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牡羊峪

遷安牡羊峪

牡羊峪旅遊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大崔莊鎮。景區內牡羊峪長城為戰國時燕國所建,明朝時修復加固,其中城樓21座,保存完好的長城4552米。遷安牡羊峪,有萬里長城中獨有的雙道水關,據史料,牡羊水關為雙道水城式,第一道水關為戰關,第二道水關為防禦關至今東岸的臨水敵樓樓基尚存,為萬里長城之獨有。

地理位置

牡羊峪旅遊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大崔莊鎮。景區 內牡羊峪長城為戰國時燕國所建,明朝時修復加固,其中城樓21座,保存完好的長城4552米。這裡的大理石長城長約1.5公里,高10米,寬5米,城底敵樓基礎多為大理石,萬里關山十分罕見,是長城的精髓所在。發源於青龍境內的牡羊河穿城而過,獨立管轄的7000餘米長城分築於牡羊河東西兩側,鬱鬱蔥蔥的萬畝山林植根於景區,“七松登高”、“九龍戲珠”、“綿羊泉”、“藥王廟”、“水泉寺”、“旱龜斷流”、“鳳落梧桐”等景觀點綴其間。

遷安牡羊峪長城,離遷安30KM,有公車4元到景區,一天有3趟,牡羊峪長城很美,有八達嶺長城的風度,有老龍頭的景像,有一望無限的長城延序,有田野風光,有城市影像,有山丘的秀美,有水庫,有煙雲飄妙的瑕視

歷史人文

遷安牡羊峪 遷安牡羊峪

未經修整的野長城,似蛟龍騰躍于山巔之上,敵樓、謊城、烽火台星羅棋布,構成了景區優越的旅遊、觀光環境。乾隆觀碾的傳說,八大姓戍邊的史實,長城抗戰的烽火,這就是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牡羊峪。

牡羊峪有萬里長城中獨有的雙道水關,據史料,牡羊水關為雙道水城式,第一道水關為戰關,第二道水關為防禦關至今東岸的臨水敵樓樓基尚存,為萬里長城之獨有;在水關西側山腰上,還有一座游擊將軍張世忠題詞的神威樓。它不像別的敵樓騎在城牆上,而是掛在城牆外側。從結構上看,像是在附近牆上增添的一座磚質仿木口硬山頂的房子,遠觀為仿木二層樓閣式,在眾多的敵樓中神威樓建築奇特雄偉、別具一格;綿延二千一百米的棕紅色大理石長城為熠熠生輝,在高山險峰之巔修砌得整整齊齊,頗為壯觀,堪稱長城一絕。

故事傳說

遷安牡羊峪 遷安牡羊峪

牡羊峪長城山雄關險,今人嚮往,二十八景星羅棋布,瑰麗奇特,並有許多廣為流傳的故事,給牡羊峪更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清朝,高宗乾隆帶總管和珅和朝臣劉墉微服私訪,來到牡羊關。村邊見一年輕村婦軋碾,倍感新奇,駐足仔細觀看,見村婦雖是粗衣著,卻眉清目秀,身段苗條,遂留下名篇《觀碾詩》:“登古道,游牡羊,見一美婦碾黃糧,玉腕桿頭抱,金蓮裙,金蓮裙下忙,輕笤掃,慢揚,幾番停足整容妝。汗流粉面花含露,糠撲娥眉柳帶霜。勤而儉,賢而良,始信淑女出山莊。”

劉墉見皇上開心,便啟奏皇上,牡羊峪碧水藍天,山清水秀,溝溝有水,山山有樹,鬱鬱蔥蔥,山美、水美、人更美,可多留幾日。皇上準奏,便在牡羊峪駐足下來,和珅與劉墉一向不和,他發現南山光禿禿,無一株樹木,便暗下參奏劉墉,胡說八道,欺騙皇上。

