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剛

郭正剛

郭正剛,男,1973年4月出生於江蘇省邳州市,蘭州大學副教授,撰寫生態方面論文、編寫書目數十篇。郭正剛,蘭州大學副教授, 1973年4 月出生 ,中國共產黨,自然地理學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寒旱工程研究所,從事草地生態學研究。2003年7月,參加了在內蒙古舉行的“中國澳大利亞苜蓿合作項目雙邊工作會議”,和澳大利亞專家交流了苜蓿種植方面的經驗和技術。1 國家基金重點項目:“河西走廊山地綠洲荒漠系統耦合機理與最佳化耦合模式研究”,10/26(排名/總人數,下同),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郭正剛,蘭州大學副教授,

郭正剛郭正剛

郭正剛,蘭州大學副教授, 1973年4 月出生 ,中國共產黨,自然地理學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寒旱工程研究所,從事草地生態學研究。教育經歷 草地生態學

1992.9-1996.6 在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96.9-1999.6 在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學習,獲農學碩士學位

2001.9-2004.7 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5.10-2007.10 在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事在職博士後的研究工作

教學經歷

1 承擔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的《普通生態學》和《草地資源調查規劃學》的教學任務。

2 承擔《草地資源調查規劃學》的實習和野外實踐的指導教師,參加2006 年《草地資源調查規劃學》國家精品課程的申報,並獲批准。

指導學生經歷

1 自2003年以來,指導4項“蘭州大學本科生創新創業基金”項目。

2 自2004年以來,指導20名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其中2人獲優秀畢業論文。

工作經歷

1999年7月-2002年4月,在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實習研究員。

2002年5月-2006年6月,在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講師。

2006年6月,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副教授。

國際合作方面:

2001年,組織並參加了“中國紐西蘭合作項目—參與式種草羊畜培訓班”,與來自紐西蘭的專家進行了良好的合作。

2002年7月,參加了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資助—阿得蕾德大學在中國蘭州舉辦的“英文論文寫作培訓班”,時間23天。

2003年3月,作為秘書,參加了為期一月的“中國澳大利亞—人工草地建植及種草養畜培訓班”,赴澳大利亞進行培訓。

2003年7月,參加了在內蒙古舉行的“中國澳大利亞苜蓿合作項目雙邊工作會議”,和澳大利亞專家交流了苜蓿種植方面的經驗和技術。

2004年8月,接待了澳大利亞農村發展計畫項目組的所有成員。

2006年9月,接待了英國University of Sus*** 的Tim教授和University of York的Rrance博士。

2006年10,接待了加拿大魁北克育種中心的Piea教授。

成就

主持或參加的項目

1 矽對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及牧草品種的影響。博士後科學基金,主持

2 矽對紫花苜蓿水分生產力的影響。蘭州大學青年教師交叉科學創新基金,主持

3 北疆牧區雪災監測和預警系統的研究。國家基金委,參加

4荒漠植物霸王抗旱功能基因鑑定及其在苜蓿育種中的套用。國家863計畫。

5 江河源區高寒草甸退化分異過程及調控機理。國家重點基金。

已經完成的項目

1 國家基金重點項目:“河西走廊山地綠洲荒漠系統耦合機理與最佳化耦合模式研究”,10/26(排名/總人數,下同),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 國家科技部西部開發專項:“甘肅黃土高原退耕還草恢復生態與草畜產業化技術與示範”,2/25。2005年7月通過甘肅省科技廳的鑑定。

3 國家科技部西部開發專項:“乾旱半乾旱區(定西)高效生態農業研究與示範”的子課題“草畜系統”,2/5。驗收。

5 甘肅省攻關項目:“河西鹽漬化草地綜合改良與持續高效利用技術體系研究”,4/13。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6 國家基金面上項目:“牧區雪災雷達遙感監測與評價系統”,2/4。結題。

7 甘肅省省長基金:“甘肅省生態建設與草業專家開發系統”.11/18。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8 軟科學項目:“甘肅兩西地區草業發展戰略研究”。3/5已結題。

發表論文與專著

Guo Z G, Long R J, Niu F J, Wu Q B, Hu Y K. Effec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plant diversity of grassland communities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07, 29: 161-167

Guo Z G,Liu H X,Wang Y R,Hu Y K,Yang J N. Irrigating at podding and regrowth stages increases seed yield and improves pod distribution in lucerne grown in the Hexi Corridor in China.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7, 50: 285–290

