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白瓷博物館

邢白瓷博物館

中國邢窯博物館 占地面積53畝,是集收藏、展示、研究邢白瓷的專業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1006.6平方米。

邢窯遺址位於內丘縣境內,是我國唐代著名七大名窯之一,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歷史上窯為名窯,瓷為珍品,大多文獻均有記載。邢窯稱謂是因內丘在隋唐時期隸屬邢州管轄而得名,主要生產白瓷及其它釉色瓷器,與南方越窯形成“南青北白”相互爭妍的兩大體系,奠定了邢窯瓷器的歷史地位。

邢窯創燒於北朝後期,歷經隋唐兩代發展到盛唐時期達到頂峰,內丘成為盛唐時期當之無愧的瓷都。1984年,在縣境內120平方公里區域內發現邢窯遺址28處。1988年7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我縣西關北遺址試掘首次發現了隋代透影白瓷200多片,可辯別出器形的有碗、杯、盤,填補了我國陶瓷史上一項空白。1996年11月20日,內丘邢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原禮堂及影院一帶進行考古發掘,發現窯爐10座,大量“盈”字款、“翰林”款以及首次發現的“官”字款,證實了內丘縣城就是唐代官窯生產白瓷的燒造中心。

邢白瓷博物館總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外形為三個高低不同的白色碟形器物,對此內丘文保所所長賈成惠透露,“邢白瓷博物館採用圓形作為基本形式。圓形是瓷器產品最常見的形式,同時瓷器多為旋轉而形成,這樣就賦予其‘圓滿’的寓意”,建成後將展示歷代邢窯出土器物。據內丘縣文物保管所所長賈城會介紹, 邢白瓷文化產業集聚區項目占地面積約1500畝,是以邢窯遺址保護、文化創意為主線及商業配套等多種產業於一體的文化產業園區。主要建築包括遺址保護大棚、中國邢白瓷博物館、邢白瓷仿製中心、服務接待及會展中心、廣電文化演藝中心等

建設進度 建設進度

內丘是中國陶瓷史上有著“南青北白”之稱的古代邢窯和邢白瓷文化的發祥地。2012年,內丘縣在城區改造工程中發現邢窯遺存,主動出資妥善解決拆遷善後工作,為邢窯遺址博物館的建設鋪平了道路, 並承辦了“全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2013年,該縣全面啟動邢白瓷文化產業園建設,並將邢窯遺址考古發掘成功申報為“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4年,聘請資質單位高標準完成《邢窯遺址保護大棚保護方 015年,又先後完成項目審批及招標手續辦理,最終促成了邢窯遺址博物館的開工建設。館藏文物近萬件,

位於河北省內丘縣的邢窯博物館、邢窯遺址博物館博物館近日開館。據悉,邢窯博物館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約53畝,是收藏、展示、研究邢白瓷的專業型博物館;邢窯遺址博物館總投資3720萬元,占地約13畝,為保護、展示邢窯遺址的遺址博物館。

邢窯始燒於北朝時期,隋唐時期邢窯瓷器是我國北方白瓷的代表。邢窯遺址也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白瓷窯址。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2012年,內丘縣在城區改造工程中發現邢窯遺存,主動出資妥善解決拆遷善後工作,為邢窯遺址博物館的建設鋪平了道路,並承辦了“全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

2013年,該縣全面啟動邢白瓷文化產業園建設,並將邢窯遺址考古發掘成功申報為“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4年,聘請資質單位高標準完成《邢窯遺址保護大棚保護方案》編制,並爭取到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

2015年,又先後完成項目審批及招標手續辦理,最終促成了邢窯遺址博物館的開工建設

館藏文物展示 館藏文物展示

博物館由七個大小不同的碗狀建築構成,進門為地下 一層,東西兩側為展館,東側為邢窯發現脈絡和館藏文物展示。西側展館為內丘縣歷史文化展出和畫家捐贈作品展。

邢白瓷博物館 邢白瓷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