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隘鎮

邱隘鎮

邱隘鎮位於寧波市東郊,是一個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浙東名鎮。全鎮區域面積22.82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個漁業社和3個社區居委會,有在冊人口3.7萬人,外來人口6萬餘人。

邱隘鎮邱隘鎮
邱隘鎮位於寧波市東郊,是一個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浙東名鎮。全鎮區域面積22.82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個漁業社和3個社區居委會,有在冊人口3.7萬人,外來人口6萬餘人。

行政區劃

邱隘鎮邱隘鎮
現轄:方莊、鎮南、鎮北3個社區,邱一、邱二沈家、橫涇、後殷前殷漁金等行政村。鎮政府駐:人民北路2號。

原轄:鎮南、鎮北、方莊3個居民區;邱一、邱二、沈家、橫涇、後新、盛墊、後殷、前殷、漁金、回龍、田鄭、張家瀛、東雅、匯頭、上萬齡、下萬齡、新樂、五都王、蒲跟、新市20個行政村。2004年,將新市、後新2村改為居民小組併入方莊居民區,把盛墊、浦跟2村改為居民小組併入鎮北居民區。調整後,全鎮轄16個行政村、1個漁業生產合作社、2個社區和1個居民區,常住人口37957人,其中非農人口19054人,外來人口5萬餘人,鎮建成區面積8平方千米。

取得榮譽

2006年邱隘鎮實現生產總值24.35億元,財政總收入3.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1212元,同比增長9.6%。年收入在四、五萬以上的家庭占全鎮戶數的40%左右,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平方米。並先後被列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農村文化改革實驗區、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省“五好”鄉鎮黨委、全國文明村鎮。

經濟發展

邱隘鎮邱隘鎮
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500餘家,其中限額以上企業185家,已基本形成了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的,以輕紡服裝、機械五金和建築材料為主體,金屬冶煉、船舶製造、塑膠包裝、造紙印刷、冷凍食品等協調發展的工業體系,2006年工業產值46.7億元,銷售45.8億元,利潤3.1億元。在農業發展方面,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全鎮形成了“雪菜、水果林特、花卉苗木、水產養殖、大棚蔬菜、分蔥”等六大相對連片的產業基地和一個集精品農業示範、新品種新技術開發套用和觀光休閒農業於一體的高檔次現代化精品農業示範區。200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5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31.2億元,村級集體淨資產2.5億元。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起步之年。一年來,我鎮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和諧社會創建工作。邱隘鎮經濟開始邁向平穩發展軌道,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社會狀況趨於和諧,文化建設成就顯著,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綜合實力
據統計,2006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4.35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4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35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56億元,增長18.8%。完成工業產、銷、利185.5億元、179.7億元和16.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5%、15%和10%;全鎮實現財政收入3.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0.47億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民人均收入達11212元,同比增長9.6%。

邱隘鎮邱隘鎮
農業經濟
效益農業邁出新步伐,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產品質量有所提高。今年完成了匯頭農業精品基地張家引水果無公害基地和果卉生態“百家園”申報工作。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成立了鄞州綠原葡萄專業合作社。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1億元,比上年增長40.7%。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主導地位,規模經濟在工業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企業由上年的166家增加到185家。全鎮3000萬以上企業52家,完成工業產值46.7億元,銷售45.8億元,利潤3.1億元,占全鎮經濟總量25.2%、25.5%和19.3%。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結構不斷最佳化。新增自營出口企業16家,累計達到68家,完成自營出口2.23億美元,同比增長49.8%。“雙高工程”成效日益明顯,現有高新技術企業7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2家;各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9家,其中國家中心寧波分中心2家、省級1家,共有33個科技項目立項。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比重提高到48.2%。品牌建設成效顯著,樂士成為國家馳名商標,浙東水泥管躋身中國名牌。

