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靜滄

遠靜滄,原名遠紹華,字哲生,1901年生於河北省任邱縣鄚州鎮石塢基村。


曾在保定師範讀書,後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系。畢業後,在北京師範大學附中任國文教員。他經常以“石泉”的筆名發表文章。後來,他到《中華大辭典》編纂處工作。以後去河南省睢陽師範學校教國文。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埋骨何須桑梓 英名千秋留泰山——遠靜滄烈士生平事跡
1933年,遠靜滄到山東青州(益都)師範學校(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員。在此期間,遠靜滄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參加愛國學生運動,經常和一些進步青年聚會,宣傳共產黨的主張,抨擊和揭露國民黨政府的腐朽與反動在民眾中引起很大的反響。
1934年夏,由於叛徒出賣,遠靜滄在青州師範被捕,押解到濟南高等法院。判處五年徒刑被送到濟南第一監獄,與張北華崔子明等人押在一起。他雖身陷囹圄,但革命意志卻絲毫沒有動搖,在獄中仍然進行堅決鬥爭。因抗議獄卒的虐待被戴上幾十斤重的手拷腳鐐。
遠靜淪為反抗敵人對政治犯的迫害,進行了5天的絕食鬥爭。由於黨組織和難友們的支持,終於迫使敵人取消了沉重的枷鎖。遠靜滄在獄中還寫了很多反映囚犯悲慘生活的詩詞,在難友中廣為傳誦。遠靜滄堅強的革命意志和鬥爭精神極大地鼓舞了難友們的鬥爭情緒。敵人對遠靜滄堅貞不屈的精神也無可奈何,只好將其押解到“濟南反省院”。
1937年抗戰開始,國民黨釋放政治犯時,遠靜滄也被釋放出獄。
遠靜滄出獄後,及時與山東省委接上了關係。由於當時日寇入侵,形勢緊張。遠靜滄拖著被反動派折磨的病弱身體顧不上回家休息和探望親人,便接受黨組織的委派一起到泰安西部宣傳發動民眾,組織抗日武裝。
遠靜滄根據黨的指示,和崔子明一起以夏張國小為基地,以教師身份為掩護,聯絡共產黨員和愛國志士宣傳抗日救國、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動員人們拿起武器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並在積極分子中發展共產黨員。
1937年10月,遵照中共山東省委發動抗日武裝起義的決定。遠靜滄在泰安津浦鐵路以西地區,積極開展抗日宣傳,發展抗日武裝,號召當地民眾,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槍出槍,廣泛團結社會各階層力量。不久,在夏張鎮發動組織了60餘人的抗日自衛隊。為泰西武裝起義奠定了基礎。
同年12月,日寇侵占了濟南。敵機對泰安狂轟濫炸。為迅速開展鬥爭,省委書記黎玉派張北華、程重遠同志到夏張鎮找到遠靜滄,傳達了省委關於發動武裝起義的指示,商定了起義的行動計畫。他們決定利用地主、商人保家護財的心理,組織夜間巡邏,尋機把掌握的槍枝轉移到自衛隊手中,為起義創造條件。
1937年12月31日,日軍占領泰安城。張北華、遠靜滄等根據當時的緊急情況,決定把隊伍拉出夏張鎮。由於時間倉促,60餘人的游擊隊,當夜只集合了十幾人,攜帶11隻槍,由夏張鎮國小出發,經過一夜行軍,第二天在盤龍山鵓鴿崖山洞裡舉行了武裝起義。爾後,隊伍轉移到夏張以北山區的響水寺,從此遠靜滄踏上了武裝抗日的征途。
起義隊伍誕生以後.十幾個人頂風冒雪,忍飢挨餓,共渡難關。他們未向民眾要一粒糧、一分錢,還隨時對民眾進行抗日宣傳工作。消除民眾的誤解;對上層人物開展統戰工作,避免了與地方勢力發生不必要的衝突。通過艱苦細緻的工作。隊伍很快發展到30餘人,槍枝也增加了20多條。
遠靜滄在宣傳教育民眾、迅速壯大武裝力量的同時,積極開展軍事訓練。組織大家學習游擊戰術,使戰士們很快掌握了初步的軍事知識。為了擴大起義部隊的影響,嚴厲打擊敵人,張北華、遠靜滄等,研究決定首先攻打肥城,消滅漢奸武裝。他們一面組織部隊積極進行戰前準備,一面通知當地的游擊隊到空杏寺集結配合作戰。
1月25日夜,他們率百餘人,80餘支槍的抗日武裝,冒著鵝毛大雪向肥城進發。拂曉前戰鬥打響了。激戰兩小時,攻克肥城,乾淨利落地將偽軍警和維持會全部俘虜,並處決了漢奸維持會長范維新和偽警備隊長朱成武,繳獲了10幾支槍和其他物資。隨即召開了軍民祝捷大會。會上,張北華宣布成立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張北華任自衛團主席、葛陽齋任副主席、遠防滄任政治部主任、程重遠任供給部部長。自衛團編為三個大隊。同時將沒收維持會的大批財物賑濟貧民百姓,擴大了自衛團的影響,得到廣大民眾的擁護。
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指戰員的士氣,使自衛團經受了一次很好的實戰鍛鍊。自衛團又乘勝出擊,夜襲界首車站,打死打傷日軍20餘人,擊斃戰馬10餘匹,繳獲步槍3支。戰鬥結束後,3000多軍民在肥城南關為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召開了追悼大會。遠靜滄親自寫了祭文。祭文催人淚下,感人肺腑,激發了革命戰士的鬥志,喚醒了廣大民眾的覺悟。
