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郡

郯郡,今山東郯城。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 周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 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 戰國時期(約公元前414年)為越國所滅。 秦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所。 唐貞觀六年撤縣入下邳,元和中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 元末復置郯城縣,明清之後縣域有變,縣名未易。建國後隸屬臨沂地區。

簡介

郯郡,今山東郯城。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
周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
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
戰國時期(約公元前414年)為越國所滅。
秦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所。
唐貞觀六年撤縣入下邳,元和中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
元末復置郯城縣,明清之後縣域有變,縣名未易。建國後隸屬臨沂地區。

參考

百度百科 雅虎搜尋 GG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