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漢勛

鄒漢勛

鄒漢勛(1805—1854),清著名學者,新化(今屬隆回)人。字三傑,號叔績。一生著述豐富,主要有《五均論》、《讀書偶識》、《水經移注》等30餘種。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鄒漢勛(1805—1854),清著名學者,新化(今屬隆回)人。字三傑,號叔績。鹹豐元年(1851年)舉人。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輿地學家,中國近代輿地學奠基人。

鄒漢勛一生致力於輿地學研究,注重古為今用創新發展,並通過實地調查,以補古之不足,主張“知古期以用於今,知今期以稽於古”。他依據以經緯測繪地圖的理論和方法,在《寶慶疆里圖說》中提出繪製地圖的基本原則:1、明分率(比例);2、分準望(方位);3、定中宮(坐標);4、測日量,即作圖以經緯度劃成方格,每格按比例等於若干里。他還創造性地沿用前人繪製地圖的諸種圖形標誌,並不斷改進使之完善,如山用“疊人”;水用“雙線”;道路用“疊點”等。他的博學多才,被士林尊稱為“古之鄭賈,今之江戴”;他的輿地學與當時馳名京都的魏源的經史、何紹基的書法並稱為“湘中三傑”。鄉諺贊曰:“記不全,問魏源;記不清,問漢勛。”可見其當時的知名度。

主要作品

鄒漢勛一生著述豐富,主要有《五均論》《讀書偶識》《水經移注》等30餘種,共460餘卷,多毀於戰火,後人刊有《鄒叔子遺書》七種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