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都克

都都克

都都克笛 (Duduk)是亞美尼亞的樂器,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是一種雙簧風鳴樂器。曾經流傳到波斯,亞塞拜然,中東其他地區,甚至土耳其,巴爾幹半島。

Duduk在各個國家有不同的稱謂,在喬治亞叫做duduki,在土耳其叫做mey,亞塞拜然及一些中亞國家叫做balaban。我們所看到的 duduk大概有三種尺寸大小,一般是八孔,且音域不廣,一個八度。

都都克笛 都都克笛

在亞美尼亞,的製造取自杏樹的根,共分成 3 種尺寸,最小是 28 厘米,外帶 9 厘米的吹管;其次是 33 厘米,外帶 12 厘米吹管;最大的是 40 厘米,外帶 14 公分吹管。

學生時代我們都學過直笛,難度在半音階部分,必須透過手指遮蔽洞孔的局部,還要搭配吹氣強弱與換氣的難度,才能演奏出理想樂音。由此推想,不難了解吹奏都都克笛的難度。

音色方面,都都克笛較溫暖,柔和,略帶鼻音,目前被運用在民謠與舞曲音樂若有2位以上的吹奏者一同表演,第二位擔任主音色的稱之為dam,其樂手則稱為damkash。

乍看見Duduk的原形,很難相信那種渾厚的聲音會出自這樣纖巧的樂器,或許我太迷惑於“絲竹”二字吧。始終覺得更接近塤,那種泥土燒制的重拙;再細細聽,似乎也能感受到那種木質的悠揚,以及一種極細微的顫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