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翼棠

郭翼棠(本名翼唐,又名揖唐),四川萬源縣人,生於一九00年,私立志誠法政專門學校學生,該校革命團體“銳社”領導成員。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成都市委青委兼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共川西特委工委委員,是工農運動和學生運動的優秀活動分子。不幸於一九二八年成都“二·一六”慘案中遭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二十八歲。

人物簡介

出生於貧苦家庭。父早逝,母改嫁,自幼隨伯父長大。1900年,在家鄉讀私塾,1915年,入石窩維新高國小習,1918年,考入綏定府(今達縣)屬聯合中學讀書。“五四”運動時,受革命思潮影響,開始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與進步青年李家俊等組織同學到校外演講,進行反帝反封建宣傳。1921年,與萬源旅外學生等創辦《萼山鍾》報,旗幟鮮明地抨擊時弊,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提倡民主與自由。1922年,由聯中畢業後,即回萬源任勸學所視聽員。目睹土豪劣紳橫行霸道,反動當局苛捐雜稅魚肉百姓,憤然棄職離鄉。1925年,考入成都私立志誠法政專門學校。時值成都反帝反封建軍閥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學生運動蓬勃發展,他積極投身到革命鬥爭中。課餘到《新川報》作校對,在排字和印刷工人中,組織讀書會,發動和鼓勵工人參加夜校學習,啟發階級覺悟。在志誠法專組織進步社團“銳社”,團結進步同學,配合其他學校進步團體,積極參加反帝反軍閥鬥爭。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參與領導成都印刷工人和學生集會,聲討帝國主義的罪行,支援上海人民的正義鬥爭。當“五卅”慘案中被殺害的旅滬川籍學生何秉彝烈士的靈柩運回成都時,參與組織工人和學生參加迎靈示威遊行。1926年,萬縣“九五”慘案發生後,積極參加對英經濟絕交,查抄英貨的鬥爭,組織工人糾察隊,抵制仇貨。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為中共成都市委委員,先後擔任中共成都市委青委兼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共川西特委工委委員。1927年秋冬,參與組織和領導了由中共川西特委和中共成都市委先後在成都發起的要求裁軍裁厘,爭取教育經費獨立,反對劣幣,反對物價高漲和“擇師”等運動。1928年2月,先後組織領導了成都長機工人和獨輪車工人,舉行聲勢浩大的為爭取生存,提高生活待遇的示威遊行。2月16日凌晨,他在反動當局借省立第一中學學生打死反動校長事件為由,在成都各大、中學校實行的大逮捕中被捕。當日下午,未經審訊,即與袁詩蕘、龔堪慎等14人一起被槍殺於成都下蓮池。

從孤兒到戰士

郭翼棠出生在萬源縣廟埡場一個貧苦家庭,其父郭子貴早逝,其母為生活所迫改嫁,翼棠寄養於伯父郭子富家。郭子富系前清武秀才,性格剛強,為人正直,熱心公益,關心國事,在當地有一定聲望。郭翼棠在其伯父的教育和薰陶下,勤攻讀,善恩考,遇事沉著,生活清苦,顯得少年老成,養成了艱苦樸素、安貧若素的作風。他考入私立志誠法政專門學校後,仍然衣著簡樸。飲食清淡。一雙破皮鞋,已經補丁重補丁了,還要穿。不少人勸他“換代”,勸他改變一下生活,他或一笑對之,或笑嘻嘻地說:“鮮衣美食,與我無緣。”平常總是身著一件洗得泛白的藍布長衫,抱著一支水菸袋,斯斯文文地坐茶館。他態度隨和,談鋒甚健,再加上這身穿戴,為他深入民眾形成了有利條件。

郭翼棠十歲開始在家鄉念私塾,五年後入石窩維新高等國小,接受了新文化。一九一八年考入綏(綏定府,即今達縣)屬聯合中學讀書。與同鄉進步青年李家俊等結為好友,經常促膝談心,評論時事。“五四”運動時,受革命思潮影響,他痛恨政治腐敗,軍閥割據,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常常同李家俊等組織同學到校外講演,進行反帝反封建宣傳。一九二一年郭翼棠與李家俊團結萬源旅外學生和萬源留綏學生創辦《萼山鍾》報(以萬源花萼山命名)。當時綏屬軍闊劉存厚、廖雨辰與地方劣紳勾結魚肉人民,郭翼棠等便以《萼山鍾》為武器,旗幟鮮明地予以揭露。同時提倡整頓庶政,振興實業,改革教育,改良風俗等。

一九二二年畢業綏屬聯中時,為了服務於桑梓,郭翼棠即回萬源任勸學所視學員。時地方土劣橫行霸道,苛捐雜稅魚肉人民,勞苦民眾衣食無著,兒童無錢上學。他滿懷憂憤,棄職離鄉,抱定推翻惡勢力,革新政治的目的,到成都求學。

