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生

《莊子·達生》:“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 《養生論》:“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 《宋書·周朗傳》:“自華夷爭殺,戎夏競威,破國則積屍竟邑,屠將則覆軍滿野,海內遺生,蓋不餘半。

yí shēng ㄧˊ ㄕㄥ
遺生(遺生) 
(1).忘卻自我的存在。《莊子·達生》:“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 成玄英 疏:“故棄世事則形逸而不勞,遺生涯則神凝而不損也。”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
(2).捐軀;獻身。《呂氏春秋·士節》:“二曰士之為人,當理不避其難,臨患忘利,遺生行義,視死如歸。” 高誘 註:“惟意所在,不必生也,故曰遺生也。” 晉 陶潛 《讀史述九章·程杵》詩:“遺生良難,士為知己,望義如歸,允伊二子。”泛指去世。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六:“ 謙 怪語曰:‘何不進耶?’對曰:‘遺生已久,無宜乾突。’始悟是鬼。”
(3).餘生;殘留的生命。《宋書·周朗傳》:“自華夷爭殺,戎夏競威,破國則積屍竟邑,屠將則覆軍滿野,海內遺生,蓋不餘半。”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淄水》:“昔 齊懿公 游 申池 , 邴歜 、 閻職 二人害公於竹中,今池無復髣髴,然水側尚有小小竹木,以時遺生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