三產經濟
第三產業取得新的成績,服務業企業繼續做大做強。目前已有限額以上三產企業8家,準限額以上三產企業13家,三產從業人員達10765人,實現三產增加值5.6億元,占全鎮GDP總量的23%。晶盛物資福海燃料繼續起著領頭羊作用。

教育事業

邱隘鎮邱隘鎮
邱隘鎮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強鎮,共有在編教師369名。2006年國小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國中段入學率達99.85%,17周歲以上人口中,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達到99.53%,高中段入學率為95%。全鎮已形成“四中心、三完小、一成教”的格局(四所省示範性學校、三所村級國小、一所成人學校),並創建了寧波市首家農村社區教育學院,構築了從幼兒到老人的終身教育體系。此外,浙江萬里學院基礎教育學院和浙江省首批重點高中鄞州中學也都落戶在邱隘。

城鎮建設

邱隘鎮邱隘鎮
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06年全鎮共投入2000餘萬元,啟動建設了一批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心工程。並進一步完善了城鎮建設管理機制,引進專業公司對鎮區環衛保潔和園林綠化進行市場化運作,取得良好效果。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完成文化城三期工程建設。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完成漁金國小新建工程。投入資金300萬元,完成350隻屋頂水箱改造。投入資金300萬元,對部分老居民區的道路、下水道、路燈進行了維修改造;投入資金320餘萬元,對東港路文衛路人民路進行升級改造。投入資金85萬元,對實驗中學和中心幼稚園的宿舍樓、教學樓、辦公樓的內外牆和屋頂進行維修。投入資金38萬元,新建候車亭38個。

社會事業

邱隘鎮邱隘鎮
作為浙江省首批東海文化明珠鎮,邱隘鎮文化站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站。目前已組建了書畫、文學、攝影3個文藝社團和浙東盤鼓隊、老年木蘭拳隊、太極拳隊等20來支、600多人參與的文藝骨幹隊伍,開拓了2個少兒藝術基地,30餘個村(社區)企、校園文化園地。2004年9月成功地承辦了中國第七屆藝術節群星獎音樂專場比賽,舉辦了全國老著名藝術家進社區聯歡活動。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用戶達到25000戶。醫療衛生設施完善,鎮上有2家醫療機構(中心衛生院和骨傷科醫院),醫務人員160人,其中醫生97人,病床數107張。

城市規劃

寧波東部新城規劃框架的拉開,給邱隘的新一輪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該鎮將主動接軌市區,不斷推進農業都市化、農村城市化、農民居民化進程,力爭在短期內發展成為一個城市氣息濃厚、工商貿發達的近郊型社會主義現代化城鎮。

歷史文化

邱隘鎮邱隘鎮
大明清官出橫涇
橫涇陳氏第八世的陳本深在陳氏後裔中雖然做過的官不算大,僅僅是江南吉安府的知府,就算後來明朝皇帝給他加官進階,也只是近三品的中議大夫贊治尹,可是名望卻很大。在《明史》中,他被列入循吏列傳;《皇明統記》中對他有極高的評價,說他做官“治尚寬簡未嘗任知假威以馭民……一郡鹹安之”;在清代《鄞縣通志》 “文獻志”中也載有他的事跡,稱讚他“本深為郡十八年,家無餘財……既歸,吉安人思慕,家屍戶祝。正德初,里賢候祠祀之”。他將一個全國出名的盜賊橫行,民不聊生的吉安府治理得“一郡平安”,老百姓講禮義恥,訟興教育,修水利,生活安定富足。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陳本深當過京官,又做過18年知府,還是家無餘財,確確實實是個非常能幹的清官。

陳本深自幼聰慧好學。13歲時就考得秀才第一名,在明朝永樂戊子(1408年)舉人考試得“浙江書魁”。在朝廷選取新進士中,有學問的進秘閣纂修《永樂大典》時,他被選去修了4年,後在永樂壬辰(1412年)任刑事主事。當時京城有大盜韓廣殺人,官府抓不到他,就抓了18位無辜百姓關進大牢以抵罪。陳本深設計捕獲了韓廣,使得受冤被抓的18位善良百姓得到無罪釋放。陳本深的聰明能幹得到了皇帝的讚賞,擢升他為刑部員外郎(從正七品升到正六品)。