一九二五年考入成都私立志誠法政專門學校後,他一面在校勤奮攻讀,一面利用課餘時間擔任報社校對,假期則作家庭教師,以獲取學食不足之需。

郭翼棠到成都時,正值成都反帝反封建軍閥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學生運動蓬勃發展,工人組織、學生團體紛紛建立,他隨即積極投身各項鬥爭。在鬥爭中,他表現英勇、頑強,而且很有號召力。一九二六年被中國共產黨吸收入黨,從此孤兒踏上了征程,前進有了明燈。在共產黨的撫育、教導下,成長為一名黨的優秀兒子、英勇善戰的堅強戰士。

反帝鬥爭勇士

一九二五年六月,上海“五卅”慘案訊息傳來成都,成都各界人民成立了“上海英日慘殺華人案成都國民外交後援會”,召開聲援大會,決定給英日帝國主義以制裁。時任《新川報》校對的郭翼棠,更是義憤填膺,立即率領該報排字、印刷工人同學生一起參加示威遊行。“五卅”慘案中被殺害的旅滬川籍學生何秉彝烈士的靈柩運回川時,他又組織工人和學生參加迎靈示威遊行,帶領民眾投入反帝鬥爭。

一九二六年九月,成都各界人民組織“萬縣慘案成都國民雪恥會”,聲討英帝國主義軍艦炮轟萬縣屠殺無辜平民,製造萬縣“九·五”慘案的罪行,為懲罰英帝暴行及其經濟侵略,郭翼棠積極參加對英經濟絕交、查抄英貨的鬥爭。他組織工人糾察隊,對全市英貨進行清查登記,限期限價銷售淨盡。這場查抄英貨的反英鬥爭,一直持續到一九二七年春。

郭翼棠經常深入學生、工人、市民中,和他們交朋友,組織進步社團和讀書會,辦夜校,啟發民眾覺悟,團結、教育更多的人參加革命鬥爭。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需要,他在私立志誠法政專門學校,組織進步社團“銳社”,把進步同學團結在“銳社”周圍,配合其他學校進步團體積極參加反帝反軍閥鬥爭,使“銳社”成為當時成都著名的八大赤色團體之一。

關心鼓舞民眾

郭翼棠非常關心民眾的疾苦。他利用作《新川報》校對工作之便,與報社排字工人和印刷工人交朋友,根據他們的需要,組織讀書會,辦夜校,發動和鼓勵工人積極參加學習。他一面給他們補習文化,一面給他們講形勢、談理想,啟發他們的階級覺悟,鼓勵他們起來積極投入鬥爭。如工人因工作缺課,他便抽時間認真負責地給他們補課。常常介紹一些革命書刊給他們閱讀,組織他們談讀書體會,向他們講解革命道理,郭翼棠很快成了工人們的良師益友。

一九二七年初,黨在鹽道街省一師附小開辦平民夜校,上學的除一師和附小的工友及其子女外,還有附近的居民及南府街一帶的長機工人。郭翼棠和一些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都到夜校教書,夜校遂成為黨,團組織聯繫民眾,團結、培養,積聚革命力量的基地。

郭翼棠把茶館作為接觸和團結各行各業民眾的另一基地。常在五世同堂、方正街和南府街一帶的茶館同黃包車夫、長機工人及店員,市民民眾一起,抽水煙、喝大碗茶、用花生胡豆下酒,親親熱熱地和他們擺龍門陣、談心,了解和關心他們的疾苦。工人們把他當成親密的貼心朋友,只要他一步入茶館,招呼聲,拉他喝茶聲,爭著給他開茶錢聲,頓時一陣鼎沸。長機工人常在擺談中向他訴說: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半截身子埋在土坑裡為老闆織綢織緞,吃的是不見油腥的炒菜,就是連根帶沙的豆芽菜也時斷時續,病了不給醫治,反而叫回家自己找藥吃。重病不能再為老闆賣命就被開除。每天收工時,老闆還要用比一般市尺長三分的“朱尺”來驗收織錦的長短,剋扣工錢。郭翼棠經常幫助他們分析窮困的原因,為他們提出恰當的鬥爭口號,鼓勵他們和資本家老闆鬥爭。

郭翼棠還和中學生交朋友。他利用假期作家庭教師的身份,向中學生講社會發展史,講猿怎樣變成人,講勞動創造世界以及《共產主義A B C》、《共產主義問答》等。介紹《中國青年》、《新青年》、《響導》等革命書刊給學生們看。鼓勵他們參加實際鬥爭,指導他們去作發動工人和農民運動的工作。在反帝反封建軍閥鬥爭中,郭翼棠率領他們去開會、遊行和講演宣傳,使不少學生在鬥爭中受到教育和鍛鍊。

