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榮

郭彩榮

郭彩榮11歲經濟獨立,21歲自主創業,31歲首次觸網……如今,她是找查發信息網和宇飛網路工作室的負責人,她也是內蒙古個人公益網站商標註冊第一人。她的名字叫郭彩榮。

基本信息

童年經歷

郭彩榮出生於內蒙古敖漢旗。這裡的地形是典型的北方丘陵區,百姓一年四季靠天吃飯,當地人傳唱的“敖漢敖漢,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洪水泛濫”的民謠,就是對當年敖漢旗最精確的總結。郭彩榮就出生在這片土地,土地的貧瘠帶給這裡百姓的是貧窮。童年的郭彩榮生活很苦,她沒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而是過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7歲時就開始幫助父母打理家務,做飯、洗衣、挑水、餵養豬雞。11歲國小畢業,她已經是個合格的勞動力了,莊稼地里所有的活計她都做得非常嫻熟。她熱愛這片貧瘠的土地,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她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鍛鍊了她堅強的性格和不服輸的韌勁。

初出鄉關

轉眼郭彩榮已15歲了,國小畢業輟學在家務農已5年。這5年,郭彩榮走遍了貧瘠家鄉的溝溝坎坎,看盡了人們生活的艱辛,她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她突然想知道山外邊是什麼樣子。

上世紀90年代,偏遠的山區沒有報紙沒有電視,網路更是聞所未聞。當時郭彩榮的家裡只有一台收音機,她每天聽著收音機了解外面的世界,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當時郭彩榮所處的山村交通閉塞,根本沒有班車,想走出大山只有靠雙腳走25公里山路,才能走到離家最近的公路。郭彩榮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憧憬,她毅然決然地步行25公里,踏上了開往遼寧省大窪縣的班車。那年,郭彩榮15歲。

郭彩榮走出大山如同剛出籠的小鳥,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她來到大窪縣開始插稻秧,每天能賺25元錢,郭彩榮很知足。她覺得這錢賺得很容易,因為在此之前10元錢對她來說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好景不長,插稻秧只有半個月時間就結束了,和她一樣的打工妹都準備回家的時候,她卻選擇了當地一家磚廠繼續打工。

磚廠的活又苦又累,但郭彩榮從沒有喊過苦和累,因為這些和家裡繁重的農活比起來要輕鬆多了。她當時是磚廠里最瘦小的一個,但她幹活從來沒有落在別人後面。

轉眼,冬天到了,磚廠放假,工人們都回家了,但郭彩榮不想回家,她又到一家造紙廠繼續打工。當年年底,郭彩榮給家裡帶回3000多元現金。

再闖天下

1991年,郭彩榮仍不想繼續留在家裡,但也沒有遠走他鄉,而是來到家鄉敖漢旗的喇嘛蒿磚廠繼續打工。因為離家近,自己帶上糧食和行李吃住在磚廠,每個月能收入300多元。

郭彩榮在磚廠一乾就是3年,她熟悉從一粒土到一塊成品磚的每個流程。而此時,廠子裡和她一般大的女孩子都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時,她卻離開了這裡,坐上了開往赤峰的客車。

1994年6月20日下午,天空飄著濛濛細雨,郭彩榮來到赤峰市陶瓷廠準備開始她新的打工生涯。然而,這個國有老廠很歧視臨時工,工資每月只有150元不說,那些正式工人還看不起鄉下人。因為工資少,郭彩榮省吃儉用,她連3毛錢的對夾都捨不得吃,半年時間只有900元工資,她給家裡拿回800元,她半年時間留給自己的生活費只有100元。

1995年,赤峰市陶瓷廠倒閉。郭彩榮在赤峰繼續找工作,但沒有任何進展。

在郭彩榮老家,人們當時有一種說法,說去飯店打工的女孩都會變壞。郭彩榮受這句話的困擾,一直不敢到飯店打工。但最終走投無路,她只好選擇了一家飯店,還好飯店管吃管住,儘管每月只有120元工資,但郭彩榮總算暫時有了個落腳之地。

慢慢地,郭彩榮發覺在飯店打工也沒有想像中那么恐怖難堪,也沒有向父母擔心的那樣學壞,在各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郭彩榮,此時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有一天,飯店老闆娘和女兒的對話無意間被郭彩榮聽到,老闆娘訓斥女兒如果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叫她去飯店當服務員。這一刻,郭彩榮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刺痛,她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自己做老闆。

