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基金

避險基金

避險基金也稱對沖基金,最早起源於1950年代。通常這種形式的投資行為包含了兩種技術,第一種是放空,第二種是財務槓桿操作,就是借錢來進行交易。

操作流程

避險基金避險基金
借入低利日圓(利率不到1%)
兌換成美元(美元強勢投入新興國家貨幣可能有匯差可賺)
(利率遠高於日圓賺取利差)
購入美國股市股票(美股市場若處於多頭可賺價差)
融資質押美股套取股票資金
再投入進行其它金融操作

獲利方法

避險基金避險基金
避險基金 最早起源於1950年代。通常這種形式的投資行為包含了兩種技術,根據這兩種操作技巧進行避險交易
第一種是放空,例如先向借得股票來賣出,並且同意未來股票償還,賺取股票下跌的利潤
第二種是財務槓桿操作,就是借錢來進行交易。
例如:放空市場指數來規避整體市場下跌的風險,然後借錢買進他們認為價值低沽的股票這時侯如果市場指數下跌,則放空指數部份產生利潤,股票部份因股價已經低沽,所以下跌的幅度理論上將小於市場指數。
當市場指數上漲,放空指數部份將產生虧損,但是他們手中持有的低估價 值股票理論上通常會漲得比市場指數多,故仍有獲利。不論市場指數漲跌對投資部位的損益影響不大,以表彰其能規避市場風險的功能。

差異對比

避險基金避險基金
避險基金與一般基金的差異
1、避險基金是以報酬率的絕對值來衡量,因為不論市場漲或跌,都有獲利 的可能。傳統基金的操作績效利用某一種市場指數來衡量,如S&P500指數或是其它相似的基金之績效作為評比。
2、避險基金則很少受到限制,市場走跌時,會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進行策略性交易增進基金績效。傳統基金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市場走勢疲軟時,也不能從中獲利。
3、傳統基金收取基金淨值若干比率的管理費,避險基金的經理人收取的則 是績效費賺取利潤中收取一定比率管理費。會使得基金經理人有強烈的動機幫客戶賺取利潤,相對的風險的機率也升高不少。
4、避險基金可以從事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不同的組合,來決定暴露在市場的風險有多高。傳統基金不能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來規避市場跌的風險,保護基金的投資組合頂多只是現金比率提高,或是從事有限度的指數期貨操作。

選擇要點

避險基金避險基金
德意志銀行對機構投資者的一個調查證實了很多業內人士一直以來所懷疑的問題,那就是投資決定不會受到避險基金費用差異的太大影響。
投資者選擇避險基金主要依據於三個方面,理念、背景和業績。調查指出,在參與者中,42%稱他們注重投資理念,26%注重背景,22%注重業績。與之形成對照,僅僅有1%的被訪者在評價避險基金時提及了佣金問題。這是這個調查項目第二年顯示佣金的非重要性。
避險基金避險基金
這一調查針對全世界的376個資產投資者進行,其投資的避險基金總金額達到3500億美元。半數的受訪者為基金投資基金者。其中16%為家庭投資者,10%為捐款基金會投資,7%為銀行,6%為退休金。投資中的2/3弱來自美國,1/3來自歐洲,5%來自亞洲
這份調查報告顯示了投資者之間的巨大差異,但同時也存在共同點。大多數投資者(60%)在2-6個月間做出避險基金投資決定,但37%的則在他們需要進行投資時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進行,家庭投資者和基金投資基金者更偏好於後者。
對於81%的投資者來說,一年的投資周期是沒有問題的,但14%的投資者則將投資周期鎖定在兩年。在全部受訪者中,17%擁有避險基金組合中的股票。在擁有股票的投資者當中,50%為避險基金,21%為銀行,17%為家庭投資者。基金投資基金者僅僅占14%。
在風險管理方面,57%的投資者每個月檢查他們的避險基金收益,而19%為每周一次,14%每季度一次。投資者中的半數每月重新衡量一下自己的投資收益,28%每季度一次,而12%則為每年一次。
大多數投資者(61%)得到了有限的信息,而36%得到了全部的信息。希望得到更多信息的主要理由就是希望監測風險和制定策略。在這方面,由外部管理者管理的避險基金有所不同。他們需要比基金投資基金,家庭或者銀行投資者得到更透明的信息。65%的受訪者稱在他們的避險基金中不會考慮組合產品,而不到1/3的投資者則打算這樣做。銀行,其它基金的避險基金投資以及保險公司比較喜歡使用組合產品。
在問及服務地提供問題時,投資者們要求更多的額外服務。大多數人希望首席經紀人幫助他們同基金管理者會面,並提供風險和投資報告。實際上,投資者主要通過交談和首席經紀人來尋找新的基金管理者。他們同時也希望基金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基金信息和風險水平。

