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醫專

邵陽醫專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在邵陽市衛生學校的基礎上,於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組建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辦學50多年來,學校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了大量實用型技術人才,為近千萬人民的身體健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邵陽醫專邵陽醫專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在邵陽市衛生學校基礎上經教育部批准組建的普通高等院校,始創於1950年,其前身是湖南省衛生技術學校和湖南邵陽私立普愛高級護士職業學校。

學院概況

邵陽醫專邵陽醫專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在邵陽市衛生學校的基礎上,於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組建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辦學50多年來,學校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了大量實用型技術人才,為近千萬人民的身體健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學校分南、北兩個校區,北校區處在邵陽市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校園環境優美舒適。2005年,學校黨委書記粟平鈞、校長肖小芹帶領學校黨政班子在邵陽市南的院校區梅子井修建新校區,進一步最佳化了學校辦學條件,為學校的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校校園占地面積現已達300餘畝,校舍建築總面積為162740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75088平方米,學生宿舍35336平方米,教職工住宅32241平方米,辦公用房10615平方米。共建有實驗樓3棟,已擁有實驗用房56314平方米,其中基礎實驗室用房37218平方米,臨床實驗室用房19096平方米。已具有門類齊全的各學科實驗室46個,其中語音室、電腦室、護理實驗室、電教室、病理實驗室、微檢實驗室等達到全省醫學專科學校一流水平。
學校現設有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婦幼衛生方向)、護理藥學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針灸推拿等專業。設有臨床醫學一系、臨床醫學二系、護理系、藥學系、醫學檢驗系、醫學基礎部、公共課部、職成部、教育研究室、計算機網路中心、圖書館等教學教輔機構。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279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18人,具備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有55人。現代化的教學設備2020萬元;館藏圖書23萬冊;擁有兩所附屬醫院,開設病床800餘張,醫技科室31個,醫療儀器設備總值5000多萬元,醫衛技術人員750人,其中高級職稱120餘人。在省內、外設有見習、實習醫院60餘所。

辦學特色

邵陽醫專邵陽醫專
學校確立教學中心地位不動搖,以培養合格衛技人才為目標,積極開展“教學質量管理年”活動,啟動校級專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重視“三風”(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和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證了教學質量,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學校教育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現以面向湖北河南新疆等12省市招生,在校大中專學生已達6793人。畢業生整體就業率達到92.5﹪以上,特別是護理、藥學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受到各大醫院和企業的普遍歡迎。
學校堅持教學醫療兩個輪子一齊轉,先後成立了兩所功能齊備的綜合性附屬醫院,穩定了臨床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抓實了學校黨建和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推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思想保證。2001年5月,學校助產21班被國家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2004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學校“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先進單位”稱號。2005年,團中央授予學校團委“五四”紅旗團委光榮稱號。2007年,創建省文明高校,新辦專業通過教育部評估,達到合格標準。

美好藍圖

邵陽醫專邵陽醫專
為了加快建設好邵陽醫專,校黨委和行政領導站在為邵陽乃至為全省經濟發展服務的高度,審時度勢,集言納諫,及時制定了學校建設發展的詳細規劃,將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突出醫學高等專科教育特色,建立起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與成人教育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形成富有活力的醫學高等專科教育辦學機制,為學校的明天描繪了一張美好的藍圖。
學校將以專科教育為主體,創造條件,積極發展本科教育,協調發展成人教育,以臨床醫學專業為龍頭,以護理學專業為重點,同步發展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技術、藥學、影像技術等專業,積極開辦新的醫藥衛生類專業,加快發展社會急需的非醫藥衛生類專業,走多專業的發展道路。立足邵陽、面向全省、輻射全國,以培養服務於城市和農村的高素質實用型衛技人才為根本,形成滿足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合理的多層次人才培養格局,促進農村和城市社區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
到“十一五”期末,按教育部規定,合理配置資源,學校全日制專科在校生達到6000人,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1-2個,護理、臨床醫學等實驗中心通過合格評估,努力創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加大圖書資料建設力度,使圖書藏量達30萬冊;擴建電子閱覽室、定期增購《中國學術期刊》光碟,並與國內外著名醫學院校聯網,為全校師生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進一步最佳化師資結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15%,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到30%以上,生師比達到16:1,形成一支敬業愛崗、教學精湛、講求奉獻、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同時,加強學校特色專業方向研究,到2010年,力爭主持各類各級科研項目和課題40項左右,力爭科研經費總數達到100萬元,努力實現國家科技進步獎勵零的突破。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學校肩負著人民的重託,任重而道遠。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將順應時代潮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奉獻精神、求實創新的開拓精神,加快新學校的建設步伐,努力把學校辦成一所“省內一流,國內有影響”的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為邵陽乃至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歷史沿革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在邵陽市衛生學校基礎上經教育部批准組建的普通高等院校,始創於1950年,其前身是湖南省衛生技術學校和湖南邵陽私立普愛高級護士職業學校。