郭彩榮當時橫下一條心,在哪受傷就在哪爬起來。郭彩榮離開那家飯店,找了一家更大的飯店繼續打工,她在兩年的時間裡,先後換過5家飯店,不為別的,她就想多學點東西,多積累點經驗,為自己將來開飯店打基礎。工夫不負有心人,郭彩榮在此期間學會了拉麵、麵點、涼拼,還拿到了 廚師證,同時也攢下了幾千元錢。於是她辭職準備自己開飯店。

第一桶金

從飯店服務員到自己當老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租房、買舊腳踏車花去郭彩榮200元。滿大街找地方又花費了不少時間。最後,郭彩榮找到了一個臨街房,這房子原來是用於收破爛的,郭彩榮租下來後開始自己收拾,買水泥沙子,自己挑水,修補房內遍布的大坑以及粘 瓷磚,然後又找朋友借錢辦各種證件,購買設備,雇服務員……郭彩榮忙得不亦樂乎。

1997年7月1日,郭彩榮的飯店開業了。開業當天食客爆滿,人們吃飯排隊。在食客們買單時竟然找不到收銀員,這時郭彩榮才想起忘了建吧檯。於是郭彩榮就在靠門口的一張桌子上收錢,當時她連錢包也沒有,零零散散的錢滿桌子都是,一個同事見此情景就把自己的錢包拿來給郭彩榮裝錢。那天,郭彩榮終於體會到了做老闆的滋味。

3個月後,郭彩榮就把本錢賺回來了,不僅還清了當初借的外債,還給家裡寄回了好多錢。那一年郭彩榮21歲。

轉行風波

郭彩榮的生存問題解決了。就在這一年,郭彩榮在報紙上認識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郭彩榮很喜歡寫文章、愛學習,她訂了份《紅山晚報》。當時報紙上一篇文章寫得很有穿透力,而且文章後面還附加了一條交友信息:“人要像一棵樹一樣好好地活下去”。就是這句話,給了郭彩榮莫大的鼓舞。她經歷了太多的艱辛與不幸,她想也沒想,就提筆給文章的作者張欣慰(網名“青蛙”)寫信。

沒想到時間不長,青蛙回信了。兩個人因此成了無話不談的筆友。他們每周一封信,在信里他們還原了最真實的自己。在未與青蛙相識之前,郭彩榮因為沒有文化沒有知識,特別自卑,受到青蛙的開導,郭彩榮很快走出自卑陰影,邁向自信,思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自己做了老闆,賺了錢,可郭彩榮不滿足。她認為當初的夢想是實現了,可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現在最渴望去讀書,那是她藏在心底的吶喊,只有自己聽得見。於是她寫信給青蛙,告訴他自己的迷茫與困惑。青蛙的回信很簡捷:趁年輕去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郭彩榮此時又做了件讓任何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賣掉飯店開書店。她的決定遭到了所有認識她的人的反對,因為飯店的生意正如日中天,而且自己又熟悉這個行業。但人們並不了解此時郭彩榮內心的想法。

郭彩榮一意孤行兌掉飯店,在赤峰四中對面租下一家書店兼營音像製品。這一天是1998年10月12日。

充實自己

當晚郭彩榮在點完貨後,進來一位客人,問原來的老闆哪去了?郭彩榮說生小孩了,我是這的新老闆。他問《彗星撞地球》這碟怎么租,郭彩榮說:“你以前是怎么租的,現在還怎么租。”郭彩榮此時突然意識到隔行如隔山,好多東西自己以前沒接觸過,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於是她開始拚命地學習書店的經營方式,去和每一個顧客做朋友。直到今天,郭彩榮的QQ好友里還有當年她做書店老闆時的顧客。

手觸及得到的地方就有書,書籍充實了郭彩榮,豐富了她的知識。金庸、古龍等等名家的作品她是一本沒落,各類感興趣的書籍她也毫不放過,整整一個冬天,郭彩榮閱讀了無數的書籍,遇到不認識的字拉住顧客就問,整個人跟脫胎換骨一般,認識了眾多演員和知名導演,熟悉了眾多漫畫和小說的作者。連她給青蛙寫的信都已完全不一樣了,動不動就甩出幾句名人名言,她自己心底也竊喜不已。