郭翼棠胸懷坦蕩,嫉惡如仇,忠於革命。他在爭取教育經費獨立運動和反劣幣運動中心細膽大,站在鬥爭的最前列。

一九二七年秋,公立學校教育經費被軍閥劫奪挪用,成都市公立各校師生員工為爭取教育經費獨立,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罷教、罷課鬥爭。作為私立學校的志誠法政專門學校,與爭取教育經費獨立關係本來不大,但身為共產黨員的郭翼棠,卻義不容辭的投入戰鬥。他原在家鄉任視學員時,對教育危機已深有所感,到成都後,眼見教師領不到薪水而掙扎,呼號“續命”,學校不是無錢開學,就是被迫提前放假,教育事業瀕臨破產。他痛感不爭取教育經費獨立,教育事業無以繼續,更談不到振興。於是毅然率領志誠法專師生積極參加全市的罷教、罷課鬥爭,而且成了鬥爭中的主要力量。郭翼棠被選為學聯代表出席“教育經費獨立會議”,並代表學聯作主要發言人,李正恩、茍永芳作補充。他們遣責軍閥劫奪教育經費,摧殘教育事業,表示全力支持教師的正義鬥爭,積極為爭取教育經費獨立而呼籲。郭翼棠還率領學生上街講演。有同志告訴他,向育仁親自帶人出來抓學生了,他十分鎮靜地說:“不忙,等我講完再走。”這種無私無畏,膽大勇為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民眾的鬥爭意志。

在反劣幣鬥爭中,郭翼棠率領“銳社”在東較場一帶宣傳,揭露成都各種劣幣充斥市場,物價飛漲,商業凋敝,人民深受其害,其根本原因系軍閥為了牟取暴利,壓榨剝削所致。因此,必須反對軍閥私設造幣廠,反對劣幣通行。郭翼棠領導民眾高呼“停止製造劣幣!”“官價收回劣幣”等口號。聽眾越聚越多,群情激憤。宣傳隊走到哪裡,民眾就跟到哪裡,自然地匯成了一支遊行隊伍。到四聖祠街時,隊伍已達二百多人,到布后街又遇上龔堪慎領導的“共進社”宣傳隊和民眾一百多人,他倆隨即商量,決定搞一次民眾性的反劣幣示威遊行。兩支隊伍遂匯合起來,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遊行大軍,走到湖廣館街,民眾已匯集到七、八百人,激動心的口號此起彼落響徹天地。這次遊行,充分顯示了反劣幣鬥爭的聲勢,為動員各界民眾投入反劣幣運動和掀起反劣幣鬥爭的高潮作了組織準備。

率領工農戰鬥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成都市總工會,一九二七年四月被成都反動當局秉承其主子蔣介石清黨反共的密令查封,原工運負責人及工會職工被通緝,逮捕或被迫轉移,工會工作轉入地下。在嚴峻的白色恐怖下,郭翼棠不畏艱危挑起了工運重擔,更加堅定地投入戰鬥。他遵照市委決定,以組織工人讀書會,興辦工人夜校等合法形式,團結工人力量,把秘密工作同合法鬥爭結合起來。即使在革命形勢急劇惡化的情況下,一九二八年初還親自率領獨輪車工農和長機工人舉行了兩次大罷工,極大地鼓舞了革命鬥爭士氣。

二月,成都馬路總局宣布不準獨輪車在公路上行駛,城郊獨輪車工人生路被斷絕,推獨輪車的工人和農民都非常氣憤,紛紛起來反抗。為此,黨決定發動一次獨輪車工人大罷工,開展爭生存、爭溫飽的鬥爭。郭翼棠組織宣傳隊到成都市郊周圍利用趕場日子在茶館向工人、農民宣傳講演,教唱革命歌謠,激勵鬥志,組織鬥爭。

通過宣傳農民覺悟提高了,進一步要求組織“農民協會”,組織、號召所有推獨輪車的農民和工人在“農協”領導下進行罷工。

經過郭翼棠等人的細緻工作和深入發動,一場聲勢浩大的三萬多獨輪車工人和農民的示威遊行、請願運動暴發了。這次示威,人數之多,聲勢之大,令反動派震驚不巳。時值年關前夕,反動當局深怕城區因糧食、物資供應匱乏,引起更大的動亂,被迫在公路兩旁分別趕修一條行駛獨輪車的石板路。罷工遂以勝利告終。

忠骨長埋

郭翼棠在歷次鬥爭中英勇頑強,總是站在最前列,早就被反動派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他們以學生打死楊廷銓為藉口,於一九二八年二月十六日晨逮捕了郭翼棠等一百餘名革命師生。幾小時後即將郭翼棠等十四名革命戰士屠殺於成都下蓮池,製造了震驚川內外的“二·一六”慘案。

郭翼棠英勇犧牲後,遺體被安葬在成都西門外青羊宮與草堂寺之間的路旁。烈士畢身追求的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已經建立,烈士為共產主義奮鬥的崇高理想和英勇精神,將永遠鼓舞著我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