全國解放後,湖南省人民政府為了解決衛生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決定依靠各地醫院辦學。1950年7月,省衛生處(1952年改為衛生廳)下文指示省立邵陽醫院籌辦助產士班,校址設在邵陽市大祥坪省立邵陽醫院內,隸屬湖南省衛生技術學校,稱“湖南省衛生技術學校邵陽助產士部”。1953年3月1日,省衛生處又指示邵陽專署公醫院開辦“湖南省衛生技術學校邵陽醫士部”。同年7月,省立邵陽醫院受省衛生處委託招收醫士部學生60名。分別稱“一部”、“二部”。湖南省衛生技術學校的正、副校長由當時省衛生處的正、副處長龍伯堅和張經兼任。省立邵陽醫院院長伍毓倫和軍代表張嵐為邵陽助產士部和邵陽醫士二部負責人。邵陽醫士一部主任由專署公醫院院長夏如馥兼任。1951年8月30日,省衛生處通知,“根據中南區第一屆中等技術教育會議調整及整頓中等技術學校之精神,將邵陽醫士一、二部及助產部合併,改稱為湖南省邵陽衛生技術學校”。並明確指出,學校有關業務及經費等項由省人民政府衛生處負責領導;有關教育方針、政策、制度、普通課等仍由省文教廳領導。至於招生、畢業生分配及房屋設備等項由邵陽專員公署負責。12月20日,省衛生處通知,經報送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批覆修正,將邵陽衛生技術學更名為湖南省第五衛生學校。

1952年9月2日,省衛生處指示,將邵陽護士學校併入湖南省第五衛生學校。邵陽護士學校的前身是原湖南省私立普愛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由英國教會在邵陽創立的普愛醫院創辦,創辦人為英人畢家造。1928年獲中華護士會批准註冊,1936年呈請湖南省教育廳備案。1951年改名為邵陽護士學校,至1952年9月併入湖南省第五衛生學校止,共招收31個班,培養護士200多名。

1953年3月3日,為執行國家衛生部調整整頓中級衛生學校的指示精神,湖南省第五衛生學校復更名為湖南省邵陽衛生學校。1955年湖南省進一步調整中等衛生學校布局,將湘潭衛校一個護士班轉來邵陽衛校,又將零陵衛校一部分設備撥給邵陽衛校,並從沅陵衛校及零陵衛校調來教師6人,邵陽衛校的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得到充實。

1958年,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教育事業管理權力下放問題的規定》,學校下放歸邵陽專署領導。當年,邵陽衛生學校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中共邵陽地委於8月決定將該校升格,改名為“邵陽醫學院”,由當時中共邵陽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漢斌兼任院長,原校長張家駒改任副院長。學校實行大專、中專雙軌制,秋季招收醫療專修學生2個班,共77人,學制為三年,按山東醫學院醫療專修科的教學計畫設定課程;二是同年秋,邵陽地委決定將邵陽衛校搬遷至楊家坪原專署農校舊址(即今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所在地)。邵陽衛校搬遷至楊家坪後,校園面積銳減,教職工也大為減少。1959年9月15日,根據教育部指示精神,省衛生廳通知將邵陽醫學院改為邵陽醫學專科學校(簡稱邵陽醫專)。