尋找愛情

開書店4年,不知不覺自己年齡已經很大了。父母催促郭彩榮訂婚。此時郭彩榮才意識到,自己也是女孩子,也的確該找個男朋友考慮結婚之類的事情。當時郭彩榮看了大量的愛情小說,她堅信這世界上一定有愛情在等著自己。於是她到處尋找愛情,朋友們也幫忙介紹,但是沒有一個是她喜歡的類型,找不到感覺。

郭彩榮有些灰心,但也覺得很好玩。她把生活中的這些點滴都寫信告訴青蛙,青蛙也一直鼓勵郭彩榮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2001年的元宵節,郭彩榮因身體透支過度,被迫在醫院度過。那一夜很冷、很漫長。她突然覺得很孤單,突然有了嫁人的衝動——不管誰,只要對她好,就嫁了算了。

出院後,郭彩榮走馬燈似的相親,可一圈下來,自己仍然不能進入狀態。

郭彩榮想來想去,覺得這些人根本不懂自己,覺得這世界上只有青蛙最懂自己。於是她找了一張像電腦桌那么大的紙給青蛙寫了封情書,她大膽地說出了心中的愛情、理想中的人就是青蛙那樣的,但是自己卻不可以愛他,因為青蛙比自己小7歲。可青蛙的回信卻像沒有任何反應一樣,他告訴郭彩榮他暗戀的女孩他不敢表白。

可當青蛙知道郭彩榮真的要和一個不相干的不了解的人結婚的時候,青蛙竟一反常態,在郭彩榮3月12日過生日的那天,一向摳門的青蛙給郭彩榮打來了長途電話,並且一打就是通宵。兩人的感情自那一晚上開始就羞答答地變質了,一連7個晚上,夜夜通宵電話,青蛙總算說服了郭彩榮。

2001年4月28日,通信4年從沒有見過面的郭彩榮和青蛙,彼此去找尋愛情但最後回到原點相愛對方的他們,第一次在赤峰火車站見面。愛情就這樣在瞬間定格了……

這份愛情來得太突然,太甜蜜。所以注定了太多的不可能和太多的坎坷……

郭彩榮和青蛙一起找到《紅山晚報》社,找到當年刊發青蛙文章的編輯譚炳燕。譚沒有祝福他們,而是說:“你倆現在這樣親密,日後分手也不要太難過。”

兩人當天還去譚炳燕家吃了一頓飯,但是明顯看出譚炳燕不支持郭彩榮和青蛙談戀愛。雙方的父母、朋友以及青蛙的同學和師也統統反對,並且認為這都是郭彩榮的錯,因為青蛙年齡小,犯錯可以原諒,但是郭彩榮不一樣,郭彩榮的年齡讓她必須直面現實。

甜蜜的瞬間之後,兩人開始生活在周遭的冰冷目光中。原本郭彩榮還真有很多顧忌,可經過這么一折騰,她反倒靜下心來,她認為自己喜歡一個人並沒有錯,而青蛙愛自己更沒有錯。既然如此,為何要生活在這樣的煎熬中呢。於是兩人約定,離開這裡。郭彩榮於是隨青蛙回到了青蛙的家鄉蘭州。青蛙辦理了退學手續,郭彩榮租房子,兩人開始在蘭州共同生活。

一生之痛

郭彩榮選擇離開,也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終生的遺憾。郭彩榮二叔家的妹妹燕子,和郭彩榮一起在書店生活了三年,郭彩榮決定走之前把書店的一切都交給她打理,因為燕子熟悉店裡的業務。儘管郭彩榮離開了赤峰,但她仍惦記著赤峰的書店和妹妹燕子。

2002年大年初一,晴天霹靂。郭彩榮突然接到燕子失蹤的電話,電話這頭的郭彩榮宛如被拉進了地獄。青蛙立刻去車站買車票,郭彩榮不斷地給赤峰所有認識的朋友打電話問有沒有燕子的訊息。但一無所獲。

郭彩榮讓赤峰的朋友幫忙報案,第二天坐火車從蘭州趕回赤峰。兩天兩夜後,郭彩榮在大年初四凌晨4點半回到赤峰,打車回到書店看了看,之前郭彩榮還有很多幻想,認為也許是燕子想自己了在和她開玩笑,可當她看見門口貼著封條的時候,她絕望了,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無處可去的郭彩榮,暫時住在朋友家,四周包圍著她的,都是拜年的話、團圓的氣氛。只有郭彩榮格格不入。天亮了,郭彩榮去刑警隊,配合刑警尋找各種可疑的線索……