明宣德年間,有江西吉安蘇州常州溫州瓊州等九個郡府“繁劇難治”,境內盜賊橫行,政務幾近癱瘓。皇帝命大臣“慎舉才吏”。當時的宰相楊式奇向朝廷推薦了陳本深,並擢升陳本深等人為知府(正四品),授以皇帝的璽書,讓他們“便宜行事”,“走馬上任”。這幾個人中刑部員外郎陳本深升任江西吉安府知府,工部郎中莫愚升常州府知府,臨安府知府何文淵升溫州府知府,戶部郎中徐?升為瓊州府知府,這幾個人後來都成為一代名宦。其時楊士奇還推薦了鄞縣潘火橋蔡家第七世的蔡胄擔任江西餘干縣的知縣。蔡胄“在任吏治有聲”,使得橫涇陳氏的“晝錦堂”和潘火蔡氏的“?敘堂”在當時的寧波地區聲望大增,成為“鄞之望族”、“郡東著姓”。明宣德庚戌(1430年),陳本深奉著皇帝敕書到江西吉安走馬上任。敕書中允許陳本深對“藩臬以下不稱職的官員可以劾奏,所屬官員及郡中惡霸豪紳有罪即可抓捕處治”,給了他很大的權力。

邱隘鎮邱隘鎮
陳本深到任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除匪安民”。因為他深知沒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其它一切都不可能進行。當時吉安有彭摶等19名巨匪,自號十人為龍九人為虎。他們橫行鄉里,燒殺搶掠,誰都不敢過問。陳本深上任後對這伙匪徒表面上不聞不問,以示寬大,私底下還派人和這幫匪徒相結交。時間一久,這幫匪徒逐漸消除了對官府的警惕。有一天,陳本深在後堂設酒宴請他們,事先已派人在土匪座席下面挖了深坑,填入生石灰,在上面鋪上木板加以偽裝。酒宴中突然抽去木板,眾匪徒紛紛跌落深坑並被石灰弄瞎了雙眼,陳本深擒獲眾匪之後立即把他們斬首,並將屍體拉出府門示眾。先是“一郡大驚”,繼而“百姓相互慶賀”。吉安的永豐附近的樂安大盤山,有大盜曾子良聚眾萬餘為害百姓。陳本深先派伏兵埋伏,再設計誘匪入伏,大破匪眾,將匪首曾子良捕獲斬首。匪亂平定後使吉安全境的社會治安有了根本的好轉。

局面穩定之後,陳本深一面抓教育、興禮樂、起學舍、樹正氣、立忠節祠,恢復一些行之有效的久已廢棄的政務措施;另一方面又大力興修水利、築堤捍水、發展農業生產。他為官“舉大綱不屑苛細,疏闊法網與民休息”。老百姓遇有冤屈“雖三尺童子都可以向他傾訴”。經過幾年的治理就不再坐堂審理了。百姓間遇有糾紛就叫到後堂塌前,為之辨講曲直,說清是非,就讓他們各自回去,也不用受狀坐堂。時間久了,百姓都“自恥爭訟”,一時“郡中大治”。陳本深在吉安知府任上過了9年,照例應進京入覲,向朝廷述職升官。吉安百姓知道後相率上京,要求朝廷讓陳本深連任。丞相楊士奇也向皇帝請求,皇帝嘉獎了陳本深,在內廷宴請了他,賜予“上林春色”詩及“招隱歌”,晉升他為中議大夫贊治尹,正三品俸祿,仍回吉安任上。楊士奇還贈詩:“螺州城外人千萬,爭候神明太守歸”。

