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鄉:蔣氏父子和他的台灣子民

遠鄉:蔣氏父子和他的台灣子民

——摘自本書第91頁 ——摘自本書第180頁 ——摘自本書第193頁

基本信息

作者:鳳凰衛視出版中心
出版社: 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平裝: 19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29040734
條形碼: 9787229040734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2 x 15.8 x 1.2 cm ; 299 g

內容簡介

《遠鄉:蔣氏父子和他的台灣子民》內容簡介:有一段往事叫遷徙,有一種聲音叫想家,有一段歷史不當遺忘,有一種情愫總在心上,蔣氏父子在台灣,反攻恐怖,威權統治?遷台老兵在台灣,苦悶?思鄉?爭取權益?艱難掙扎數十年,嘆一聲:一個家字好難寫。

編輯推薦

《遠鄉:蔣氏父子和他的台灣子民》:當他們離開大陸
復恩(蔣介石私人飛行員):老先生離開大陸的時候,坐在飛機上一言不發,起飛了以後在飛機上他就休息,或拿本書看書。他和跟他走的人也沒什麼好談的,唉,很孤單。
——摘自本書第66頁
夏義龍(赴台的舟山居民):那天晚上慘啊,真是慘,所有的舟山老百姓都在哭,因為每一個村都有人被抓去了。一路來都有老百姓哭個不停。國民黨要撤退,就把飛機場破壞了,潑汽油燒,燒得天通紅的。一邊燒,一邊老百姓哭,真是很慘。
——摘自本書第82頁
當他們身在台灣
漆高儒(時任蔣經國機要秘書):國民黨到台灣來了,痛定思痛,要檢討,要好好整理情報工作。當時戴笠也已經死掉了,就派兒子去整理。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繩,什麼人都靠不住,只有兒子靠得住。
——摘自本書第76頁
姜思章(赴台老兵):那時候(“白色恐怖”時期)死了很多人,的確都是愛國、愛大陸的。
——摘自本書第91頁
走進人群的做法讓人們逐漸淡忘了他曾經是“白色恐怖”的主導者之一。出現在民眾眼前的蔣經國,時常微笑,作風隨和,會隨性地“與民同樂”,他成了嚴肅而嚴酷的蔣介石時代之後的一縷溫暖的和風。
——摘自本書第146頁
葉增榮(赴台老兵):有一個班裡,七個人中山東人就占了四個。他們就偷跑回大陸,跑之前把他們的班長綁起來,說他人很好,不想為難他。
——摘自本書第151頁
當一切已成往事
悲痛中的家人將蔣介石的遺體送到了榮民總醫院。而就在遺體剛運到官邸門口時,突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下。老天也在宣告,蔣介石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摘自本書第164頁
馬英九(時任蔣經國英文秘書):我坐在第一排,他(蔣經國)退場要走的時候特別回過頭來,深深地看了觀眾席一眼,那時我心裡好難過。我知道他在想,我這一兩年來也推動了這么多改革,好像你們都不領情。
——摘自本書第180頁
蔡怡(赴台老兵女兒):2005年我把我爸爸接到我家裡來住,他在我家我才看到,他總是喃喃地望著天說:“民國三十六年我到了濟南,濟南離老家聊城只有200里地,為什麼我沒有回去看看呢?為什麼我沒有盡孝呢?”他常常就這樣問我。
——摘自本書第193頁
集結《鳳凰大視野》中的精彩篇章,回看60多年前的風雲往事。1949年,國民黨政府帶著數百萬軍民遷往台灣這場驚天動地的大遷徙,牽扯出其後無數的思念那些坎坷掙扎那些積極圖變那些夾縫生存那些跨越海峽的漫漫鄉愁。

目錄

那個名叫台灣的島嶼
1945年,抗戰結束,台灣光復。這個與祖國分離了50年的島嶼,重新回到了中央政府的統治下。
只是那時誰也不曾想到,這竟然又是-段離奇歷史的開端。
光復之初/3
“二二八”/11
一九四九大遷徙
當台灣正掙扎於族群間的對立和對獨裁政府的反抗中時,戰火正綿延在大陸各地。無數的人在時代的逼迫下再一次面臨選擇:留下,還是遠走?走,又走到哪裡去?視線最終落向了孤懸海外的台灣。
遷徙前夜,21
渡海而去的黃金與文物,31
左手大陸、右手台灣(一)/41
左手大陸、右手台灣(二)/51
左手大陸、右手台灣(三)/62
台灣,台灣!
台灣以“復興基地”的名義匯聚著越來越多的人時,這個名義卻越來越像歷史所講的一個越來越苦澀的笑話。而思念.卻早已開始越過海峽,沒有止境地泛濫開來。
“一年準備”/73
戒嚴時代風雨聲/85
在台灣的“美好”生活/96
“三年反攻”/107
“五年成功”/117
塑造新生活/127
望我大陸
兩岸終於迎來了和平,但家鄉卻更加遙遠了,即使她就在窄窄海峽的那一頭,卻咫尺天涯,遙不可及。然而。思念和親情卻讓無數的民眾發出了回家的呼喊。曾經關上的大門,終於被人們的吶喊緩緩推開。
當“反攻”已成往事/139
屬於小蔣的時代/157
那一頭的遠鄉/177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