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江

郝小江

郝小江,男,1951年7月10日出生於重慶。藥學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領域:天然產物化學。

基本信息

簡介

郝小江,男,1951年7月10日出生於重慶。 1990年9月獲日本京都大學藥學博士學位。現擔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先後研究了100餘種植物的化學成分,分離鑑定化合物2000餘個,其中包括15種新骨架在內的新化合物530餘個,合成各類衍生物或天然產物500餘個;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80餘篇、其中在SCI源學術刊物上發表180餘篇,申請並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16項。199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6年入選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科院“百人計畫”。2003年獲得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已培養博士30名、碩士12名。在讀博士研究生9名。

簡歷

1964-1968年為貴陽十九中學學生,1968年12月到貴州省黔西縣重新區重新公社三堰大隊四隊插隊落戶,1971年8月進黔西縣氮肥廠當工人;1973年9月為貴州大學化學系學生(工農兵學員),1976年畢業於貴州大學化學系,1976年9月-1982年7月任貴州大學化學系、教師、助教;1982年-1985年考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1985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86年-1990年任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助理研究員;1986年4月-1990年10月到日本京都大學化學研究所留學,1990年9月獲京都大學藥學博士學位;1991年3月-1994年4月任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副研究員,植物化學研究室主任,植物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副主任;1994年5月起先後任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1995年1月-1997年11月任昆明植物所常務副所長,植物化學開放室主任,1995年10月-2002年7月兼任昆明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1997-2005年任昆明植物所所長;1999年起兼任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2001年11月起任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新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省植物學會理事長。

研究領域

天然產物化學

重要的研究工作

1)抗早老性痴呆一類創新藥物酚克羅酮的研究,目前已獲得國家新藥審評中心下達的臨床研究批文;

2)藥用植物的化學研究:系統研究了藥用植物60餘種,分離鑑定植物化學成分1300餘個,發現新天然產物300餘個,在調節NO合酶生物鹼,抗血小板集聚、抗腦缺血生物鹼,抗稻瘟菌吲哚生物鹼、特異性抗正鏈RNA病毒的C21-甾體、植物信號傳導分子吲哚酮等研究皆屬國際首次發現。

獲獎及榮譽

199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5年選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候選人(第一層次),1996年入選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中科院“百人計畫”。1994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稱號,1995年獲衛生部的吳階平-楊森醫藥學植物化學二等獎,1998年獲得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三),2001年獲得雲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排名第二),2003年獲得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

代表論著

自1991年初回國後,先後研究了100餘種植物的化學成分,分離鑑定化合物2000餘個,其中包括15種新骨架在內的新化合物530餘個,合成各類衍生物或天然產物500餘個;在調節NO合酶生物鹼,抗血小板集聚、抗腦缺血生物鹼,抗稻瘟菌吲哚生物鹼,誘導細胞凋亡生物鹼及其二萜,特異性抗正鏈RNA病毒的C21-甾體、吲哚酮,抗B肝病毒生物鹼等研究工作皆屬首次發現。

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80餘篇、其中在SCI源學術刊物上發表180餘篇,申請並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16項。已培養博士30名、碩士12名。在讀博士研究生9名。

發現抗菸草花葉病毒物質

歷經10餘年攻關,郝小江研究組先後從植物中發現了新型抗病毒、化學誘導劑和殺蟲劑的天然產物,為發展高效低毒、對環境安全的新型生物源農藥提供了若干先導化合物,極大地豐富了天然抗病毒物質的研究領域。相關成果2014年8月獲2013年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