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令戰死

該文選自《戒庵老人漫筆》卷四。這是一篇表彰江陰縣令錢錞在抗倭鬥爭中死難的紀事文。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邑令戰死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李詡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六月廿三日[1],邑父母錢公晚出擒倭[2],被殺,從公者二十餘人皆死。
公先御之於石撞,矢盡繼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賊遁去。有團長吳兌死之,公祭以文曰:“鶴洲主人憫吳團長之死也而吊之。嗚呼,予以千人拒賊之來,千人走而予獨後,汝以百人追賊之往,百人免而汝獨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傷,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不知前之走而免者與夫聞風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勸一懲,風紀攸系[3],汝其有知,信予心而頷之。尚饗。”是文既書於軸,因無暇發,留於前庫中。
公以兵憲王公從古命[4],方率邑兵援靖江[5],不虞倭賊之至也,得報,亟馳接戰,身罹數刃,馬躍陷澤中,不幸死。賊且持公首懸於營,募諜者得之[6],始克完殮。
夫公之死,非倉卒遘也[7],乃平日所素植也。夏季應支俸,己獨不支,曰:“民傷如此,何以俸為?”潛以印印其裡衣,已預計郊原之莫辨矣[8]。嗚呼傷哉!始聞倭信時,各鄉民擁入城者幾萬計,王公將不納,錢公獨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於難。王與任公同入城[9],萬民齊聲呼曰:“惟蘇州任兵爺救得小民,王兵爺在此,我等無靠。”哭聲震天,余所親見,誠哉莫作亂離人也。識者曰:“錢公之決於死,亦王公有以激之,當日因倭勢太悍,王公不欲出戰,僅僥倖城中。錢公憤然躍馬,慷慨赴之,卒陷不測。使王肯上下同心,以保民為計,錢公豈遽及此哉!”
錢公名,號鶴洲,湖廣顯陵衛官籍[10],嘉靖庚戌科進士[11],中時年二十六,戰死時才三十一歲耳。

作品注釋

[1]六月二十三日: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的六月二十三日。
[2]邑父母:尊稱縣令。縣令被稱父母官,故這么說。
[3]攸:所。
[4]兵憲:領兵的長官。
[5]靖江:在今江蘇省,與江陰隔江相望。
[6]諜者:間諜。
[7]遘:遭遇。
[8]郊原:這裡謂陳屍郊野平原。
[9]任公:指蘇州同知任環。環,長治人,嘉靖進士。遷蘇州同知。御倭數有功,與士卒同寢食。官至山東右參政。
[10]湖廣:明代稱今湖北湖南為湖廣。顯陵衛:在今湖北鍾祥。顯陵為明世宗生父興獻王之墓,世宗即位,追尊為興獻皇帝,故其墓稱“顯陵”。衛,是明代所設的衛所,後相沿成地名。
[11]嘉靖:明世宗年號。庚戌科:庚戌年考試的那一科,就按年代稱“庚戌科”。庚戌為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年)。

作品賞析

“倭寇”,是明代東南沿海地區的一大禍害,對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也激起了人民可歌可泣的壯烈鬥爭。改文所記的錢錞,就是一位身先士卒的抗倭縣令。文章描寫了他勇敢、頑強的鬥爭精神,表彰了他為民、保民的思想品德。更鞭撻了那些只知保全自己性命,不肯上下同心,“以保民為計”的官僚們。文中對江陰邑令充滿了景仰之心、緬懷痛惜之情。

作者簡介

李詡(1505—1593),字德原,自號戒庵老人,江陰(今屬江蘇)人。他曾七試場屋,但都落第,遂絕意仕進。個性耿直,一生坎坷。著有《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記》、《續吳郡志》、《心學摘要》、《戒庵老人謾筆》等。僅存《戒庵老人漫筆》和《續吳郡志》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