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歷史劇研究

郭沫若歷史劇研究

《郭沫若歷史劇研究》,作者:陳鑒昌。2009年03月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採用了移步換形評論法等四種評論方法,展示郭沫若歷史劇的多重價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郭沫若歷史劇研究

《郭沫若歷史劇研究》從鑽研到寫作再到反覆修改定稿,都做到了高度投入,追求精益求精,尤其在評論方法上狠下工夫,有必要向尊敬的專家、同行和讀者匯報一下。拙著主要運用了下列四種評論方法:一是移步換形評論法。“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東坡的這兩句詩,寫出了他移步換形觀廬山的感受。實際上,認識世間任何複雜的事物,都應當那樣做,即不斷改變觀察問題的方位、視角或距離(“移步”),先認識事物各個側面的形貌(“換形”),最后綜合起來,才能認清事物完整的“廬山真面目”。這種評論方法,貫穿在拙著的每章每節中,讀者只看標題就會一目了然。例如總論一章,為了充分展示郭沫若歷史劇的多重價值,總共進行了10次“移步”和“換形”。

文章節選

第一章 分論郭沫若早期史劇

第一節 郭沫若早期史劇張揚的婦女人權

馬克思主義認為,最初由市民等級倡導,後來被資產階級當做旗幟的人權觀念,必然成為勞動人民謀求解放的武器。人權的核心是“自由和平等”,“已經成為國民的牢固的成見”,超越了國界範圍,“至今仍然合乎潮流”。郭沫若的早期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內容方面有無創新價值,評論界至今眾說紛紜。有的簡單肯定一筆帶過,有的視為怪胎予以否定,對此問題很有討論之必要。筆者認為,劇作家在把握“五四”時代精神的基礎上,通過舞台藝術形象的塑造...

作者簡介

陳鑒昌,西南大學文學院1977級畢業生,一直在西華大學中文系任教。作者現任西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會員,四州省郭沫若研究學會理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四川省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等。除本書之外,作者此前曾公開出版專著《郭沫若詩歌散論》,並獲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在省級以上國內外公開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10篇論文被他人引用並受到推崇,8篇論文入選CSSCI,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擔任主編且正式出版了教材《套用文寫作》;還參編了正式出版的文學和寫作教材5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分論郭沫若早期史劇

第一節 郭沫若早期史劇張揚的婦女人權

第二節 郭沫若早期史劇反映的道德衝突

第三節 郭沫若早期史劇的表現主義特色

第四節 郭沫若早期兩種戲劇的藝術成就

第五節 郭沫若和田漢早期話劇內容比較

第六節 郭沫若和易卜生筆下的“娜拉”比較

第二章 分論郭沫若中期史劇

第一節 郭沫若抗戰史劇奉獻的救國策略

第二節 郭沫若抗戰史劇昭示的人權真理

第三節 郭沫若抗戰史劇表現的生死觀

第四節 郭沫若抗戰史劇的審美價值

第五節 《孔雀膽》和《奧賽羅》愛情真理比較

第六節 《孔雀膽》和《奧賽羅》戲劇性比較

第三章 分論郭沫若晚期史劇

第一節 郭沫若晚期史劇的共同主題

第二節 郭沫若晚期史劇的真實性評價

第三節 《蔡文姬》和《關漢卿》內容比較

第四節 《蔡文姬》和《關漢卿》的藝術獨創性

第四章 總論郭沫若歷史劇

第一節 郭沫若史劇的婦女解放觀評價

第二節 郭沫若史劇的男女人格共建觀

第三節 郭沫若史劇人物塑造的性別特徵

第四節 郭沫若史劇昭示人的存在規律

第五節 郭沫若歷史悲劇的存在主義解讀

第六節 郭沫若歷史喜劇的喜劇特徵

第七節 郭沫若歷史劇體現的科學精神

第八節 郭沫若歷史劇出色的人性解剖

第九節 郭沫若抒情史劇的創作奧秘

第十節 郭沫若史劇的形式陌生化特色

第五章 附論郭沫若的人生和精神

第一節 郭沫若的人生歷程及其啟示

第二節 郭沫若身上洋溢的文化精神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