肥城、界首戰鬥的勝利,增強了廣大抗日軍民的勝利信心和決心。在日寇大舉進攻,國民黨反動軍隊倉皇南逃的混亂局勢下,民眾紛紛要求參軍參戰。各路抗日游擊隊也先後匯集肥城,接受自衛團的領導,使這支起義部隊發展壯大起來。
為了團結一切力量參加抗日,遠靜滄十分重視搞好統一戰線工作。國民黨泰安十區區長武聖域掌握著區保全隊和幾個鄉數百人的武裝力量,是泰安、肥城一帶頗有影響的地方勢力派人物。遠靜論以民族大業為重,不顧自身安危,冒著風險,多次只身前去武聖域處,向他講明形勢,申明利害,啟發他的覺悟。經過多次耐心、細緻的工作,武聖域終於下定決心,於1938年3月中旬,率全區武裝400餘人到肥城接受自衛團的改編。遠靜滄親自主持了歡迎大會。
為了擴大抗日宣傳,活躍軍民文娛生活,遠靜滄組織部隊,利用廣大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踩高蹺、扭秧歌等形式,演唱他新編的歌詞,如;“二月里,好春光,共產黨領導咱抗戰,泰西派來張北華,拉起抗敵自衛團。打鬼子除漢奸,保衛咱的好河山……”起到了很好的宣傳鼓動作用。
在艱苦的條件下,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經受了各種鍛鍊和考驗,在創建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就由十幾個人發展成為一支3000餘人的抗日大軍,下轄17個大隊。這支部隊經常活動在泰安、肥城、長清、寧陽、東平一帶,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從自衛團誕生初期,遠靜滄就為這支抗日隊伍的成長、壯大嘔心瀝血,日夜奔波。大學畢業後,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他毅然離開富裕的家庭,投軍從戎,奔赴抗日前線,為泰西武裝起義立下了不朽功勳;他生活儉樸,在艱難的環境中,他和戰士們同甘共苦,把黨組織發給他的錢,全部拿出來與同志們共渡難關,而他自己一直穿著出獄時穿的那件破褂子。在他擔任自衛團領導職務後,仍是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和戰士們一起站崗放哨,指導和參加軍事訓練,帶頭奮戰疆場,英勇殺敵。他的光輝業績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泰西地區留下了深遠影響。
1938年春,日寇瘋狂入侵我華東地區。我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在泰西地區發動民眾,組織人民武裝力量,到處襲擊敵人。為配合台兒莊戰役,自衛團破襲津浦鐵路,切斷敵人交通達十餘次,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敵人為了保護運輸線路暢通,抽調兵力,對泰西自衛團進行報復性圍剿。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我自衛團7個大隊,在張北華、遠靜滄率領下,計畫在魚池村東北阻擊殲滅敵人。
4月6日拂曉,日軍一百餘人分三路向魚池一帶進攻。、為保衛家鄉,消滅日寇,當地民眾自動組織起來,首先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遠靜滄等率領自衛團急速趕來投入戰鬥。遠靜滄高喊著“為鄉親們報仇!”“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帶領戰士們向敵人猛衝,猛打。日軍招架不住人民戰士的勇猛衝擊,像受驚的兔子狼狽逃竄。我們的戰士則像下山的猛虎,乘勝追擊,將一股敗逃日軍包圍在道郎村東北一塊墳地里。
戰鬥從早上一直打到下午,同志們連飯也顧不上吃。這時,遠靜滄對身邊的供給部部長程重遠說:“你的馬槍留下我用,你迅速下去搞些吃的,一定讓戰士們吃上飯,堅決消滅這股日本鬼子。”遠靜滄接過槍後迅速隱蔽向敵人瞄準射擊。戰鬥中,遠靜滄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頭部,他當即倒在血泊里,以身殉國,時年37歲。
戰鬥結束後,自衛團在夏張鎮為遠靜滄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自衛團主席張北華致悼詞。他懷著悲痛的心情,追述了遠靜滄光輝的一生,號召全體抗日戰士化悲痛為力量,為民族解放,驅逐日寇,英勇奮戰,多殺敵人,為遠靜滄同志報仇!
1955年,泰安人民政府為緬懷革命先烈,把遠靜滄烈士的遺櫬遷葬於松柏環抱的泰安革命烈士陵園。每逢清明節,陵園內花圈蔟簇,悼念者絡繹不絕。遠靜滄為民族的解放貢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他的英名像泰山青松一樣,萬古長青;他的光輝形象,在泰安人民的心中樹起了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代代相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