相對價值

避險基金避險基金
相對價值型避險基金可以說是避險基金產業中最主流的策略之一,占整體避險基金市場的比重超過兩成。其最主要的操作方式是通過買多和放空部位,造成資產價值的收斂來獲利,而目標是要降低投資組合的市場風險,而將風險集中於其他因子(如產業、規模、本益比)。
由於價值型避險基金是通過買賣多空部位來進行操作的,因此,過去有許多業界人士將風險套利、併購套利、固定收益套利可轉債套利、股市多空套利等類型的基金都歸於相對價值策略之中。這些策略的共同點是經理人不以市場趨勢為導向,而是在尋求和投資標的市場無相關性的投資報酬,加上多空部位都有,因此,其風險比傳統投資或單一趨勢的避險基金策略大為降低,過去所取得的績效也始終穩定,對於保守型投資人或是尋求報酬與股市無相關性的投資人來說,相對價值操作策略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不過,就像其他分項指標一樣,不同的相對價值策略間也會出現很大的差異,例如連結資產的穩定性、波動性、與實際的市場報酬表現等等都有非常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是投資人在買進避險基金之前必須弄清楚的。
股票多空(Long/Short Equity)策略解析
股票多空策略,顧名思義就是買進低估的
股票的同時賣出高估的股票,經理人可以在不同的市場、產業、和交易商品中轉移部位,也可以利用期貨和選擇權等衍生性工具藉以加大獲利或進行避險。
過去,股票多空策略最常為機構投資人使用在現股與DR(Depositary Receipt)的價差套利上,經理人會先以歷史數據模擬合理的價差,例如DR如果在海外出現折價的情況的,經理人就可以在境內以高價放空現股,在海外則以相對低價買進等量的DR.而當DR在海外出現溢價的情況時,發行公司可以在贖回後的核准金額內再發行DR,再在海外以較高的價錢賣出。以DR為例,由於存托憑證的權利、義務與一般普通股票相同,因此,兩者的價格是有一致性的,這樣有關聯性的標的才能真正促成上述策略的操作。
不過,在實務的避險基金操作中,上述方式有其實施的難度,最主要原因在於市場套利機會有限,而每當套利機會發生,產生套利行為,則價差會迅速縮減,導致後來的經理人無法進行相同的操作。這也是為什麼市場普遍認為規模越大的避險基金其績效越差的原因所在。
因此,許多股票多空策略的經理人並沒有使用一定有關聯性的股票來操作,例如,他們可能使用同一個產業中或是擁有相似結構的公司來操作,比如友達與奇美電,同步做多友達並放空奇美電或是反向操作等等,雖然這兩者同為台灣TFT-LCD代表公司,就產業同值性與規模來說,兩者的漲跌應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實際上,並不表示他們的價格最後會趨於一致或是接近歷史價差平均點,只是基金經理人認為他們會同步上升或下跌。
另一方面,假設經理人採用了做多友達並放空奇美電的策略,就策略本身而言,經理人已經傳遞出友達股價表現將優於奇美電的信息。因此,市場中絕大多數的股票多空策略並不能視為真正的市場中立策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