此事被劉墉手下所知,便告知劉墉,劉墉一看果然如此,次日劉墉便找來南山主史家詢問,此山為何不植樹綠化,史山主說,南山亂石滿山,寸草不生,栽樹更不能活,劉墉道,我見你村九道山脈皆向著南山,此山為風水寶山,按我說的去做,日後史家必出貴人,報效朝庭,光宗耀祖。史家隨即按劉墉所說,挖坑三尺見方,換沃土,澆大水,由下至上依次排開植樹七棵。劉墉躲過了一次災禍,史家200年後出了貴人史立芳,官至七品,為官灤縣。

民俗風情

遷安牡羊峪 遷安牡羊峪

牡羊峪,除了游山覽古長城、游山戲水、觀景聽景外,還可以體會這裡的冀東民俗。田園生活質樸而有樂趣,吃農家飯,睡農家炕,別具風情,有一位畫家寫生夜宿牡羊峪,頗有感慨留下這樣一首打油詩:“山里一農家,架上結倭瓜,房前栽果樹,庭院有鮮花,山地吸幾畝,栽菜種棉花,終日不得閒,餵豬養雞鴨。雖說不富裕,也不缺錢花。”

牡羊峪的民俗接待更是牡羊峪游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牡羊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清兵入關,奉軍入關,日寇入關,牡羊關皆為要道。日寇侵華時八次放火焚燒,使牡羊峪古景慘遭破壞十七座廟宇蕩然無存。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人們的生活富裕,投資商家慧眼識金,牡羊峪又重振雄風,古樸典雅,日臻宏大。身入牡羊峪猶如進入一個新境界,領略一番新風光。春日裡盡情漫步,觀花踏青,暢遊牡羊峪領略雄關風采,真不失為人生一大幸事!

周邊景點

唐山古長城

萬里長城在唐山境內蜿蜒220公里,有名關險隘29處。其勢巔連起伏、奔騰浩瀚,薈萃了明長城的精華。長城沿線民風古樸,掌故傳說頗多,是唐山旅遊的精品。

遵化鷲峰山長城、遷西潘家口水下長城、遷安大理石長城、青山關、喜峰口、冷口關、監獄樓、七十二券樓、水門、長城磚窯、養馬圈等皆為長城獨秀,在國內外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鷲峰山山上長城高不足一丈,寬不過三尺,因為修長城的官吏貪占銀兩,偷工減料,是典型的“豆腐渣長城”。

青山關城高一丈四尺,周六十六丈九尺,建於明萬曆年間,遠看玲瓏剔透,古色古香。72券樓由大小72拱組成,造型奇美;水門由青磚砌成拱形,經數百年風雨山洪沖刷仍保存完整。被譽為長城第一窯的“左三窯”位於遷西大嶺寨,1985年被發現,因磚上刻有“左三”字樣而得名。93年經全面挖掘,共發掘古長城磚窯7座,是迄今發現的長城沿線最大最完整的磚料基地,解開了長城磚的來源之謎。

遷安大理石長城長約1.5公里,高10米,寬5米。城底、敵樓基礎多為大理石,在萬里長城中十分罕見。喜峰口古稱松亭關,是史上有名的古戰場。當年二十九路軍在此抵抗侵華日軍產生的《大刀進行曲》家喻戶曉,為喜峰口長城增添無窮魅力。長城沿線還有民族英雄戚繼光統領軍務、戍邊禦敵長達16年的指揮部薊鎮總兵府,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地球岩石鼻祖、距今36億7千萬 年的太平寨麻粒古岩,遷安爪村舊石器遺址等一系列景點。

菩提島

位於樂亭縣西南的渤海灣中,總面積2.34平方公里。是國際觀鳥基地、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風景名勝區。“環島沙埠隆,唯象形而若臼”,故菩提島原名石臼地,又稱石臼坨島,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1公里,華北第一大島。島上因有北方少有的菩提樹而得名。

菩提島“古、幽、野、奇、閒”,這裡有蜃氣,三日(月)同輝、海灘蟹舞,古木塑雕、軍事地堡、掘地湧泉的景觀,有無人可解的神秘圈、神秘幽火,神秘聲音的怪事,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十九坨”的傳說、周生與寶珠的神話、法本和尚“一指燃燈”的掌故,還有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八島”之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