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傳

鄧芝傳,作者,陳壽,出自《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鄧芝
作者:陳壽
出自:《三國志》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作品原文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禹之後也。漢末人蜀,末見知待。時益州從事張裕善相,芝往從之,裕謂芝曰:“君年過七十,位至大將軍,封侯。”芝聞巴西太守龐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為郫邸閣督。先主出至郫,與語大奇之,擢為郫令,遷廣漢太守。所在清嚴有治績,人為尚書。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吳王孫權請和,先主累遣宋瑋、費禕等與相報答。丞相諸葛亮深慮權聞先主殂隕,恐有異計,未知所如。芝見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問:“其人為誰?”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於權。
權果狐疑,不時見芝,芝乃自表請見權曰:“臣今來亦欲為吳,非但為蜀也”。權乃見之,語芝曰:“孤誠願與蜀和親,然恐蜀主幼弱,國小勢逼,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猶豫耳。”芝對曰:“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傑也。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併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質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若不從命,則未辭伐叛,蜀必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權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絕魏,與蜀連和,遣張溫報聘於蜀。
蜀復令芝重往,權謂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樂乎!”芝對曰:“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並魏之後,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權大笑曰:“君之誠款,乃當爾邪!”權與亮書曰:“丁友掞張,陰化不盡;和合二國,唯有鄧芝。”及亮北住漢中,以芝為中監軍、楊武將軍。亮卒,遷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頃之,為督江州。權數與芝相聞,饋遺優渥。延熙六年,就遷為車騎將軍,後假節。十一年,涪陵國人殺都尉反叛,芝串軍征討,即梟其渠帥,百姓安堵。十四年卒。
芝為大將軍二十餘年,賞罰明斷,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資仰於官,不苟素儉,然終不治私產,妻子不免饑寒,死之日家無餘財。性剛簡。不飾意氣,不得士類之和。於時人少所敬貴,唯器異姜維雲。子良,襲爵,景耀中為尚書左選郎。晉朝廣漢大守。

作品譯文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南)人,是漢朝司徒鄧禹的後代。漢朝末年進入蜀地,沒有受到重視和禮遇。當時在益州做從事的張裕擅長相術,鄧芝去投奔他,張裕對鄧芝說:“先生七十歲過後,做官可做到大將軍,而且會封侯。”鄧芝聽說巴西太守龐羲好接待士人,就前去依附他。先主(劉備)平定益州之後,鄧芝做郫縣(今四川省郫縣)邸閣督。先主出巡來到郫縣,和他談話,深深感覺他有過人之處,於是提拔他做郫縣令,後又升為廣漢郡的太守。他所在之處都清廉嚴整,很有政績,內調入朝升做尚書的職務。
先主在永安(故治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駕崩。在此以前,吳王孫權派員請求和好,先主屢次派遣宋瑋、費禕等人去報聘回答。丞相諸葛亮十分擔心孫權聽說先主突然去世的訊息,恐怕他會另起異心,影響兩國良好的關係,正不知該怎么辦。鄧芝就去見他,說道:“現在主上年紀還幼小,又是剛即位,應該派遣大使重新申明和吳國通好之意。”諸葛亮答覆他說:“這件事我考慮很久了,就是沒有找到適當的人選罷了,今天可找到了呀!”鄧芝問這人是誰?諸葛亮說:“就是使君您啊!”於是派鄧芝去和孫權敦睦邦交。孫權果然在猶疑是否要改變外交政策,不肯立刻見鄧芝。鄧芝於是自己上表請求晉見孫權,說道:“小臣今天來也是想要為吳國效力,不僅僅是為了蜀國啊。”孫權這才見他,對鄧芝說:“我誠心想和蜀國親和,但是擔心你們國主年紀太小,國土狹窄而形勢緊迫,讓魏人有機可乘,不能自保,我因此才猶豫的啊!”鄧芝回答說:“吳、蜀二國據有四大州的土地,大王您又是名高一世的英明領袖,諸葛亮也是一時的人傑。蜀國有重重的山險作屏障,吳國有三江的防阻,合這兩種長處,互為唇齒相依的盟邦,進,可以兼併天下,退,可以保有鼎足而立的形勢,這是最自然的道理。大王今天若想向魏委質妥協,魏必然是首先希望大王您入朝稱臣,其次要太子進京侍奉,如果不聽從他的命令,就託辭要*叛逆,蜀國必然順水推舟,見到時機許可了,就向您進兵,如此一來,江南的地方就不再屬於大王您所有的了。”孫權沉默了很久才說:“你說的話很對啊!”於是就主動和魏絕交,跟蜀連和,並派張溫到蜀國報聘。蜀國又派遣鄧芝再度前往,孫權對鄧芝說:“如果天下太平,二位國君分別治理,豈不是很快樂嗎!”鄧芝回答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地上也沒有兩個國君,如果兼併魏國之後,大王您未能深切體認天命所歸的話,雙方的君主各自努力修德,臣子們各盡忠誠輔佐,大家將要拿起擂槌戰鼓,那么,戰爭才剛開始罷了。”孫權大笑說:“先生你的忠誠款曲,竟然就是如此嗎?”孫權給諸葛亮的信里說到:“丁厷言論浮誇,陰化說話不盡不實,能夠使我們兩國關係和諧的,只有鄧芝這個人。”等到諸葛亮往北進駐漢中之後,任命鄧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諸葛亮死後,遷為前軍師前將軍,兼領兗州刺史,並封為陽武亭侯,過了不久,做江州的都督。孫權還屢次有書信和鄧芝互通音問,送給他很豐厚的禮物。公元243年(後主延熙六年),朝廷就地升他為車騎將軍,後來又給他假節的權力。公元248年(延熙十一年),涪陵(郡名,郡治涪陵縣,即今四川省彭水縣治)屬國的人殺了都尉反叛,鄧芝率領軍隊去征討,一去便殺了他們的統帥示眾,百姓因此可以平安過日子。他在公元251年(延熙十四年)去世。
鄧芝做將軍二十多年,賞罰分明而有決斷,善於體恤部下士兵;他自己本身的衣食依靠公家供給,不隨便接受不明不白的錢財。他一向儉樸,但始終不肯營謀私人財產,妻子兒女不能免於挨餓受凍,他死的那一天,家裡沒有剩下什麼財物。他個性剛強直率,不會掩藏自己的心事和感受,爭取不到士人們的友誼。他對同時代的人很少有尊敬推崇的,只是特別器重姜維一個人罷了。他的兒子鄧良襲爵,後主景耀年間做到尚書左選郎,入晉朝後做過廣漢太守。

作者簡介

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仕蜀為觀閣令史。入晉舉孝廉,除著作佐郎;出補陽平令,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遷長廣太守,不就;授治書御史。母憂去職,起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卒,有《古國志》五十卷,《三國志》六十五卷,《益部耆舊傳》十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