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陣

是故,張軍而不能戰,圍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實,三者見一焉,則可破毀也。 故不明於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於敵人之情,不可約也;不明於敵人之將,不先軍也;不明於敵人之士,不先陳也。 所以,凡是攻戰的原則,都要求計畫必須先定於國內,然後再舉兵出境。

作品簡介

《選陣》是我國古籍《管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六篇。
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的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
管仲(公元前723年-約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作品賞析

本文分為三部分。

選陣一

若夫曲制時舉,不失天時,毋壙地利,其數多少,其要必出於計數。故凡攻伐之為道也,計必先定於內,然後兵出乎境。計未定於內,而兵出乎境,是則戰之自勝,攻之自毀也。是故,張軍而不能戰,圍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實,三者見一焉,則可破毀也。故不明於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於敵人之情,不可約也;不明於敵人之將,不先軍也;不明於敵人之士,不先陳也。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譯文】
關於部隊作戰的時機,應該不失天時,不廢地利。軍事上數字的多少,其主要項目一定要根據計畫。所以,凡是攻戰的原則,都要求計畫必須先定於國內,然後再舉兵出境。計畫沒有事前確定於國內而竟舉兵出境,這是戰之自敗,攻之自毀的。因此,擺開陣勢還沒有確定打仗,包圍城邑還不能確定攻取,得了土地還不能確定據守,三種情況有一種,就是要被毀滅的。所以,事前不明了敵人的政治,不能進行戰爭;不明了敵人的軍情,不能約定戰爭;不明了敵人的將領,不先採取軍事行動;不明了敵人的士兵,不先擺列陣勢。只有保證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用兵的將帥擊不能用兵的將帥,以經過教練的士卒打擊臨時徵集的烏合之眾,才可以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選陣二

故事無備,兵無主,則不蚤知;野不辟,地無吏,則無蓄積;官無常,下怨上,而器械不功;朝無政,則賞罰不明;賞罰不明,則民幸生。故蚤知敵人,如獨行;有蓄積,則久而不匱;器械功,則伐而不費;賞罰明,則人不幸;人不幸,則勇士勸之。故兵也者,審於地圖,謀於官日,量蓄積,齊勇士,遍知天下,審御機數,兵主之事也。
【譯文】
所以,戰事沒有準備,部隊又沒有主事的統帥,那就不可能預先掌握敵情;荒地沒有開發,農業又沒有專管的官吏,那就不可能積蓄糧草;官府沒有常規,工匠抱怨上級;武器就不會精良;朝廷沒有政令,賞罰很不分明,民眾就僥倖偷生。因此,先知敵情,才能夠所向無敵;積蓄糧草,才能夠久戰而不貧困;武器精良,打起仗來才能順利;賞罰嚴明,人們才不會僥倖偷生;而人們都不僥倖偷生,勇士也就努力了。所以,用兵這件事情,一定要詳審地理情況,掌握天時,計算軍需貯備,教練勇士,普遍掌握天下的情況,認真抓好戰機和運用策略。而這些也正是統帥的本職。

選陣三

故有風雨之行,故能不遠道里矣;有飛鳥之舉,故能不險山河矣;有雷電之戰,故能獨行而無敵矣;有水旱之功,故能攻國就邑;有金城之守,故能定宗廟、育男女矣;有一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風雨之行者,速也;飛鳥之舉者,輕也;雷電之戰者,士不齊也;水旱之功者,野不收、耕不獲也;金城之守者,用貨財、設耳目也;一體之治者,去奇說、禁雕俗也。不遠道里,故能威絕域之民;不險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國;獨行無敵,故令行而禁止。故攻國救邑,不恃權與之國,故所指必聽;定宗廟、育男女,天下莫之能傷,然後可以有國;制儀法,出號令,莫不回響,然後可以治民一眾矣。
【譯文】
軍隊有像風雨一般的行進,就不怕路途遙遠;有像飛鳥一般的舉動,就不怕山河險阻;有像雷電一般的進攻,就所向無敵;’有像水旱一般的摧毀效果就能夠攻人之國,救人之城;有像金城一般的設防固守,就能夠安定宗廟,繁育人口;再有渾為一體的統一政治,就能夠發布號令,明定法制了。這是因為:風雨一般的行進,就是要作到快速;飛鳥一般的舉動,就是要作到輕捷;雷電一般的進攻,就是使敵兵不及布陣;水旱一般的摧毀效果,就是使敵方土地無收、耕種無獲;金城一般的據守,就是要收買敵人,派出間諜;渾為一體的政治,就是要禁止邪說和奢侈風俗。而軍隊不怕路途遙遠,就能夠威懾遠地的臣民。不怕山河之阻,就能夠征服依險固守的敵國。所向無故,就必然令行禁止。攻人之國,救人之邑,又不依靠盟國,就必然是軍隊指向哪裡,哪裡就得聽從。安定宗廟,繁育兒女,無人敢於傷害,然後就可以鞏固政權。立法定製,發號施令,無人不來回響,然後就可以治理人民和統一百姓行動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