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和山

鄧和山(1913—1990) 江西省吉水縣人。參加了長征的老紅軍。建國後曾任臨沂、菏澤、濟寧、青島、德州等軍分區司令員。1971年3月任青島警備區副司令員。1978年5月離休。正軍職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基本信息

簡介

鄧和山,192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生平履歷

鄧和山,原名楊勛,1913年5月出生於江西省吉水縣丁江區土 樓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討飯為生,12歲給人放牛,饑寒交迫。

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湘贛邊界舉行秋收起義,毛(澤東)委員率工農紅軍創建井崗山根據地,鄧和山家鄉的貧苦農民也起來鬧革命。是年11月,他參加了農民協會。1928年,贛西南地區組織起紅軍游擊隊,1929年秋與白沙等地游擊隊合編為贛西遊擊一大隊。此時,他參加了紅軍游擊隊,不久加人中國共產黨。先後在紅色警衛團、獨立第五師師部任戰士、通信員。1930年底,參加第一次反“圍剿”。1931年4月,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後,他被派回家鄉任白水鄉游擊隊大隊長。之後,他帶領游擊隊配合主力進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圍剿”。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長征,他被編入贛江縱隊任縱隊副。後編人紅八軍團任連長。這時中央紅軍已突破敵人第一、二道封鎖線。12月1日,渡過湘江,部隊遭重大傷亡,紅八軍團併入紅五軍團,他任幹部班班長。1935年1月,攻占遵義,幹部班擔任阻擊任務。遵義會議後,參加攻赤水。6月,過夾金山雪山後,在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部隊整編,紅五軍團改為紅五軍。9月,歸紅四方面軍指揮,又從阿壩南下,過雪山、草地,部隊受到很大損失。1936年1月,紅三十三軍編人紅五軍,他任補充連連長。6月,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又重新北上,再過草地、雪山。8月,搶占臘子口後,他進五軍醫院休養,後安排他到軍衛生部任管理員、軍警衛連任連長。10月,三大主力會師,又回到紅一軍團,入山西孝義縣軍團教導大隊一中隊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2月,被分配到一一五師三四三旅補充團任十連連長。9月中旬,在山西臨汾公路伏擊敵運輸隊作戰中,十連作戰英勇頑強,報紙報導了他們的事跡。12月,陳(士榘)支隊成立,他任支隊游擊大隊長。1940年1月,任支隊二團一營營長。1941年11月,入太行區抗大一大隊一中隊學習軍事。1942年12月學習結束,任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四團二營營長。1943年2月,在沂南作戰,受到表揚。實行一元化領導後,團歸軍分區指揮。1945年4月,參加魯中軍區整風學習,任二中隊隊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

魯中組建警備一旅,他被任命為魯中軍區警備第一旅一團團長。1946年2月,任魯中警備第三團團長,黨委委員。在國民黨軍重點進攻山東時,堅持敵後游擊戰。1948年5月,率三團參加兗州戰役,戰後擔任兗州、濟寧城防守備。9月,警備三團大部編人魯中南縱隊四十六師,他任該師一三六團團長,團黨委委員。濟南戰役中縱隊擔任攻城西集團,一三六團為主攻團。11月,淮海戰役開始,參加圍殲黃伯韜兵團戰役,一三六團先擔任攻擊部隊,後打阻擊。1949年2月,魯中南縱隊與三十五軍合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他被調回魯中南軍區,任台棗軍分區參謀長、軍分區黨委委員。1950年10月,調魯中南軍區九十八師任參謀長、師黨委委員。1951年1月,任沂水軍分區副司令員。1952年7月,升任司令員。1953年8月,沂水軍分區撤銷,改任臨沂軍分區司令員。1954年2月,入華東軍區文化學校補習文化。1956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同年10月,被任命為菏澤軍分區司令員。1958年11月,菏澤、濟寧兩個軍分區合併組建新的濟寧軍分區,他任軍分區司令員、黨委常委。同年12月,青島市兵役局改編為青島軍分區,他調任青島軍分區司令員。1961年4月,入解放軍軍事學院速成系學習。1962年8月,任德州軍分區司令員。1965年11月,免職休息。1971年2月,被任命為青島警備區(軍級單位)副司令員。1978年5月,離職休養。正軍職待遇。1988年7月,榮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5月3日在青島逝世,享年7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