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人

讀音 yì(第四聲)rén釋義同鄉的人。

詞目簡介

【詞目】邑人
【讀音】yì(第四聲)rén 
【釋義】同鄉之人
【出處】晉宋時期詩人陶淵明(365-427)在其作《桃花源記》中有句:“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邑人”在詩文中的一些運用

在王安石寫的《傷仲永》中也有提到此詞: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傷仲永》全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桃花源記》

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向路,處處之。及郡下,詣太守,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往。未果,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