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節

遷徙節,錫伯族人的傳統節日,指的是在農曆四月十八錫伯族人離開故鄉的時候定下來的節日。

農曆四月十八是錫伯族人離開故鄉的日子,他們就把這一天定為遷徙節。遷徙節最重要的活動是射箭比賽,以各鄉射箭隊為單位,比賽之日,附近各族民眾紛紛趕來觀看,熱鬧非凡。
1764年清政府平定新疆準噶爾叛亂,由於戰禍連年,當地人員大量減少,田園荒廢,為鞏固和充實西北邊防,清政府從東北錫伯族官兵中挑選一千多人,攜帶家屬三千多人,前往伊犁駐防。一年多的時間裡,錫伯族人民橫越蒙古沙漠草原,從東北邊疆千里迢迢來到新疆北部金泉鎮。從此錫伯族人民在這裡打獵、捕魚、種莊稼。1767年清政府又組成錫伯營,守衛伊犁河南岸的十幾處邊卡。1820年,新疆悍匪張格爾在南疆煽動分裂叛亂,錫箔營總管率領八百名錫伯族士兵,配合清兵,以少勝多,打敗了叛軍。農曆四月十八是錫伯族人離開故鄉的日子,他們就把這一天定為遷徙節。直到今天,錫伯族人民還以當年的戍邊為榮。
遷徙節最重要的活動是射箭比賽,以各鄉射箭隊為單位。射箭場上豎著兩個箭靶,箭靶用馬皮、毛氈製成,上面占著藍、黃、綠、黑、紫、紅六色布圈,紅布圈是靶心。比賽之日,附近各族民眾紛紛趕來觀看,熱鬧非凡,開弓放箭時,隨著“嗖嗖”的射擊聲,支支利箭直奔靶心,觀眾掌聲不斷。比賽結束後,輸方的民眾排著隊,敲鑼打鼓,處著錫伯人特有的樂器“飛察克”,把一匹大紅綢子講給贏方,然後備宴共飲同情。席間贏方長者給獲獎前三名弓箭手頒發獎品。
接著民間古式響箭比賽就開始了,各鄉推選老人,比賽用的箭是特製的響箭,箭一離弦,嘯聲震耳。
射箭比賽結束後,歌舞蓮花就開始了,聚居在察布查爾草原上的錫伯人能歌善舞。在遷徙節的聯歡晚會上,錫伯歌手唱起具有濃郁民族特色、情意熱烈、曲調纏綿的“街舞春”。開始是歌手獨唱,慢慢的大家跟著輕輕唱起來,最後變成一人領唱,眾人相和。歌唱得高興了,人們圍成一圈,在“佛特克吶”的伴奏下,踏著歌曲旋律,翩翩起舞。小伙舞步入場,斜伸右手,頻頻致意,邀請姑娘;姑娘眉目傳情,款款移步,旋轉起舞。小伙子的“鴨步”,姑娘的“抖肩”,妙趣橫生,笑聲四起,這種明間的貝倫舞在豐收的晚會或家庭聚餐上隨處可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