經過了9年的教育和治理,回任後訴訟官司更少。吉安百姓遇到婚慶喜宴都會邀請他參加。赴宴回府時陳本深常常讓隨從人員帶回些宴會上的?餌,碰到途中有玩耍的小孩就將這些?餌散發,爭搶?餌的孩子經常圍滿官轎,而陳本深也因此倍感快樂。平靜的生活不知不覺地又過了9年。直到有一天聽到官衙附近有嫁女的喜樂聲,陳本深十分感嘆說:“我上任時這個姑娘還在吃奶,現在可以嫁人了,我也應該回鄉了。”吉安百姓得知陳本深要告老還鄉了,都擁在馬前哭留。陳本深十分感動,對大家說:“我就是告老還鄉了,還是會回來和大家道別的。”上京後皇帝敕賜他告老還鄉。想到與吉安父老的約定,陳本深重又回到吉安與吉安父老“日飲敘別”,一直過了一年才得回鄉。臨離開吉安時送行的舟楫帆櫓相接數十里,有個路過的御史見此情景表示萬分驚嘆。陳本深離開吉安後,吉安百姓“家屍戶祝”,後來還專門建造了“賢候祠”來紀念他,直到百十年後仍有人在祭祀他。

邱隘鎮邱隘鎮
陳本深在回到故鄉橫涇後,就在他居住路邊建造石頭敕亭以供奉皇帝給他的“敕旨”。所以過去一切文武官員在經過橫涇的“敕亭”時都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十分榮光。回鄉後的陳本深十分關心家鄉父老的生活,關心農業收成。因年老不便,特在居處建一樓房,常常“登樓觀稼”。為了不擋住這位老人的視線,大家把他居處前面的房子造得低一點。這也是現在橫涇大廂前面河邊一排房子要比其它地方低矮的緣故。

陳本深居官清廉。史書、縣誌都稱讚他告老還鄉後“家無餘財”。每天他都和附近的幾個鄉老薦紳徜徉山水間吟詩論畫,人稱“五老”。後來又深感橫涇陳氏幾百年來沒有一本完整的“家譜”,就仿照四川眉山蘇東坡家譜格式創修了“鄞縣陳氏家譜”,使橫涇陳氏自南宋建炎年間以來近900年的歷史有了完整的文字記載。

陳本深還在他居處庭前修建了一個高一米六左右,長二十近左右的花壇,正中用雕花石欄桿圍著種了株從江西吉安帶回的名貴牡丹,牡丹兩邊種了二株開外紫裏白花的“玉堂花”,東邊是一株樹幹要兩人合抱的金桂,西邊是一株老枝疏橫的臘梅,這些花合起來寓有“玉堂富貴”的意思。每當花期,幾百多牡丹齊齊向著祖堂怒放;秋季金桂飄香,很遠都可聞到花香;嚴冬臘梅傲雪,清香襲人。幾百年來都是甬上一景,文人學士紛紛加以吟詠,流傳至今的尚有著名學者全祖望寫的“甬上牡丹誰最壽,吉安太守擅名家”的詠牡丹詩和甬籍文人周容寫的《吉安太守陳公牡丹記》。十分可惜的是這些名貴花木、整個花壇、石建的供奉“敕旨”的“敕亭”都被後人毀損拆除,蓋起了自己的房屋了。

陳本深告老還鄉後,在橫涇又生活了12年,到明英宗的天順庚辰(1460年)享壽八十一歲終老於家。他有一子陳希壽、二女、三孫、二個孫女,原配周氏繼配李氏。墓葬於原石池廟北,上世紀五十年代因建專署農坊將墓地和石池廟一起拆毀。因世代相傳陳本深的大墓是“金鉤吊穴”,後代子孫滿以為一定是墓葬豐厚,結果拆開墓穴後只見一穴清水,拆出壙志石一塊。據《鄞縣通志》記載,系明人黃潤玉所撰,此壙志現存橫涇漁郎岸石池廟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