1960年根據省、地指示,邵陽醫專600多名師生組成11個醫療隊,分赴原地區11個縣的73個公社422個大隊防治“三病”(水腫病疳積病婦女病),歷時整整十個月才陸續回校複課。

1965年7月,省衛生廳命令停止使用“邵陽醫學專科學校”名稱,恢復“湖南省邵陽衛生學校”名稱,內設教務處、總務處、政治處、辦公室。1966年夏開始“文化大革命”,師生停課鬧革命,停止招生。1970年,學校復學,採取“自願報名、民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審批”的辦法,學生免試入學,只招收一年制的“紅工醫”、“赤醫”班。1971年,邵陽地區革委會將“湖南省邵陽衛生學校”改稱“邵陽地區衛生學校”。

從1973年開始,學校除開辦醫士、西醫護士和助產士專業外,還陸續開辦中醫士、助產醫士、中藥士、藥劑士、檢驗士、公衛醫士等專業,學制均為兩年,使用全省統編教材。為解決教師少而學生多的矛盾,邵陽地區衛校積極擴大師資來源和繼續開門辦學。這一做法得到了省衛生廳領導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省中等衛校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被推介。

1973年11月,經中共邵陽地委研究決定,將邵陽地區衛校定為縣團級單位,並批准成立校黨委會,學校行政機構相應改為辦公室、政治工作科、教務科和總務科。

1978年元月,原邵陽地區一分為二,分出一個婁底地區,衛校雖不屬分離單位,但調走20名教師去婁底地區工作。

1986年3月,邵陽地、市合併,邵陽地區衛校遂更名為邵陽市衛生學校。1989年,邵陽市委重新下文,明確邵陽市衛校為正縣團級單位,在領導體制上取消校長負責制,恢復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1989年12月,省衛生廳組織全省中等衛生學校校績考評,我校被授予“工作考評先進單位”和“文明單位”稱號。1990年2月18日,陳邦柱省長冒雨視察我校後,對學校的各項管理、環境衛生、政治思想等給予了較高評價。指出:“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為四化培養更多的合格醫務人才。”1992年5月,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鬍熙明來本校視察,並為學校題詞:“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同時還為附屬醫院和病理實驗室題詞。1993年學校獲邵陽市“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1996年我校成為湖南省第一所1600人規模的重點普通中專學校。1999年6月27日,湖南省副省長唐之享視察我校時,說:“感謝學校帶了一班人艱苦奮鬥,為國家、邵陽市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你們邵陽市衛校創建高職學院,應叫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並對學校升格問題分別就專業設計、師資力量、教學儀器設備和擴大校園面積問題,講了四點指示性意見,還要求邵陽市政府應幫助學校征地,在資金上要出點“血”。

學校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繼續辦好中專班的同時,加大辦好電大班和高職班的力度。2001年,經省教育廳批准,學校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辦學,開辦了臨床醫學、醫學檢驗、護理等三個本科專業。2002年2月,應邵陽市衛生學校要求,邵陽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邵陽醫專申辦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負責申辦工作。市政府負責籌資500萬元以解決學校擴建征地和改善評估項目所涉及的一些基本設施,同意學校在征地和基建方面享受創辦邵陽學院的優惠政策,並將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劃為邵陽市衛校附屬醫院。省衛生廳、教育廳經實地察看後,先後同意邵陽市衛校升格。2004年1月,國家教育部高校評估專業委員會專家組來校實地察看,了解情況,對學校給予了很高評價。同年5月19日,國家教育部正式下文同意邵陽市衛生學校升格為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從此,學校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開始了新的征程。目前,學校全體師生員工正在校黨委一班人的領導下,堅持“品牌興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團結一致,紮實工作,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為迎接國家教育部的合格評估和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鬥。

學院風景

邵陽醫專 圖書館
邵陽醫專 實驗樓
邵陽醫專 秀麗風光
邵陽醫專 實驗室
邵陽醫專 計算機房
邵陽醫專 邵陽醫專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