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群

郁群

1947年秋至1948年夏,隨地下黨去台灣,在屏東市三中和屏東師範學校任職,曾在台北《新生報》副刊《橋》上發表詩歌和詩論。1948年冬進入蘇北解放區,在軍區文工團搞創作,在報刊上發表專訪《饅頭詩人》,熱情讚揚部隊中富有戰鬥力的詩歌活動。

基本信息

作者簡歷

郁群,原名郁易年,江蘇宜興人,1923年生。1947年暨南大學教育系畢業。在校期間,積極參加進步文藝社團活動,曾在《東南日報》和《前線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散文詩等作品。

1951年至1995年,一直在上海新聞界工作,職稱主任記者,任過記者、編輯、

郁群與妻子1995年在興隆山 郁群與妻子1995年在興隆山

文藝組長、副總編,負責編過《青年報·紅花》、《上海科技報·春風》和《上海老年報·楓葉》等文藝副刊。業餘搞詩歌創作,在《文藝月報》上發表過長詩《春到長江》,在《解放日報朝花》和《文匯報筆會》上發表過反映英雄人物和台灣人民生活的詩歌。抒情長詩《台灣呵,我懷念著你》曾分別被選入上海文藝出版社和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紀念國慶10周年的《十年詩選》。2000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詩集《追求人生更壯美》。《羅布泊之魂》詩集是作家晚年詩歌創作的精華和對詩歌的論述。

《羅布泊之魂》內容提要

《羅布泊之魂》封面 《羅布泊之魂》封面

《羅布泊之魂》是作者的一本詩集。除了紀念彭加木的《羅布泊之魂》

專輯外,另有《小詩》選、《美上海》選、《革命聖地》選、《大西北行》選、《回鄉雜詠》選、《台灣行》選和詩歌散論。

其中的《羅布泊之魂》一輯詩歌,是作者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兩次赴疆採訪,半個世紀中多次採訪彭加木事跡,並與彭加木夫人夏叔芳同機赴疆探尋彭加木羅布泊遇難情況後,除寫了大量通訊以外,寫的一部分詩歌,後來又補充了部分詩歌形成的。關於《革命聖地》詩選,是從《進崗山之歌》組詩、《延安頌》組詩和《遵義詠》組詩中選出來的。《詩歌散論》是作者長期學習詩歌和實踐詩歌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馬飛海與新錢幣學》內容提要

郁群 郁群

《馬飛海與新錢幣學》你愛古錢幣嗎?你想研究古錢幣嗎?作者將你帶到著名錢幣學家馬飛海的“新錢幣學”,能幫助你樹立新的觀點,正確認識“錢幣世界”,走上一條新的研究之路。在這裡,還可以看到馬飛海怎樣團結廣大錢幣專家編輯巨著《中國歷代貨幣大系》、超越日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人故事。

你想收藏古錢幣嗎?馬飛海對“收藏”和“珍品”的新觀點,會幫助你更好地搞好收藏。在這裡,可看到馬飛海如何收藏到一些珍貴的錢幣的故事和錢幣的拓片。

《追回青春》內容提要

《追回青春》封面 《追回青春》封面

《追回青春》本書主要收集了作者在八九十年代采寫的一部分專訪、通訊和晚年撰寫的一部分回憶錄。另外,也收進了幾篇青年時代寫的文章,如《訪問吳運鐸同志》,因為他在紀念建國六十年時被選進為革命建國有特殊貢獻的人物,而當前許多青年對他並不熟悉。

此書收入文章約四十篇,涉及各界人物,寫到了他們的奮鬥史和他們的命運。比如,在活捉潛入中南海的飛賊中立功的公安戰士錢明,在策反國民黨一支艦隊起義中立功的五位青年,他們為了黨和國家的利益,不顧個人安危,敢作敢為,歷史終於記下了他們的功績。比如,在改革開放朝代中,努力“追回青春”乾出出色事業的一批小報人員,以及許多專家、教授和科技人員努力創新在造鋼、攻癌、種花、養麝等等方面作出先進事跡。

《留在台灣的愛》內容提要

《留在台灣的愛》封面 《留在台灣的愛》封面

從書名清楚地看到: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宣揚熱愛祖國的台灣島,努力促使台灣和祖國早日統一。不能忘記台灣過去的苦難,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無數愛國志士為把侵略者驅逐出台灣進行殊死的戰鬥和長期艱苦的鬥爭。書中的故事,請牢牢地記著黑陶老人、桌球房主、簡大獅和渡海偵察兵等一批愛國主義戰士的英雄形象。

這本書主要寫二部分內容,其中第一部分是散文、回憶錄和詩歌,第二部分是專訪和新散文。願讀者喜歡。

評彈名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