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爛陀佛寺遺址

那爛陀佛寺遺址

那爛陀佛寺是一座中國式建築,造型和面積近似北京故宮裡的大殿,加上紅漆的門窗和大柱,顯得輝煌雄偉,與印度的具有其他宗教色彩風格的建築迥然不同。

那爛陀佛寺遺址

那爛陀佛寺遺址那爛陀佛寺遺址是印度大乘佛教佛寺遺址,位於比哈爾邦巴特東南約1 公里處,始建於笈多王朝鳩摩羅笈多一世,以後歷代擴建增修,7 世紀時達到全盛。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進行佛學研究。那爛陀在 11、12 世紀時,由於外來軍隊入侵,被放火焚毀了。原址現建有那爛陀博物館。在那爛陀佛寺的廢墟上,首先是一片由紅色磚石砌成的建築物的遺蹟,從布局上可以看出當時它是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當時的學生宿舍雖然只殘留了接近地面的一小部分,但結構依然相當清楚。每間宿舍大小近 20 平方米,用磚石砌成的炕和門檻仍清晰可見。在宿舍的附近,有一個較大的廳堂,面積比宿舍大好幾倍,是專供講經用的。經過一座很高的石頭階梯,便是那爛陀寺的主廟。主廟建築在一個小山丘旁,像一座古城堡,一部分建築還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整座廟宇共分 4 層,每層都有很多巨大的石柱,石柱之間的石壁上雕刻有精美的花紋,說明當時的印度石刻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遺址東北角的佛殿遺蹟旁邊,有一座較完整的高約 13 米的石塔,屬 9~10 世紀間的作品,比較明顯地反映了中世紀印度佛塔的特色,各層方形台基遍布神龕,內塑佛像,台基上建窣堵婆式圓塔。這種分層立龕的形制與菩提伽耶佛教遺蹟中的塔基相似,對中世紀的尼泊爾陽東南亞各國的佛塔建築有較大影響。那爛陀佛寺雖然留下的只是一片廢墟,但這兒的一磚一石卻是十分珍貴的文物。在 50 年代,由中印兩國合作,在那爛陀佛寺附近修造了一座玄奘紀念堂。這是一座中國式建築,造型和面積近似北京故宮裡的大殿,加上紅漆的門窗和大柱,顯得輝煌雄偉,與印度的具有其他宗教色彩風格的建築迥然不同。

相關他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