郭彩榮發瘋似地找尋燕子幾個月,從初春找到了盛夏,可什麼也沒找到,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這期間郭彩榮一直反思,一直自責,愛情對於自己來說真的那么重要嗎?可是自己卻為愛情失去了相依為命的妹妹。郭彩榮痛不欲生……

郭彩榮因此決定繼續留在赤峰,只為尋找燕子。青蛙為了分解郭彩榮的痛苦,專門從蘭州趕到赤峰陪伴郭彩榮。

時間一天天過去,燕子沒有一點點訊息。2002年、2003年、2004年。整整三年,郭彩榮沒有離開過赤峰一步。期間,郭彩榮和青蛙在赤峰領了結婚證。2004年春節,婆婆希望郭彩榮和青蛙回蘭州過年。老人們盼望團圓,郭彩榮與青蛙結束在赤峰的一切,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城,回到蘭州。

新的起點

2005年,郭彩榮和青蛙來到 呼和浩特。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這裡距蘭州和赤峰一樣遠。兩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開始了自己新的事業。7月28日,郭彩榮創辦的公益網站——找查發內蒙古信息網正式開通。

郭彩榮說:“做這個公益網站的初衷,主要是來源於妹妹燕子失蹤對自己造成的打擊,讓自己感受到這世界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錢可以買到的。燕子的意外,讓自己看淡了很多,反思自己,一個30歲的女人,應該為社會做些什麼。網際網路的精神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那我去好好經營這個網站,讓它可以幫到很多素不相識的人,為別人提供方便。我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下去,給每個登入找查發信息網站的人帶來一點點方便和幫助。也許有一天,我在幫助過的這些人中,所產生的影響力會幫我找到燕子。”

郭彩榮說,以前經常去天涯社區發帖尋人,卻引來很多騙子。開始做網站就是這些想法,沒想到找查發發展的比想像的快很多,很多用戶都給找查發提出了可行性建議。隨著用戶越來越多,信息越分越細,我們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感覺很吃力。因為是公益性的網站,我們和商業網站是有區別的,收入就是固定位置商家以及企業的給的一些贊助,也有一些個人因為在找查發網站受益不少也主動給些贊助。如今,找查發已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網站,找查發是屬於所有人的網站,每位用戶對於找查發都有話語權,每次找查發的改版都是源於用戶的建議。

公益不僅是一個網站的公益。

2007年4月14日,郭彩榮組織了首屆內蒙古網站站長植樹活動,原計畫組織50人參加植樹,沒想到一下來了90人,這些純公益性質的活動都是愛的延續。

通過網際網路,找查發信息網的影響力超過了郭彩榮和青蛙的預想。郭彩榮坦陳:我運營公益網站找查發是用心在做,不求任何回報,用心儘自己最大努力服務好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來訪用戶,我也收穫頗豐,那是用金錢無法計算的。儘管我因為手術導致右手不能長期握滑鼠,但是我可以學習用左手使用滑鼠。甚至我努力讓左手和右手一樣熟練,以至於別人看見我雙手可以同時寫字的時候還以為我天生有才。

關於未來

今天的找查發信息網,每日流量在2萬人次以上,眾多網友也逐漸接受了“找查發”這個名稱,並且普遍覺得找查發琅琅上口,通俗好記。

對於網站的將來,郭彩榮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十年一日,堅持為普通大眾提供一個免費交流信息的平台;十年一日。始終無償為社會普通大眾服務。

郭彩榮坦言:因為永遠太遠,很多事情不能預測。我只能在可以掌控的時間範圍內,以自己的實力,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影響力,將公益性的免費信息平台堅持到底。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如果說十年是一份功課,我已經完成了這份功課的十分之一。

十年,不算很短,也不算很長,但是,用來見證一個網站成長的過程,也足夠了。

創業箴言

誠信做站,真誠溝通。

培養用戶忠誠度,培養網站美譽度。

不談大,先做小;不求遠,先顧近;不圖快,先要穩。

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

先生存,後盈利。

知道自己的網站定位,知道自己所面對的主要客戶,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知己知彼”

想要流量長得快,服務客戶離不開。

做網站,不管大站小站,都要有海納百川的氣魄,能容得下不同的話語,聽進去不同的聲音。

上帝給了我們兩隻耳朵,一隻嘴巴——良好的傾聽,適當的表達,是發展的關鍵。

你認識多少人不重要,多少人認識你才是關鍵。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每一天,我都在努力向前奔跑。

路有沒有終點不重要,奔跑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

決不言敗,直到人生光輝的頂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