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州

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鄉,是“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第一站,有“天府南來第一州”的美譽。

邛州

南朝 置。

簡介

治所從依政(今四川省邛崍東南)遷臨邛(今邛崍)。民國改邛崍縣。

蕭梁時期

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置邛州,治依政縣(四川邛崍市牟禮鎮永豐村)。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地入西魏,轄蒲陽、臨邛、蒲原、蒙山四郡。北周因之。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銷邛州所轄的四郡,邛州名稱不變,仍治依政縣,下轄依政、臨邛(四川邛崍市臨邛鎮)、蒲江(四川蒲江縣鶴山鎮)、臨溪(四川蒲江縣西崍鄉)四縣。大業三年(607年),改邛州為臨邛郡

唐武德元年

(618年),將臨邛郡改置雅州。同年不久,又恢復邛州,轄依政、臨邛、蒲江、臨溪、火井(治所在今邛崍市火井鎮)、安仁(四川大邑縣安仁鎮)、大邑(四川大邑縣晉原鎮)七縣。顯慶二年(657年)將邛州治所從依政縣移至臨邛縣。天寶元年(742年)將邛州改為臨邛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臨邛郡為邛州。五代時期,邛州為前蜀、後唐和後蜀所統治。仍轄唐時所轄的7個縣。

北宋時期

邛州初歸西川路管轄,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起,歸川陝路管轄,其後曾一度歸劍南西道管轄,淳化四年(993年)歸劍南道管轄,鹹平四年(1001年)歸益州路管轄,嘉祐四年(1059年)歸成都府路管轄。先後轄七縣一監:臨邛縣、依政縣、安仁縣、大邑縣、蒲江縣、臨溪縣、火井縣、惠民監(在今四川蒲江縣境內)。南宋時期轄六縣(即北宋時所轄七縣除去臨溪縣)。惠民監於南宋初撤銷,32年後復置惠民監。

元明清朝時期

邛州先後轄臨邛、依政、安仁、大邑、蒲江、火井六縣,歸嘉定府路管轄。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撤銷臨邛、依政、蒲江、安仁、火井五縣。邛州只轄大邑縣。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歸四川布政司管轄。洪武九年,邛州降為邛縣,歸嘉定州管轄。成化十九年(1483年),復升為州,轄大邑、蒲江兩縣。

清嘉慶初年起,歸建昌道管轄(光緒三十四年,建昌道改為上川南道,或統稱建昌上川南道),仍轄蒲江、大邑兩縣。 1913年廢邛州。

今天

邛崍築城置縣已有2300餘年,與成都(益州)、重慶(巴郡)、郫縣(鵑城)並稱為巴蜀四大古城,是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鄉,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演繹的中國經典愛情故事“鳳求凰”就誕生在這裡。“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千古佳話,為這片土地平添了浪漫動人的色彩。“舟船爭路、車馬塞道、商旅斂財”。歷史上的邛崍,工商興盛。是“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第一站,有“天府南來第一州”的美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