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壯強

上午8時許,國民黨軍的2個尖刀班從南豐往牙叉方向走來。 郭壯強一聲令下,大霞嶺上的部隊開火,把國民黨軍1個連扎進了口袋。 經過2個小時激戰,口袋內的國民黨軍全部被殲。

基本信息

生平簡歷

郭壯強(1918.10~1986.1),又名益雄,海南省儋州市新州鎮大屯村人。海南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兄弟有三,排行第二。1933年秋至1936年秋畢業於儋縣初級中學(簡稱“儋中”),1936年秋至1937年秋於南京步兵學校修業。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參加革命。50年代在瀋陽炮兵學校進修。
他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長大後為救國救民,投筆從戎。在他一生的戎馬生涯中,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渡海解放海南的戰鬥。他英勇頑強,歷盡難險,治軍有方,在軍界聲譽較高。歷任瓊崖縱隊第一部隊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團長、縱隊司令部偵察科科長,解放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132師副師長、海南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海南軍區軍事顧問等職。1964年授予上校軍銜。1984年離休,享受副軍職待遇。1986年1月2日于海口病故,終年68歲。

戰鬥經歷

牙南伏擊戰 瓊崖縱隊第4支隊第1大隊剛開到白沙縣阜龍鄉的那雅村,就接到儋縣南豐鄉幹部符廉清、陳國輝送來的情報。說國民黨保全第2總隊的一個加強營,將從那大開往南豐墟。國民黨軍抓了很多挑夫,準備到白沙縣城牙叉鎮駐防。
這是殲滅國民黨軍的良好時機。
身經百戰、有膽有識、作戰經驗非常豐富的大隊長郭壯強有仗必打。在他看來,國民黨這些新調來的部隊,一不熟悉當地情況,二沒有強大的戰鬥力,瓊崖縱隊只要選擇有利地形打好伏擊,完全可以出奇制勝,以少勝多。
當天下午,郭壯強和大隊政委趙履科,率領幹部到南豐至牙叉的公路上察看地形。他們發現,在南豐方向聳立著大霞嶺,在牙叉方向雄踞著番印山,中間有一段S形路段,兩側不僅有山,山上還長著茂密的林木,總體看去,這一路段活像一個口袋。如果大霞嶺是袋口,那么番印山就是袋底。這是打伏擊絕好的地方。
郭壯強作出如下戰鬥部署:第1中隊指導員李繼唐率領一個小隊,配捷克輕機槍一挺,埋伏在大霞嶺的灌木叢中,負責扎袋口,切斷國民黨隊伍和阻擊後續部隊;中隊長肖煥耀、指導員馮裕進率領第3中隊埋伏在番印山,從正面打擊口袋內之敵;大隊總支書何敦錦、第1中隊副中隊長李永孝和黨支部書記黃統保,率第1中隊2個小隊和第2中隊1個小隊及大隊駁殼槍班,從公路左側打擊袋內之敵人。另外,副小隊長蘇慶福帶領1個班,埋伏在大霞嶺附近的高嶺上,虛張聲勢,迷惑和牽制敵人。
12月28日夜,月色朦朧,大霧沉沉,部隊於拂曉之前開進伏擊陣地埋伏。
山風料峭,身著單軍衣的瓊崖縱隊官兵們凍得直打冷戰。但他們心裡仿佛揣著一團火,要與國民黨展開一場血戰。
上午8時許,國民黨軍的2個尖刀班從南豐往牙叉方向走來。接著,國民黨軍的隊伍成蛇形在公路上出現了。沒多久,1個連全部進入伏擊圈。
郭壯強一聲令下,大霞嶺上的部隊開火,把國民黨軍1個連扎進了口袋。突遇襲擊,國民黨兵懵頭轉向,亂作一團。這時,埋伏在番印山上的瓊崖縱隊部隊開始射擊。與此同時,側翼部隊也把一顆顆手榴彈投向國民黨軍。國民黨軍紛紛退縮到公路右側的凹地、路溝,不料又踩響了地雷。戰鬥打響才10分鐘,國民黨的隊伍已潰不成軍。瓊崖縱隊部隊發起衝擊,官兵如猛虎下山,與國民黨軍短兵相接,雙方展開肉搏。
口袋外的敵人聽到槍聲,立即組織兵力向大霞嶺阻擊陣地衝擊,企圖救援口袋內的國民黨軍。早已埋伏在大霞嶺陣地上的瓊崖縱隊官兵,在指導員李繼唐和小隊長詹道三指揮下,沉著應戰,打退了國民黨軍的數次衝鋒,像釘子一樣死死釘在陣地上。
經過2個小時激戰,口袋內的國民黨軍全部被殲。口袋外的敵人見無法援救,只得向南豐墟撤退。
此役,瓊崖縱隊部隊以少勝多,擊潰國民黨1個營,斃敵80多人,生俘8人,繳獲輕機槍4挺、槍榴筒4具、步槍40多支、子彈1.5萬餘發。瓊崖縱隊犧牲2人,傷6人。
以少勝多,讓瓊崖縱隊官兵大受鼓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