Wang H, Guo Z G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X H, Liang T G, Ren J Z. Response of vegetation and soils to desertification of alpine meadow in the upper basin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7, 50: 491-501

郭正剛, 牛富俊, 湛虎, 吳青柏. 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凍土退化過程中生態系統的變化特徵. 生態學報, 2007,27: 3294-3301

Guo Z G, Tian F P, Zhang Z H. Effect of silicon on the morphology of shoots and roots of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2006,46:1161-1166

Guo Z G, Liang T G, Liu X Y, Niu F J. A new approach to grassland management for the arid Aletai region in Northern China. Rangeland Journal, 2006,28: 97-104

郭正剛,田福平,王鎖民,張自和. 矽對紫花苜蓿生物學特性的影響.生態學報, 2006, 26: 3302-3307

郭正剛, 吳青柏, 牛富軍. 人類工程活動對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凍土融化層及其環境的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 2006, 17::2136-2140

Guo Z G, Liu H X, Wang S M, Tian F P, Cheng G D. Biomass, persistence, and drought resistance of nine varieties in dryland conditions of west China. 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2005,45:59-64

Liu H X, GUO Z G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S M, Zhang Z H, Wang Y R. A new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lucerne genotypes for semi-arid land in west China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5, 48: 109–116

Guo Z G,Liu H X,Wang Y R,Wang S M, Cheng G D. Adaptability of lucerne cultivars, with respect to root development, to semi-arid conditions in west China.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4,47:51-59

郭正剛,王根緒,沈禹穎,程國棟.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區草地群落多樣性.生態學報,2004,24:149-155

郭正剛,劉慧霞,王根緒, 程國棟. 人類工程對青藏高原草地群落β多樣性影響.生態學報,2004,24:383-385

郭正剛,程國棟,王根緒.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區嵩草草甸植物多樣性分析.冰川凍土,2004,26:95-100

郭正剛,劉慧霞,王彥榮.刈割對紫花苜蓿根系生長的影響.西北植物學報,2004,24:215-220

郭正剛,梁天剛,劉興元.新疆阿勒泰地區草地資源特徵及其分類經營模式與策略.套用生態學報,2004,15:1594~1598

郭正剛,王鎖民,梁天剛,張自和.草地資源分類經營初談.草業學報,2004,13(1):1-6

郭正剛,梁天剛.新疆阿勒泰地區草地可持續管理的分析.西北植物學報,2004,24(7):1173-1178

郭正剛,高新華,梁天剛.甘南草地類型的生態經濟價值及分類經營.山地學報,2004,22:655-660

Wang G X, Yao J Z, Guo Z G, Wu Q B, Wang Y B. Changes in permafrost eco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and its enlighternment to railway construction. Chinese Sceience Bulletin,2004,69:1741-1750

Guo Z G, Liu H X, Zhang Z H.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for grassland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3,46:123-132.

郭正剛,王鎖民,張自和.紫花苜蓿品種間根系發育過程的分析.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3,9:367-371

郭正剛,張自和,王鎖民,田福平.不同紫花苜蓿品種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適應性的研究.草業學報,2003,12(4):45-50

郭正剛,劉慧霞,孫學剛,等.白龍江上游地區森林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研究.植物生態學報,2003,27:388-395

郭正剛,程國棟,吳秉禮,等.甘肅白龍江林區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力的評價.套用生態學報,2003,14:1433~1438

郭正剛,吳秉禮,王鎖民,程國棟. 白龍江上游地區森林植被恢復能力的分析.西北植物學報,2003,23:537-543

郭正剛,梁天剛,劉興元,張洪江. 新疆阿勒泰地區草地植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 西北植物學報,2003,23:1719-1724

郭正剛,張自和,侯扶江等.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紫花苜蓿品種間根系發育能力的初步分析.套用生態學報,2002,13:1007-1012

郭正剛,張自和,高淑蘭.河西走廊綠洲區草畜間粗蛋白質和能量供求關係及其調控措施.草業學報,2002,11(3):22-28

郭正剛,張自和,侯扶江.河西走廊草地退化現狀、可控因素及分類經營策略.中國草地,2002,24(4):53-58

專著:

張自和,郭正剛.退耕還草與草地農業.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

大會報告

“草地資源分類經營的原則、模式和案例”,中國草學會草地生態專業委員會大會報告,長春,2006

“長江上游草地資源現狀、問題和對策”,中國科學院院士諮詢項目“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再評估與對策”,成都,2005

“矽對紫花苜蓿生長發育的影響”,中國植物生理逆境委員會2005年研討會,湛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