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舉薦

郗超與謝玄不善。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於時朝議遣玄北討,朝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勛。”元功既舉,時人鹹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注釋

1.郗超、謝玄:均為東晉大臣。

2.苻堅:十六國時前秦國主,在淝水之戰中被晉打敗。

3.問晉鼎:圖謀奪取晉朝天下。

4.履屐之間:距離很小,此處指小事。

5.容:或許。

6.善:和睦

7.匿:埋沒

8.元功:首功,大功

9.狼噬梁、岐:像狼那樣吞併了梁、岐一帶

譯文

郗超與謝玄不和睦。當時苻堅正想奪取晉王朝政權,已經像惡狼一樣吞併了梁州、岐山一帶地區,又虎視眈眈地企圖侵占淮河以南廣大領土。這時朝廷中商議派謝玄北上討伐,人們對此頗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說:“謝玄這個人一定能成功。我過去曾經與他一道在桓溫府中共事,發現他用人能盡其才,即使是一些瑣細的小事,也能處理得恰如其分,從這些事推斷,想來是一定能建立功勳的。”謝玄大功告成後,當時的人都讚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同時又推崇他不因為個人的好惡而埋沒別人的才能。

問題:1.文中體現了郗超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文章體現出他不以愛憎匿善,就是不因為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的優點。

2.文中郗超認為謝玄一定能完成北伐的重任,它的依據是什麼?

答:他過去曾經與謝玄一道在桓溫府中共事,發現謝玄用人能盡其才,即使是一些瑣細的小事,也能處理得恰如其分,從這些事推斷,認為謝玄是一定能建立功勳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