京華翹首,思念親朋。當年猶昨,艱辛創業,難忘真情。月圓花好,年豐人壽,歲歲安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