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思[唐代張祜詩作]

邊思[唐代張祜詩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總共有兩首《邊思》作者分別為李益、張祜詩,各有特色:李益的《邊思》是一首自題小像贈友人詩。但並不單純描摹外在的形貌裝束,而是在瀟灑風流的語調中透露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寄寓著蒼涼的時代和個人身世的感慨。張祜的《邊思》表現作者對國家忠貞不二的賢臣的欽佩之情。

基本信息

【名稱】《邊思》

【年代】中唐

【作者】張祜

【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

邊思

蘇武節旌盡,李陵音信稀。

花當隴上發,人向隴頭歸。

作品簡析

詩中讚頌蘇武流落匈奴,即使“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漢書·蘇武傳》)也不投降的高貴氣節,而哀嘆李陵變節投降之悲,最後還以“花當隴上發,人向隴頭歸”說明與國家割捨不斷的情結。張祜懷古詠史詩仰慕功臣名將的人事輝煌,讚美他們為國盡心盡力的精神和忠貞不渝的氣節,正是他個人精神氣質、人格理想的反映,亦是其難能可貴之處。

作者簡介

張祜

(約785—849後)唐代詩人。字承吉,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人。初寓姑蘇,後至長安,長慶(821-824)年間令狐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隱居以終。張祜縱情聲色,流連詩酒,同時任俠尚義,喜談兵劍,心存報國之志,希圖效力朝廷,一展抱負。他因詩揚名,以酒會友,酬酢往業,結識了不少名流顯官。然而由於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於節度使,淪為下僚。張祜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其詩風沉靜渾厚,有隱逸之氣,但略顯不夠清新生動。詩集10卷468首至今保存完好。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