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亨

鄭亨,我國歷史時期人物,是我國明朝時期著名的武將,後被追封漳國公。

人物簡介

鄭亨(1356年-1434年),合肥人。父親鄭用朱元璋起兵,積功授大興衛副乾戶。洪武二十五年出使漠北,鄭亨因撫輯有功,升密雲衛指揮僉事朱棣起兵,鄭亨率所部投奔,受命攻薊州,生擒都指揮馬宣。又戰於鄭村壩,攻紫荊關、蔚州、大同、白溝河、濟南、滄州、泗州,積功遷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武安侯,鎮守北京。鄭亨軍紀嚴明,善撫士卒。宣德元年,鎮守大同,佩征西前將軍印,任總兵官。死後追封漳國公,謚忠毅。

史籍記載

《明史 · 卷一百四十六 · 列傳第三十四》
鄭亨,合肥人。父鄭用,洪武時,積功為大興左衛副千戶。請老,亨嗣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應募持檄諭韃靼,至斡難河。還,遷密雲衛指揮僉事
燕師起,以所部降。戰真定,先登,進指揮使。襲大寧,至劉家口,諸將將攻關,成祖慮守關卒走報大寧得為備,乃令亨將勁騎數百卷旆登山,潛出關後,斷其歸路。急攻之,悉縛守關者,遂奄至大寧。進北平都指揮僉事。夜帥眾破鄭村壩兵,西破紫荊關,掠廣昌,取蔚州,直抵大同。還戰白溝河,逐北至濟南,進都指揮同知。攻滄州,軍北門,扼餉道東昌。戰敗,收散卒,還軍深州。明年戰夾河、藁城,略地至彰德,耀兵河上。還屯完縣。明年從破東平、汶上,軍小河。戰敗,王真死。諸將皆欲北還,惟亨與朱能不可。入京師,歷遷中府左都督,封武安侯,祿千五百石,予世券。留守北京。時父用猶在,受封爵視亨。
永樂元年,充總兵官,帥武成侯王聰、安平侯李遠備宣府。亨至邊,度宣府萬全、懷來形便,每數堡相距,中擇一堡可容數堡士馬者,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謹望。寇至,夜舉火,晝鳴炮,並力堅守。規畫周詳,後莫能易。三年二月召還,鏇遣之鎮。七年秋,備邊開平
明年,帝北征,命亨督運。出塞,將右哨,追敗本雅失里。大軍與阿魯台遇。亨帥眾先,大破之。論功為諸將冠。其冬仍出鎮宣府。十二年復從北征,領中軍。戰忽失溫,追敵中流矢卻,復與大軍合破之。二十年復從出塞,將左哨,帥卒萬人,治龍門道過軍,破兀良哈於屈裂河。將輜重還,擊破寇之追躡者,仍守開平。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
仁宗即位,鎮大同。洪熙元年二月,頒制諭及將軍印於各邊總兵官。亨佩征西前將軍印。在鎮墾田積穀,邊備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宣德元年召掌行後府事。已,仍鎮大同,轉餉宣府。招降迤北部長四十九人,請於朝,厚撫之,歸附者相屬。九年二月卒於鎮。
亨嚴肅重厚,善撫士卒,恥掊克。在大同時,鎮守中官撓軍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悅,然其卒也,深悼惜之。贈漳國公,謚忠毅。妾張氏,自經以殉,贈淑人。子能嗣,傳爵至明亡。

武安侯世系

第一代:鄭亨,永樂元年封武安侯,祿一千五百石,世襲。宣德九年卒,追封漳國公,謚忠毅。
第二代:鄭能,宣德十年襲爵,正統七年卒。
第三代:鄭宏正統十一年二月癸卯襲爵,成化九年領南京中軍都督府,十三年卒。
第四代:鄭英成化十三年襲爵,弘治三年坐耀武營,鎮陝西,正德十一年卒。
第五代:鄭綱,正德十二年襲爵,嘉靖二十八年卒。
第六代:鄭昆,嘉靖二十八年襲爵,萬曆八年卒。
第七代:鄭維忠,萬曆八年襲爵,十二年掌府軍,二十六年卒。
第八代:鄭維孝,鄭維忠之弟,萬曆二十六年襲爵,天啟二年卒。
第九代:鄭之俊,天啟二年襲爵,崇禎十七年,城陷,死於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