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遺生

胡遺生(1902-1980年)又名貽生,石塘人。 1948年3月,遺生返回祖國,在家鄉行醫。 1980年5月3日,在石塘病逝。

胡遺生(1902-1980年)又名貽生,石塘人。祖輩居安徽涇縣,後遷石塘經營茶葉。父親胡永清,精武好詩,熱心桑梓教育,曾捐資創辦石塘國小。遺生自幼受父親的影響,也愛好詩文,喜練拳術。在江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期間,因學校設在峰頂山麓的鵝湖書院,有機會結識峰頂寺可修禪師,從他習武。可修俗姓劉,其人“體似尪弱,無魁梧奇偉之狀,然運動於指能動牆壁;站樁既定,令壯夫數人以繩曳其足,屹然不為動。”遺生經可修指點,武藝大進,師範學業完成後,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當時正是大革命高潮,北京學生運動如火如荼,北師大的江西籍同學如黃道、邵式平等是學生運動中的先進分子,胡遺生在他們的影響下加入了學生運動的行列。
1936年3月18日發生段祺瑞政府槍殺北師大學生請願團的慘案以後,胡遺生離校返回鉛山,就聘任鵝湖中學校長。工作之暇,常就近與可修禪師研習武術。1926年11月,受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指派為鉛山縣黨部籌備委員。次年2月,國民黨鉛山縣第一屆執委和監委產生,他擔任監察委員。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實行“清黨”,胡遺生以“共黨嫌疑”被捕。保釋出獄不久,再次被捕。關押六個多月,終以“查無實據”獲釋。1928年,駐河口的國民黨第四十六軍羅英團的軍法機構,用同一罪名第三次逮捕胡遺生,關押七個多月,折磨成疾,且日益嚴重,親人奔走營救,後被科七千銀元,具保釋放。出獄後,在鵝湖寺養病,得可修禪師精心治療。二人朝夕相處,切磋“字門”拳術,後編寫成《字門正宗》。書稿經“中央武術館”審定,於1933年由上海作者書社出版發行。該書分上下卷,所論“字門”要義,不枝不蔓,十分精闢。每節精繪圖像示意,書後附《醫傷秘錄》。
《字門正宗》出版不久,遺生去紹興稽山中學教書。時有南洋一同學來信邀他去南洋,為擺脫險惡環境,便決意隻身遠走海外謀生。在馬來西亞彭享文冬啟文中國小擔任校長時,為傳揚國術,曾創辦學校武術隊。
1948年3月,遺生返回祖國,在家鄉行醫。1957年到上饒師範學校任教,一年後仍回鄉行醫。他的醫德醫術甚為鄉親們所稱道,外地如上饒、福州等地,亦有病人慕名前來求治。對於窮苦病人,常免收或少收診費,甚至資助藥金。病家饋贈,一概謝絕。
1953年被選為石塘鄉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後擔任過鄉衛生協會主任委員、縣科協委員,又被江西省中醫研究所聘為特約研究員。他在《江西中醫》上多次發表論文,還撰有《傷寒說鈴》一書,1963年脫稿。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終未能付梓。
胡遺生為人正直,作風嚴謹。建國初,邵式平以老同學名義邀他去南昌,他沒有去,他認為自己對革命無所貢獻而羞於“攀附”。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竟受到不公正對待,誣他“裡通外國”,辱為“洋奴”,多次被批鬥,並遭“造反派”毒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推翻了強加於他的不實之詞,政治上恢復了名譽。
1980年5月3日,在石塘病逝。享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